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0905/84594.html
西元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最近在中国呆了一周时间。国内媒体报道说,克鲁格曼“马不停蹄”地造访了北京、上海、广州,与一批“中国顶级经济学领袖风云论剑”。克鲁格曼经常批评美国,因此,“中国顶级经济学领袖”们,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势,或许想从他那里,听到一些对中国有利的话。但是,国内媒体的报道又说,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克鲁格曼“几乎激怒了所有与之谋面的学者和专家”,当然是指中国的学者和专家,“他发表的每一个论调都遭致在场中国学者的强烈质疑和不满”。
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就来看看克鲁格曼说了些什么。
在中国专家学者向克鲁格曼说到中国的“贸易盈余”时,克鲁格曼回答说:“一个国家还处于相对比较贫穷的快速发展的阶段,却成为资源输出国,这是不多见的。中国增长快速,内部的需求也会很大,比如医疗体系还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备,完全可以把钱用在国内,为什么一定要生产那么多产品输出到海外呢?”这番话直接针对就是中国长期实行的外向型经济,应该说,克鲁格曼戳到了中国经济的痛处。然而,外向型经济在中国成为主要的发展模式,当年就是一批经济学家按照美国的意愿,为中国设计的发展道路。因此,克鲁格曼的话等于是在说:你们为什么要搞外向型经济?为什么要把宝都押在这里?
克鲁格曼不是中国人,他没有义务为中国设计发展方向。对于中国来说,当我们听到克鲁格曼的这番话,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当初过多倚重外向型经济的模式是否有偏差?是否应该外向和内需并重?现在中国也开始注重内需了,但是,当初依附在美国身上,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路,是否是因为过于信赖美国而造成的呢?因此,克鲁格曼继续说:“美国已经不能再承受太大的消费,不能再成为一个举债消费的国家。中国也不能再期望依赖于美国进口中国的产品给中国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我们现在很多“顶级经济学领袖”们,依然指望美国快快恢复健康,好让中国的产品继续在美国畅销。克鲁格曼等于给这些中国经济学领袖们泼了一瓢凉水:别再指望美国了!
面对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很多人担心美元贬值,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巨大损失,这个问题在面对克鲁格曼时,自然也不会回避。听听克鲁格曼是怎么说的:“没有人要求你以美元方式建立你的外汇储备,还有欧元、日元可以选择,这些都是流动性很好的货币,使用范围非常广,而且它们的债券市场流动性也非常好。为什么中国不这么做呢?”“中国之前做了错误的判断,所以积累了这么大的外汇储备,我觉得有点欠考虑,现在已经看到了结果。当时积累美元的时候有没有想到美元会贬值呢,现在没有好办法了,肯定会有很大的资本亏损,美国人当然会还债,但是这些债务承诺是用美金还,如果美金和其他货币贬值的话也没有其他办法,这是之前的判断失误导致的。”
中国的“顶级经济学领袖们”当然不爱听克鲁格曼的这种话,因为,中国积累大量的美元储备,是中国的亲美经济学家们当年的主张,这种主张也符合美国政府的期望。但是,克鲁格曼说话不代表美国政府,他的话等于是在说:你们中国为何这么傻?这么密切地配合美国政府?于是,克鲁格曼表达了他的一个冷静的判断:“美国很多地方是做得不对,但是美国没有责任拯救那些储备了太多外汇储备的国家,这么要求美国是不对的。”我理解他的话,意思是说,美元如果贬值,中国如果受损失,是你们自己的失误。而我们的很多“顶级经济学领袖”依然指望与美国搞好关系,美国就会保护中国的财产。克鲁格曼所说中国的“判断失误”,当初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还不是那些经济学家一味依附在美国身上的结果?
