完整人之间的平等与差别
1、人作为进化中的实体,经历了从DNA人到身体人再到意识人这样三个发展阶段。虽然,前者是后者的条件,是后者生成和发育的基础,但是,后者一旦生成,就开始改变前者原有的生存环境,进而改变了前者,反而成为前者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一个实体发展的结果可能改变产生这种结果的条件本身,这样,前者与后者互相都成了对方发展变化的原因,推动三者一起滚动发展与进化。如,DNA人是身体人的原因和先决条件,但是,身体人又反过来成为了DNA人的生存条件和选择条件的载体,身体人的处境、行为模式成为改变DNA人的原因;到如今,意识人又开始通过基因改造和干预的方式,直接改变DNA人。
三种人各自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圈,这些生态圈同时也是另外两种人另外两个层次的生态圈,三者形成了密切相关的统一体,形成了由完整人构成的生态体系,处在这个体系中的个体的人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完整人。
2、人在将自然环境作为生存条件的同时,也把他人作为生存条件。
人是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这个要素至少具有三种主要的素质:DNA人、身体人、意识人。由此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极端的人格,把同时考虑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具体人称之为“完整人”。每个“完整人”的性质或人格都是这三种主要要素的综合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面对不同的环境和对象,三种要素的“配比”也就不同。每种要素所占的比重有从0到1这样两种极端情形,每种要素具体的权重处在这两个极端情形之间的某个具体位置上。
这样,人与人发生相互作用时,就是由这样三种性质不同配比形成的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每一个个体的这三种性质并不确定,不同时间、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场合条件下,三种因素的配比处在变化之中。
两个主体相互作用时,各自试图从对方得到的与试图给予对方的当然是不同的内容,这些不同交换意图代表了交换发生当时的考量,反映的是这种考量所依据的三种性质的配比。如果双方的配比差别很大,达到了极限,这个交换行为实际上就变成了不同性质的人之间的交换、交流或相互作用。是跨人格之间的作用。比如过去中原一带有一种风俗,谁要是患了“狐臭”,是一件极不体面的严重问题,当地人把这叫做“门风不好”,十里八乡的人都会知道,以致不仅本人,连这个家族的成员都很难找到配偶,即便成婚也很难维持,结果就切断了这种疾病的遗传途径,这个地区“狐臭”患者极为罕见。这种现象就是意识人对于DNA人的一种干涉。
当你和一个人对话、做事时,自己所站的立场是三种性质综合的产物,当时的心境和处境决定了你在这三维体系中所选取的定位点,同样,对方也根据自己情况在自己的三维体系中选择了一个定位点,如果,你们两人所选的立场较为接近,就是同一种人格的交流,否则,就会有很多冲突。
每种极端人格对于差别与平等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三种极端人格的不同配比形成了完整人复杂多变的人格,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经验积累两种因素影响着人格的长期形式,瞬息万变的处境影响着人格的短期性状。
不同性质的整体人以自己全部的性质参与相互作用,互相之间结成了不同程度的联系。至少可构成三种极端形式的联系,即DNA人之间的联系;身体人之间的联系;意识人之间的联系。各自不同配比和权重的三种素质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完整人相互之间的极为广泛、复杂的联系形式。每一种相对稳定的联系就是一种新的状态或新的实体。不仅每一个人都是三种意义上的主体,每一个团体和群落也都是这三种意义上的交换主体,都不同程度地处在这样三个层次的关系之中,这正是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所在。
3、三种不同性质的人一个共同特点是,元间追求有两个极端的倾向:一方面,强调差别,趋向于扩大差别,追求差别的最大化以及这种差别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强调同一,追求平等和均衡,希望实现与所有其他成员具有相同尺度、相同形式的元间品。其中,元间需求又有两个层次,一是元间形式的差别的最大化,也就是追求新样式的最大化,一是同一形式的元间品的量的差别最大化。
4、意识因素占主导地位的人,其元间需求品的实现有典型的两种途径:
一是外在的物质途径。由于意识人是从作为身体人的工具和奴仆的身份中嬗变、成长起来的,一开始,意识人的元间需求往往通过具体的物质需求来实现,将物质产品作为元间产品的载体,经常通过占有更多数量的物质产品或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元间需求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才开始逐步在物质产品中填塞更多的元间成分,增加的元间价值的含量,以期达到满足元间需求最大化的目的。进而逐渐向更直接和纯粹的元间需求方向靠拢。受制于物质的唯一性,物质所能实际实现的结构样式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作为元间需求品的元间形式都能通过物质产品得到实现,通过制造物质实体以实现元间实体的表达毕竟是一种间接的实现方式,仅仅局限在物质载体这个表面层次上,许多元间实体就根本无法实现,甚至无法生成;
一是内在的接近纯粹的元间途径。这是一个物质与元间的世界,我们不仅能创造物质产品,建造器物,我们还有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还有“情感”、“表情”、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还创造了文学和艺术, 利用这些工具,可以记录、表达和交换我们心中生成的元间实体。元间实体作为社会产品,还可以通过器物的形式间接表达,可以通过传媒的方式更直接地表达。
例如,对财富的贪婪往往缺乏新意,许多人奋斗终生,积攒了远远超出生存必需财富还不罢休,像老葛朗台那样,即使占有世界所有财富也不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满足,需求的对象已经不是财富,而是积累财富的过程和成就,财富成为实现成就感的一个媒体。所有努力都不再指向物质产品本身,而是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自己的内心,只是为了实现一个元间实体所规定的目标,从这种实现中得到一个快感的体验罢了。
5、元间需求品和物质需求品,这两类需求品就有两种极端的记录、表达、积累、分配、交换、占有、消费的形式。
由于这是一个以分工为特征的广泛联系的系统,是一个以交换关系连接起来的网络,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交换获得物质的产品,同样也能通过交换实现自己的许多元间需求品,发达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形成了这两种需求品的生产与分配体系,是这两种体系的统一体。
完整人之间的平等与差别是上述这样一个复杂背景中一种重要的元间实体和需求品,当然,也是这个背景本身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