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0-1-8 10:50:35
楼主进行这样的探索性思考的确是很有启发性,但是我的感觉是:楼主现就被装进了别人理论的框,然后用实际中的现象来支持自己的线性思维,再用线性思维产生的逻辑矛盾来反驳理论前提。这就好比走上别人指的一条路,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的抄小道,在小道上迷路之后告诉自己是别人指错路了。
这只是我一点无知的看法,没有冒犯楼主的意思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14:06:26
这个分析有深度,值得借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20:31:15
很专业啊   呵呵 不太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9 01:32:37
“货币乘数确实不存在,这是非常容易感知的,一个经济体发行出了多少货币就是多少货币。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虽然货币的数量是一定的,但货币所起到的交易额一般要比自身的数量大很多,按年计算与流通速度V成正比。比如,要是流通速度V = 4,每1万元就能起到相当于4万元的作用。但就货币数量来讲,这确实只有1万元。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在实体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而不能假设得很大。”
========
估计“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的各版中都举了一个相同的例子”,不是指贷出货币可以自我倍数增加,他不会那么蠢,而是指货币乘数效应。把在市场上每次交易存银行的过程都计算了一次,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帐面上看,好象是货币多了好多倍,其实还是发出的那些倒来倒去。银行本身不创造价值。
所谓乘数,不如理解成一定量的货币可充当交换媒介的次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7 12:04:52
你似乎没用弄清楚货币乘数的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3 20:58:35
经典,值得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14:59:20
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并不难于理解
货币的乘数效应一定存在,关键在于它产生的是流通中的货币价值而不是简单的钞票。
试想1000元经过N次贷款后,它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或者说GDP)确实可以达到9000,扣除掉1000的准备金。而如果现实中流通的纸币只有1000,那么市场肯定无法正常运行,下面就是人民银行印钞票,满足正常流通需要,当然现在大多是走银行账户,自然也就避免了现金问题。
贷款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这也正是为什么4万亿的投放绝大部分是通过银行信贷完成的,假如都是通过信贷的方式实现,我们可以说GDP增长4万亿吧。
所以本人以为货币乘数理论确实是通过数理演绎的方式揭示了贷款存在的意义,即不断扩大货币价值。
而银行只是起到了中介的作用,这也正是如今直接融资方式日渐丰富,发债、IPO、信托融资等方式规模逐渐扩大的原因。
总之,想发展还是得贷款。
以上是本人拙见,希望能有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8 19:15:03
版主太牛了,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9 01:07:33
呵呵,楼主的说法本身就是伪命题。

我的结论:货币乘数当然存在!而且对增长来说,越大越好(扣除短期的通货膨胀系数)!

逻辑:货币本身是商品,但货币是特殊商品。特殊在于:
1.货币是所有商品的交易价格数量综合;——资产价格变高,对应的货币量就增加
2.货币可以同质下以少换多。——这就是乘数效应或信用效应或增长-时间效应

所有,楼主不能盯着印刷出来的货币量,却要考虑货币的量实际上是基础货币×货币乘数(或者叫虚拟增长-时间系数)。

我是学机械从事机械工作,很遗憾看到大家讨论这样的问题,而且个个有理。国内的学者专家啊,我拿他们只能说无语了,常年累月胡说八道。我们的媒体报纸等实在是看不下去。竟然专门研究经济或社会等专家说问题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这样还吃高气扬的在媒体上讲各种理论,愚弄国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9 20:33:41
这么说吧,所谓虚拟-时间增长系数就是说货币信用总量可以是今年,明年,后5年后10年的总和。

这样说总明白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9 22:55:09
这种货币乘数关系根本不存在,最原始的银行贷款转为存款后能增加货币供应量根本就是瞎扯。钱存入银行就不在社会上流通了,银行还提了准备金后再以一部分贷出,实际上这样的流转过后货币供应量减少了。
事实也证明,如果银行贷款可以制造多余贷出数额的钱,那么银行就不用吸收储户、融资了。他只要自己给自己贷款就行了。他贷出的钱越多,他的钱就越多。。这根本不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30 22:30:44
哈哈哈,楼上的还胡说八道!