在讲到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时候,中国人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因为长期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不能按现在各国的排放量来分担责任。有些经济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还提出了“碳民主”的主张,希望用美国人始终坚持的“民主”精神,来说服美国。对此,克鲁格曼说:“你或许会说,我们要求今天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该像过去的发达国家发展的时候那样,这样对待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很不公平,但是问题还在这里,整个世界的现实就是这样,如果中国照美国150年前的方式发展,肯定难以为继,根本不行”。“我不是非常相信碳的民主”。克鲁格曼的这番话说的再明显不过了:当初美国经济起步的时候,可以随意排放,现在中国肯定不可以这么干了。这也是我所说的《中国没有榜样》的一个侧面注解,等于是在说,美国当年走过的发展道路,今天中国已经不可能再采用了。不管我们说美国的这种态度多么无理,多么蛮横,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克鲁格曼等于在说:中国不能以美国为榜样。
所以,通过克鲁格曼的这次中国之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图景:中国的“顶级经济学领袖”们,当年以亲美的方式,制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以为贴在美国身上,按照美国的模式,遵照美国的意愿,就可以让中国获得长远的发展,以至于有人说,“今天的美国就是明天的中国”。当这些“领袖”们与头戴诺贝尔光环的克鲁格曼对话时,克鲁格曼直截了当地告诉这些“领袖”们:谁让你们按照美国政府的意思,搞得和美国一样,或者搞得与美国像个连体婴儿?
克鲁格曼以一个美国爱国者兼经济学家的姿态,对于中国的那些美国崇拜者毫不客气地给了一番“教训”。克鲁格曼这种率直的态度,对于那些亲美的“领袖”们,当然很难接受:我们忠心耿耿地学习美国,怎么会是这样的待遇?我们亦步亦趋地模仿美国,为何得不到美国的青睐?以至于被“激怒”,并且引起“强烈的质疑和不满”。在我看来,这等于是中国的亲美者,用自己的热脸贴了美国的冷屁股,“不满”是必然的。被“激怒”也很正常。但是,“激怒”之后,就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是否还要继续依附在美国身上?这才是正道。
十年前我就有这些观点了,但小人物的思想哪挡得住官方“经济学家”宏论。建议:
1.开放有关信息资源让全国学者研究,理论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践上各地因地、因时、因财、因物、因环境、因文化、因人力、因市场个性发展,中央政府予以适当协调。
2.做好中国的市场、中国的绿色农业、中国的工业企业、中国的金融服务、中国的矿产资源保护、中国的社会保障安全、中国的汽车能源海洋等等,不要随便鼓吹民营企业登陆美国欧洲去做“炮灰”。
(待续)
三十年前,当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的时候,一些旧势力的人希望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破产,他们固执的认为中国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线,他们不愿意看见一个腾飞的中国,不愿意正视中国由于融入世界,带来的巨大进步
他们顽固的认为,这些都是假象,这些都是暂时的,时间会为他们证明,他们当初的思想是正确的,他们认真的在等,等着中国改革开发宣告失败的一天,他们等了一年又一年,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等不起了,岁月带走了他们,带走了他们的残梦
现在,他们当中的新生代,已经成长了起来,他们认为一个三十年是不够的,三十年证明不了什么,但是他们等不及又一个三十年将会为他们证明什么了,他们迫不及待的要跳出来,既然经济上我们驳不倒你,那么我们就要在政治搞臭你,这场金融危机,让他们感到救命的稻草来了,他们泡制了一系列的阴谋论,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开历史倒车
国内学者的发言,尤其是那些在政府里面兼职的那些,是代表政府意志的。失去了学术钻研精神,在这方面,不可能会两全的,既要得到政府的赞同,又要得到学术界(公正的、纯正的学术)的尊重,这也太美了。
而让这一群御用的新社会的聪明人来掌握舆论,未来不知道会向好还是向怀。
克鲁格曼在美国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学者,楼主是否也可以说美国经济学领袖热脸贴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冷屁股?提醒一下楼主:别犯了诺贝尔迷信症。
中国走外向型经济道路,是哪个经济学家出的主意,还是中国要向西方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所必须?为什么所有中国经济道路的“错误”都是国内经济学家造成的?中国经济发展至少比很多国家都好,怎么就能说是错误的?
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面临贬值的风险。持有欧元、日元、英镑呢?风险更大,欧元说不定就消失了,日元更是缺乏独立性,英镑还能存在多少年?克鲁格曼在这方面就是正确的吗?
