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93 2
2016-04-28
     个人  

    作为社会和人群要素的个人具有这样一些显著的特点:

    1、个体的人都具有DNA人、身体人、意识人这三种性质,不同条件下,三种性质表现的程度不同。

    2、个体人的需求有物质和元间这样两个极端,所有需求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也就是说,完整人将在DNA、身体、意识这三个层面上分别表现出物质与元间这两个极端形式的需求。

    3、个体都具有利己性和利他性这样两种极端的人际关系原则和品性,所有人际关系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同样,个体作为整体人,也将在三个层面上分别表现出利他和利己这两个极端形式。

    4、个体的人,所有的需求能力都只能在自然和社会这两个层次的环境中生成,一切需求也都必须在自然的、社会的这两方面的环境中实现。作为需求主体的个体,同时以三种身份处在于自然的、社会的环境之中。

    5、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是一个分工和交换关系。

    6、人普遍接受三种主要的资源分配的条件和方式:依据人的生命本身,一旦出生就拥有分享社会资源的权力;依据能力,用自己的能力生产、创造、占有资源和财富;依据机会,比他人更早、更方便发现、占有、拥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拥有上述性质的人作为社会的要素,相互发生了联系,要素间的一般关系有这样一些显著特点:

    1、人的性质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和人群的性质;同样,社会是人的生存环境,社会和人群的性质影响和决定着人的性质;这两者之间是互补关系,是影响和决定对方性质的前提,相互推动着对方的发育,继而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化和演变。因而,也可以用自在、自为、自觉的进化模型来描述一个社会的发育程度及状况。

    2、当社会通过个人的自觉实现了整体的自觉时,社会在作为个体的集合体的同时,自己生成了相对独立的、超越个体的意识能力,开始具有群体自己的需求,开始生成一种拟人化的、人格化了的需求。一般来说,社会的需求应当是所有个体需求的集中体现,但是,个体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相互之间可能是冲突的,社会在某个时空区间里只能更突出地代表其中一部分人某个时段里的某一种需求和意志;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相比较,有层次和视野的差别,相对于个体需求来说是间接的、有时是抽象的。当间接性、抽象性很强时,许多个体反而会认为这些社会需求与自己的需求相冲突。总之,群体需求具备了对于组成群体的所有个体需求的超越性,相对独立于所有个体。         

    3、如关于普遍联系的第四个模型所试图表述的那样,群体是一个由人际关系广泛联系构成的实体。这种关系的不均匀分布、相对凝滞、各种层次性的积累、不同层次实体之间形成的各种联系及其积累和凝聚,不断演变,形成精彩纷呈的经历和故事,从而构成了全部的社会现象、过程和形态,形成了从每一个个体的角度研究群体的视野;逐渐形成了所有不同层次的群体观察其他每一个个体和群体的视野;最终出现了从总体角度出发观察所有个体和群体的视野,而这种总体自己对于自己的观察却是由构成整体的所有不同层次的个体相互之间的观察而具体实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4-28 09:02:15
受教啦,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9 09:11:56
受教,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