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人类有充分的好处。1500年到1820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仅为
0.3%.第一次全球化期间的1870年到1913年,世界GDP平均增长2.
11%;第二次全球化的1950年到1998年,增长速度更快,高达3.9%.
全球实际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00到1820年是0.05%;1870到19
13年是1.3%;1950年到1998年是2.1%,可见全球化对全人类有非
常大的益处。
那么在二次全球化中,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在第一次全球化中,中国是被抛弃者。在第一次全球化之前,也就是说农业社会
时候,1820年,中国占全球GDP的份额曾高达约33%,当时中国的GDP比
西欧各国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四国的总和,还要多出近30%,这
是历史上曾经辉煌的中国。而到了上次全球化的后期,也就是1913年一战爆发,
到1900年时,我们占全球GDP的比例已经下降到6.8%.
第二次全球化,中国是重要的推动者和受益者。也就是眼前这次全球化,从19
50年开始,中国GDP的份额由1978年1.7%上升到2007年的6%,3
0年间GDP增长15倍左右(不变价格),年增9.8%.中国占世界贸易总量由
1978年0.8%上升到2007年的7.7%,30年间贸易增长104倍,年
均增长17.4%.下面的表无非想讲,特别是近五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与美国、德国
以及金砖四国相比,是遥遥领先。用经常项目顺差逆差占GDP之比来说,无非想比
较相关国家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其中,中国仍然是遥遥领先。
中国为何会在全球化趋势中受益
上一次全球化为什么中断?核心问题是当时的中心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对殖民
地的争夺冲突,最后产生了一次大战,葬送了全球化。从目前全球化趋势看,中国继
续拥抱全球化的空间很大。为什么呢?我们用全球化不同阶段,主要贸易大国占世界
贸易(出口)份额的比较数据来看。1870年英国正处于第一次全球化的中心国位
置,当时它的出口占全世界的份额是18.9%;1950年美国正处于经济顶峰时
期,出口占世界出口份额达到16.8%.上次全球化是英国霸权,当老大的时候,
这次全球化的领头羊是美国。1950年美经济实力正处向上升的时期。今天的中国
,尽管顺差很大,但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2007年还仅是7.8%,低于美国
与德国的9.4%和8.9%.这说明还远远赶不上第一次全球化中的英国和第二次
全球化中美国的顶峰时期。而且,从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来看,中国更存在拥抱全球
化的紧迫性。为什么?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正处于世界“制造工厂”、生产大
国的阶段。在服务业方面根本不行,赚不了多少钱。而且目前中国经济的内外矛盾决
定了中国当前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又走不下去,出口主导之路行不通。世界资源
全面紧缺,中国又是资源稀缺中的崛起大国,国民消费和社会福利要全面提高,需要
全球大量的石油、矿藏和技术,包括将来会面临的金融资源,都要为我所用。所以参
与全球化对我们有很大的紧迫性。
那么,哪些因素能决定只要巩固全球化趋势,中国仍会是受益者?
第一,中国人口拐点还没完全到来,大量便宜的劳动力优势仍能维持一段时期。
即使人口拐点到来后,和美国、日本比较,可能仍有不一样之处;第二,高储蓄率还
能继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时间关系,不展开分析了;第三,13亿人的消费市场。第
四,城镇化,工业化的增长空间;第五,我们还要继续改革,改革意味着生产力还要
进一步释放、提高。因此,总的判断,只要坚持对外合作,坚持双赢的原则,甚至在
关键时刻,中国以适当的妥协,来维护全球化的趋势,其结果,中国肯定会是赢者。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当前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但全球化并没有中止。而
且,每轮全球化往往需要中心国家的推动。现在的中心国家是美国。在美国推行“以
美为主”的战略下,它不会简单中止全球化的趋势。所以只要美国仍然在驱动全球化
,我们在其中就可以受益。目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支撑不了
前几年那样的高增长。因此目前我们可以不寄希望于太快看到美国走出危机的阴影。
太快,意味着它要通过发行大量货币来救,会给今后埋下隐患。
具体看美国在两次全球化中的地位。第一次全球化的1870到1913年,美
国的国力正处于上升时期,全球化是造就了美国霸权,重点是实体经济。这次全球化
中,它的霸权资源正在严重损耗,国力处于下降的通道。严格说,上世纪70年代以
前,美国仍然是国力的顶峰,但越南战争以后慢慢往下走下坡路,这次危机无非是在
清算里根总统开始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包括美国的主流经济学家都在议论,如保罗·
萨缪尔森,国民经济研究所的格林伯腾等,都看到了美国危机问题的本质,不是高杠
杆化问题,也不是监管不力问题,更不是华尔街人性贪婪问题,那是其次的问题,实
质问题是美国政府错误判断全球化趋势,或者说对近五年全球化准备不足,宏观决策
失误。从它的进出口逆差看,目前美国可能会采取贸易金融保护主义,“买美国货”
等等,但我认为这是暂时的,因为从长期看,美国仍然需要全球化,重点是金融全球
化。它的金融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从1950年的2.7%上升到2
007年的7.9%,如果包括房地产和租赁业,该比重从11.39%上升到20
.36%.美国的金融对外开放度,即以对外资产负债之和占GDP的比重,已从1
976年的0.41%上升到2007年的2.73%,把这几个指标和美国前五年
