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1572 1
2016-04-27
      



       编者按:“一带一路”拓宽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渠道,也为沿线地区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丝绸之路见证了历史变迁,古老的中外文明在此交流、碰撞和融合,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旅游的文化载体,合理利用和开发创新各具特色的丝路文化资源,对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紧抓“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利用丝绸之路享誉海内外的优势,充分整合资源,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以文化为灵魂,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跨国项目,正式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西北段沿线的文化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丝绸之路是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名片,如何利用壮大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现状


        (一)资源丰富


        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从历史上来讲,据史书记载,丝绸之路拥有超过2100多年历史,起源于公元前138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中国与中亚的官方往来。从空间上来讲,古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向西辐射,多民族共存,是佛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多宗教文化的汇聚交流碰撞之地。这些都帮助西部地区形成了千年古丝路的文化盛况。


        (二)文化优势突出


        丝绸之路历史悠久绵长,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赋予西北地区突出的文化优势。秦始皇陵、楼兰古城、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古文化的代表,而大唐西市、大唐芙蓉园、国际大巴扎则是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资源。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饮食、服饰、歌舞各具特色。例如,维吾尔族能歌善舞,传承了别具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西部也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风景壮丽。例如,属于古罗布泊一部分的敦煌雅丹地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奇观。通过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很多景区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重收益。


        (三)分布较为分散


        西北地区面积广阔,横跨范围大。除月牙泉、鸣沙山、党河风情线靠近敦煌市区外,其余著名的文化遗址如阳关、玉门关、汉长城、雅丹地貌等均在百里之外。2014年开始,莫高窟设定每日接待的最大游客承载量为6000人,在敦煌的旅游旺季时,游客人数经常到达上限,非预约者无法进入参观,作为备选方案的榆林窟远在200公里以外的瓜州县。从西北地区整体来看,西安、敦煌、乌鲁木齐等主要旅游城市之间距离远,陆路交通时间长。


        二、存在问题


        (一)资源整合开发难度大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文化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分散,政府规划管理相对滞后,使得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再加上产业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都加大了资源的整合开发难度。以西安市为例,有很多景区各自分散经营,相互合作较少,没有形成高效互助的文化旅游产业链。甚至有些小景点进行恶性竞争,使得当地旅游产业面临发展瓶颈。甘肃省一直以来力图打造一条“从甘肃进、从甘肃出”的旅游线路。然而由于甘肃省狭长的地理特征,以及当下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甘肃游”一直没有实现。


        (二)盈利方式落后


        月牙泉、莫高窟、鸣沙山等知名旅游景区,尽管已经历经数十年的开发,然而当地开放利用景区的盈利模式仍然创新不足。目前,西安、敦煌旅游产业多样化进程缓慢。相比国外不断创新的旅游业盈利模式,西北地区旅游行业在品牌化、多样化方面优势不足。但不能否认的是,一些旅游景区已经在尝试挖掘自身文化内涵以寻求新的亮点。但是,在旅游理念的更新、旅游层次的扩大方面,进展缓慢、同质化严重、专业化和多样性服务水平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导致对“门票旅游经济”的严重依赖。


        (三)现代文化展示不够突出


        作为历史之路的丝绸之路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已经深深印入人们脑海,然而这容易形成刻板印象。“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内涵的关键在于“新”,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对于自身现代文化的展示却稍显不足。文化的传承固然重要,然而文化的创新同样不可忽视。以北京为例,在明清古都的基础上,北京凝聚了“科技”、“教育”、“奥运”等关键词,结合对北京精神的定义,为古都赋予了新的内涵,而现代文化的打造又以更加积极和容易引发共鸣的理念吸引着八方来客。


        三、政策建议




        (一)扩大媒体宣传攻势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发展理念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文化旅游的发展。要对“一带一路”西北段进行整体形象设计,加强宣传营销,避免各自为政,发挥联合营销的宣传优势,突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整体形象,从而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要加强对中小规模别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的推荐和支持,这不仅有利于降低热门文化旅游景区的接待压力,也可以发挥和挖掘潜在文化旅游的潜力。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由于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运转周期长、资金收回速度慢的特点,单靠有限的财政资金难以支持对西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因此,西部地区要在加大对文化旅游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以诸如公私合作模式(PPP)共同开发利用本地文化旅游资源,从而为实现西部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整合提供资金支持。


        (三)创新文化旅游产业链


        随着游客精神文化需求和要求的逐步提高,要形成观光游、休闲游和特色游争相迸发的产业发展链条,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例如,西安的大型舞剧《梦回大唐》就是集文化、民俗、科技为一体形成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也需要不同地域和企业的携手合作,形成良性竞争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以应对文化旅游业在总量和结构上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从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链从文化资源驱动向创新合作驱动的转变。


        (四)打造高品质自助游


        现代文化的打造,可以因地制宜,将西北广袤的戈壁风情与绿洲格调结合起来,打造以“自由、自在、自助”为核心的高品质自助游,同时以“高金额、少流量”的模式,努力提升游客的个人体验,避免文化旅游资源的过度承载。值得注意的是,可以通过完善租还车服务系统,加强沿线加油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精品自助游线路的成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26 21:34:32
些的好,可以借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