中国国内太多的人,崇拜国外的经济学家,甚至在代表谁的利益上都分不清楚。国内的经济学家也大多受到立场的限制,这时候需要这些接收信息的人自己做出判断,看看那些耀眼的名头、光环之下,怎样约束了这些“专家”的视角。动不动就是把国内经济学家一帮子打死,这比五岁小孩区分“好人”、“坏人”更加幼稚、可笑。
应该说克鲁格曼对中国国情严重地缺乏了解。
当年中国发展经济,大量地需要外汇需要技术,世界上除了日本,再没有哪个国家肯借钱给中国,如果中国不实行外向型经济,不去用廉价的各种资源去赚取外汇,然后换去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中国能有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吗?至于某些人提出是否应该外向和内需并重?恐怕是把当时的中国国情给忽略了,而且那也不是政策说了就能算了事吧?难道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以后,还要规定一些企业只能挣美元一些企业只能挣人民币吗?我相信克曼并没有这么想,但是国内的某些人却是忘记了这样常识在那不停地鼓噪。
克曼说:“没有人要求你以美元方式建立你的外汇储备,还有欧元、日元可以选择.....为什么中国不这么做呢?”克曼可以这么说,那是HE有资格可以胡说八道,因为HE是孬种得主。但是做为一个中国人就不可以这么说了!因为中国的两万亿外汇储备,只有不到一万亿借给了美国,剩下的是什么,还用说吗?中国积累了这么大的外汇储备,难道是中国愿意的吗?试问一下某些爱克族,你手里要是有这么多钱你会做什么?基本的常识是消费啊,难道只有克曼想得到,别人就想不到吗?当年中国利用日元贷款做的是什么事?首先是购买设备。三十年来,我们从购买一般的设备到购买先进设备,从简单购买设备到购买技术到输出设备输出一般技术走过了一条靠人、合作、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对普通工业品的消费已经达到了极限,就象一个有钱人不要再担心日常的吃喝,需要更高层次的消费了,但是中国是个受到消费限制的“有钱人”,它不能购买这不能购买那,那总不能让中国自己卖出衣服再买回衣服吧。应该说,这就是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的根本原因。这么多钱闲在待那里怎么办?只当然不能只让它待在账簿上,一般的人都会想到去投资,作为政府,当然会有更多的人去为它想到这点。因此,克曼不应该毫无脑子地胡说八道,他应该去问美国问欧盟为什么不让中国花掉它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中国会把那么多钱借给美国。那些把克曼的话当作金科玉律的人最好用脑想想。至于克曼谈到还债的口吻,基本上是个无赖的形象,那真的很有损于他的孬种称号。那些克曼中国之行根本没有过的念头而爱克族引伸出的想法,那真是更贬低了克曼的智慧。
当一个对你家的情况不甚了解的人不停地指责你家的运作时,你的反应是什么?你会说这人有神经病。难道不是这样吗?一些爱克族不是从经济学本身的意义来看待克曼的言论,而是把克曼信口开河的言论当成了别有用心的武器来发泄莫名其妙的怨气,那不但是克曼的政治幼稚病的后遗症,也是爱克族小儿症的表现。当那些借机发泄的“小儿”们借机不断指责政府政策的时候,请问爱克族所爱的克曼难道是非洲人吗?
至于楼主引伸出的一些言论,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基本上是一个小儿的思维。在当今世界,毫无疑问,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我们要发展要进步,难道不是要以美国为学习的对象和赶超的榜样吗?至于中国要怎么走自己的路,那不是中国政府想不想的问题,实在是有没有能力做到和怎样去做到的问题。当克曼短暂的中国之行带来刻 薄之风、傲 慢之语的同时,不但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应该透过克曼的孬种光环要认真地去思想,就是爱克族们也应该想想,经济学家们分析判断事物真的有所谓的客观标准吗?克曼真的是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和世界的吗?就象我们看待莫桑比克的经济,我们会有些出于经济学的想法,傲慢的克曼又何尝不是这样。
克曼的中国之行,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东西,而且要敢于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这不仅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也是我们中国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根本。
让我们去看克曼的教科书、去听克曼的胡说八道,然后让我们说:克曼,请见鬼去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0 5:31:38编辑过]