快速增长的利益结合起来看,今后美国是舍不得放弃金融全球化的。这是我的判断。
特别是作为它的实体经济面来说,已经开始逐步的空洞。用一副对联来描述,美国的
国家经济特征是什么?上联是“花旗加高盛”,下联是“波音加微软”.这就是当前
美国经济的特征,当然有人问我横批是什么,我还没想过。就是目前美国的这种高科
技,更多的也是和美国承担的世界警察职能相关,它要维持它在全世界的军事实力,
必然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对此,美国有些精明的经济学家已经看到了问题。可能美国
在有些职能方面会慢慢往后收缩,包括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
进一步全球化中国面临的挑战和环境
如果我们看到了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并且认识到搞下去对我们有好处。那么怎
么搞全球化?怎么坚持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我认为,如果这个世界在以
后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内没有大战(局部战争除外),中国自己也没有发生重
大的政策失误,在这前提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必然的。不是我说,比我高明的
人,美国专家都在预测,到2030年或者2035年,中国的GDP要超过美国,
这种议论很多。中国GDP占世界份额不断提高的过程意味着什么?就是全球化的过
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间能够受益?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应付一定时间和空间下的环
境与挑战。也就是说,今后二、三十年的环境是什么?对中国的挑战是什么?这是我
们制定科学发展经济战略所必须要搞清楚的。我认为有六点:
第一,人和自然的环境。具体关于环境、气候、资源的问题,今天就不多说了。
而且全球经济增长越快,矛盾越加剧。因为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口如果受惠于全球
化和经济增长,人与自然的压力自然就大。特别是大国崛起中,压力更大了,增长速
度会慢慢放缓。
第二,人口老龄化。就是我们的高储蓄率,高劳动投入的基础会慢慢削弱,特别
是相对印度、越南等国。
第三,结构问题。中国经济中的矛盾,若撇开政治,撇开文化等软实力,经济结
构问题主要是什么?概括说,我认为各种“体制病”的集中体现是高储蓄、低消费。
关于结构的纯理论分析,即系统的总体特征往往与数量大大小相联系等问题,在此不
展开分析。在此集中分析,为什么说主要结构问题是高储蓄、低消费?因为这涉及到
我们接下来怎么定发展战略。我们常说我国城乡结构、地区结构不合理,这讲的是应
该扩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投资与消费,因此实际上谈的
是一定的储蓄与消费总量下的结构分配。又有人谈到收入分配问题是当前主要问题,
撇开社会分配中社会意义的分析,就是应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建设社会安全
网,这属于什么?也属于一定消费总量下的结构分配,或者说直接表现为改变储蓄与
消费的关系。也有人说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谈的是各产业间的投资比例问题,
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所以它直接的归属于一定储蓄总量下的结构问题。也有人说
内外经济结构失衡问题,那更是直接表现为高储蓄和低消费问题。因此,从各种结构
进行分析,最后升华到中国经济各种矛盾的集中表现是什么?就是高储蓄、低消费问
题。
第四,低效的金融体系。概括说,当前的表现是,对内开放远远不够,滞后于经
济发展的需要。对外开放战略意图不清楚,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上至今模糊徘徊
,在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资本项下开放以及汇率政策三者之间,至今摇摇摆
摆。对外开放具体的内容,就是人民币国际化、汇率、资本项下开放,政府的战略意
图到底是什么,在某一时点上这三者如何搭配?搞什么?什么时候快点,什么时候慢
点?并不清楚。现在,一方面拼命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大量资金投资境外,但对外净
资产收益却很小很小,从投资收益比,对外净收入占对外资产之比,2006年德国
是3.9%,日本是6.4%,而我们是1.8%.从中长期看,中国的压力更大。
因为随着人口拐点的到来,资金来源会慢慢减少,资金运用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如果
再过20年、30年,我们社会的养老金有多大?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在世界金
融体系格局中,我们怎么摆布这些钱?这些都需要从战略目标角度事先进行考虑的。
第五,国际金融新秩序建立前混乱现象的压力。今后20年、30年中国肯定要
崛起,而这个时期正好遇到了美元霸权周期处于衰退的时期。“树欲静而风不止”.
回顾历史,今后适应中国崛起的新经济(行情论坛)秩序不会自动、“协商”产生,
这是制定战略目标时必须看到的大背景条件。因此,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世界必
然是“一极多元”的货币体系。在“一极多元”的货币体系之下,以美元为主,美国
从本国经济利益出发,汇率波动可能要要加剧,对于发达中国家和我们这样的国家而
言,资本跨境流动压力肯定要上升,中国将面临30年改革开放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
的复杂的外部环境,三元悖论的矛盾更加复杂。
最后想特别指出的,要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我始终认为,中国今后的又一个3
0年,更大的挑战不是经济学术上或者是经济的本身,而是政府的决策。因此,进一
步加快民主政治的改革,改善经济决策的民生性和科学性,是中国今后又一个30年
能不能走好的最关键性的挑战。
来源: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