官方知道大量外汇储备和依赖出口的增长所带来的问题,而且在前年年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调整汇率政策了,如果不是美国的经济危机闹了这么一下,汇率改革的成果马上就要显现了。
中国国情中的出口问题不可怕,就算失策了,出现问题的损失也不足以伤筋动骨。中国政治经济的死节在于政府主导经济而形成的权力扩张,如果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那将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邹恒甫曾说过:“在世界的经济学界,我和林毅夫是三五流,张维迎是九流,大多数人都不入流。” 中国的经济学家分别是各大官方政策研究所的主管、成员或者各大企业赞助的经济研究所的负责人;中国的经济学家在持续的各大论坛上跑场圈钱;中国的经济学家在为政府建言献策。对政府的经济不当政策三缄其口。没有独立的思考,哪来的精深的学术。
中国的经济学家在捣浆糊,跑江湖,功利、媚俗加浮躁,做秀。不是行尸走肉,就是“走狗”(指没有主见,到处乱跑找钱,没有政治含义)。虽然是现状,但经济学人的责任感应该更强。这一点没有看到。我们爱国,就是通过“证伪”,以不断修正,走向圆满。而不是先成为一小撮既得利益者。
中国经济学人的学术独立性和学术自由精神已经被“阉割”了,所以大家在金钱上和搞派系,“行走江湖”方面才表现得比较旺盛。练内功,坐冷板凳,或者深入实践认真调研的没有了。当然,天分和学术创造性可能在“应试教育”中从小学到中学已经被提前“阉割”了,想搞出名堂也木有办法啊。噫吁兮,叹夫现状,公开场合失身和失声,暗中闷骚走江湖。不培养自己的弟子,不形成自己的“学术江湖”,在中国怎么混?典型的帕金森定律---格雷欣法则,一代不如一代。
中国"经济学家"的“潜规则”:反正很早就被精神阉割了,无法指望学术创造性了,欢迎出钱购买“尊严”。|
我非搞经济的,只是打酱油路过,顺便叉一下腰肌,做个俯卧撑。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59356-1-1.html&star=2#114366
应该说克鲁格曼对中国国情严重地缺乏了解。
当年中国发展经济,大量地需要外汇需要技术,世界上除了日本,再没有哪个国家肯借钱给中国,如果中国不实行外向型经济,不去用廉价的各种资源去赚取外汇,然后换去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中国能有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吗?至于某些人提出是否应该外向和内需并重?恐怕是把当时的中国国情给忽略了,而且那也不是政策说了就能算了事吧?难道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以后,还要规定一些企业只能挣美元一些企业只能挣人民币吗?我相信克曼并没有这么想,但是国内的某些人却是忘记了这样常识在那不停地鼓噪。
克曼说:“没有人要求你以美元方式建立你的外汇储备,还有欧元、日元可以选择.....为什么中国不这么做呢?”克曼可以这么说,那是HE有资格可以胡说八道,因为HE是孬种得主。但是做为一个中国人就不可以这么说了!因为中国的两万亿外汇储备,只有不到一万亿借给了美国,剩下的是什么,还用说吗?中国积累了这么大的外汇储备,难道是中国愿意的吗?试问一下某些爱克族,你手里要是有这么多钱你会做什么?基本的常识是消费啊,难道只有克曼想得到,别人就想不到吗?当年中国利用日元贷款做的是什么事?首先是购买设备。三十年来,我们从购买一般的设备到购买先进设备,从简单购买设备到购买技术到输出设备输出一般技术走过了一条靠人、合作、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对普通工业品的消费已经达到了极限,就象一个有钱人不要再担心日常的吃喝,需要更高层次的消费了,但是中国是个受到消费限制的“有钱人”,它不能购买这不能购买那,那总不能让中国自己卖出衣服再买回衣服吧。应该说,这就是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的根本原因。这么多钱闲在待那里怎么办?只当然不能只让它待在账簿上,一般的人都会想到去投资,作为政府,当然会有更多的人去为它想到这点。因此,克曼不应该毫无脑子地胡说八道,他应该去问美国问欧盟为什么不让中国花掉它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中国会把那么多钱借给美国。那些把克曼的话当作金科玉律的人最好用脑想想。至于克曼谈到还债的口吻,基本上是个无赖的形象,那真的很有损于他的孬种称号。那些克曼中国之行根本没有过的念头而爱克族引伸出的想法,那真是更贬低了克曼的智慧。
当一个对你家的情况不甚了解的人不停地指责你家的运作时,你的反应是什么?你会说这人有神经病。难道不是这样吗?一些爱克族不是从经济学本身的意义来看待克曼的言论,而是把克曼信口开河的言论当成了别有用心的武器来发泄莫名其妙的怨气,那不但是克曼的政治幼稚病的后遗症,也是爱克族小儿症的表现。当那些借机发泄的“小儿”们借机不断指责政府政策的时候,请问爱克族所爱的克曼难道是非洲人吗?
至于楼主引伸出的一些言论,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基本上是一个小儿的思维。在当今世界,毫无疑问,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我们要发展要进步,难道不是要以美国为学习的对象和赶超的榜样吗?至于中国要怎么走自己的路,那不是中国政府想不想的问题,实在是有没有能力做到和怎样去做到的问题。当克曼短暂的中国之行带来刻 薄之风、傲 慢之语的同时,不但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应该透过克曼的孬种光环要认真地去思想,就是爱克族们也应该想想,经济学家们分析判断事物真的有所谓的客观标准吗?克曼真的是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和世界的吗?就象我们看待莫桑比克的经济,我们会有些出于经济学的想法,傲慢的克曼又何尝不是这样。
克曼的中国之行,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东西,而且要敢于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这不仅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也是我们中国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根本。
让我们去看克曼的教科书、去听克曼的胡说八道,然后让我们说:克曼,请见鬼去吧!
呵呵
说句最简单的,换来了什么,什么技术,什么思想,还是什么制度?
没有技术,混乱了思想,作了完全拉美制度.老克已经批评的很委婉了.
说的有失偏颇,克鲁格曼怎么了?拿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有资格来中国说三道四?我们现在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楼主能否说说中国走外向型发展道路到底是哪个经济学家的建议?
要我说是自然选择。
呵呵
说句最简单的,换来了什么,什么技术,什么思想,还是什么制度?
没有技术,混乱了思想,作了完全拉美制度.老克已经批评的很委婉了.
看来你很崇洋啊,他批评的很委婉了?他有资格批评中国吗?你认为你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给你的?是克曼?
如果你连基本的东西都不懂,就不要露脸了,免得还要给你讲什么是经济什么是贸易,降低别人的层次,浪费别人的时间!
我是一位期货投资者或者说是一位投机者 相信投资的多元化
其实无论哪种货币都匹配相应的风险和收益 所谓外汇储备无非就是为了保值或创造收益
那么无论以何种的形式作为投资手段都是值得考虑的
引用9楼的
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面临贬值的风险。持有欧元、日元、英镑呢?风险更大,欧元说不定就消失了,日元更是缺乏独立性,英镑还能存在多少年?克鲁格曼在这方面就是正确的吗?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b29i459233.html
这是否有欠考虑
为什么老是喜欢活在别人嘴上呢?别人说好就欢欣鼓舞,别人说不好就失望,没必要的。
这么多年中国的发展到底怎么样,看看生活水平的改善,看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不是比以前要好很多呢。
毕竟中国近二三十年的发展是我们都看得见的 不能因为现在的危机把过去都否定 而且没有过去的积累现在中国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呢
再说政府毕竟不能控制一切
克鲁格曼在美国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学者,楼主是否也可以说美国经济学领袖热脸贴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冷屁股?提醒一下楼主:别犯了诺贝尔迷信症。
中国走外向型经济道路,是哪个经济学家出的主意,还是中国要向西方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所必须?为什么所有中国经济道路的“错误”都是国内经济学家造成的?中国经济发展至少比很多国家都好,怎么就能说是错误的?
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面临贬值的风险。持有欧元、日元、英镑呢?风险更大,欧元说不定就消失了,日元更是缺乏独立性,英镑还能存在多少年?克鲁格曼在这方面就是正确的吗?
中国国内太多的人,崇拜国外的经济学家,甚至在代表谁的利益上都分不清楚。国内的经济学家也大多受到立场的限制,这时候需要这些接收信息的人自己做出判断,看看那些耀眼的名头、光环之下,怎样约束了这些“专家”的视角。动不动就是把国内经济学家一帮子打死,这比五岁小孩区分“好人”、“坏人”更加幼稚、可笑。
中国的经济路线不是经济学家决定的,是gov的人决定的。
克说的持有其他货币目的是为了分摊风险,是希望不要只挂靠美元。
国内经济学家有国内的苦衷,但是好不好,不是靠多重标准去看的。对我有利的,就是我认为的好。对我有害的,就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