这么吧。微观市场主体如一个企业,他资产的市价可能是1亿,可是这样的企业只要2000万的现金流量就可以生存和发展;一家银行,他的贷款总额可以是1万亿,可是银行只要有1000亿的现金流量就可以存在发展。等等。因为资产有市价,可是交易的资产却是少量的。但并不阻碍少量资产的货币化交易。这就是虚拟增长-时间系数,也可以说是货币系数。换句话说,货币系数是经济增长系数,不是指货币存量的增加系数。

比如,如果下一秒让全世界的资产商品对敲交易,所有银行立即崩溃!!!

再说一遍,货币系数是经济增长-时间-货币系数,不是指货币存量的货币系数。

再说一些。经济就是交易。而货币只是其中之一。只是交易的基础度量交换商品。不是所有的商品都立即货币化。因而,货币量只是交易量对应的市价量。却不是经济总量。更不是以未来收入或未来市价基础上的经济总量。少量交易的现实使得货币系数必然存在。

如果没有货币系数,那么干嘛每年新增货币发行量?又为什么新增货币量的情况下而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至于楼上说的银行可以自己给自己贷。楼上秀逗了。银行放贷给投资人,本身就是银行给自己贷,只能是银行雇佣借贷人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4 16:16:45
不错,支持次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3 11:28:22
嗯 但是 你要发现 其实 钱再带出去 到另外的人手中的时候 已经发挥了货币职能
不是要看 我们货币还剩多少 毕竟你发多少 肯定就只有那么多 但是 发挥的职能就不只是这么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9 00:22:57
仅仅按照楼主和西经讲的,货币乘数的确不存在,因为贷和存都使货币在银行里,没出银行的门,社会没有因此增加货币量。如果贷方的货币通过商品买卖最终回到银行,银行再又贷出,则不存在货币乘数,因为买卖改变了货币的宿主(所有权)。

然而货币乘数是存在的,只是原理不是西经讲的那样。其理是:在有第二货币条件下(,即马克思讲的货币符号,如金银时代的纸币,现在的支票、信用卡等),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有的信用,他只有10元第一货币,则可以借出20元、30元、40元……第二货币,这便是货币乘数。此时只要不发生挤兑(用第二货币向银行兑换第一货币),乘数可以无限放大。

这是可以验证的,如果没有第二货币,看看银行能不能创造货币,货币乘数还能不能出现。

详见:《货币创造的实质是银行对一般公众的掠夺和抢劫》:http://www.xslx.com/htm/jjlc/csjr/2008-03-29-22623.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8:33:02
安邦 发表于 2010-3-30 22:30
哈哈哈,楼上的还胡说八道!

这么吧。微观市场主体如一个企业,他资产的市价可能是1亿,可是这样的企业只要2000万的现金流量就可以生存和发展;一家银行,他的贷款总额可以是1万亿,可是银行只要有1000亿的现金流量就可以存在发展。等等。因为资产有市价,可是交易的资产却是少量的。但并不阻碍少量资产的货币化交易。这就是虚拟增长-时间系数,也可以说是货币系数。换句话说,货币系数是经济增长系数,不是指货币存量的增加系数。

比如,如果下一秒让全世界的资产商品对敲交易,所有银行立即崩溃!!!

再说一遍,货币系数是经济增长-时间-货币系数,不是指货币存量的货币系数。

再说一些。经济就是交易。而货币只是其中之一。只是交易的基础度量交换商品。不是所有的商品都立即货币化。因而,货币量只是交易量对应的市价量。却不是经济总量。更不是以未来收入或未来市价基础上的经济总量。少量交易的现实使得货币系数必然存在。

如果没有货币系数,那么干嘛每年新增货币发行量?又为什么新增货币量的情况下而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至于楼上说的银行可以自己给自己贷。楼上秀逗了。银行放贷给投资人,本身就是银行给自己贷,只能是银行雇佣借贷人而已。
这位仁兄说的对。那些经济学家的什么一级,二级银行的理论简直就是胡扯。真正的银行业务哪里这么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1 18:00:24
如何才能保证第一个人得到贷款之后又存入银行呢(不论是本银行还是别的)?接着后面N个人都要如此,想想看这种概率是否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楼主说的是对的。但我们是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来讨论的。同理,我也可以问,谁能找到一个“经济人”?找不到。概率也几乎为零。那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西方经济学呢?
其实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假设应该怎么做?什么才是好的假设,什么才是不好的假设。我想这可能就是关键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5 17:04:52
楼上的,首先要承认货币乘数只是理论上的东西,这个数值确实存在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家都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银行存款都变成现金放在家里,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多少人是这样做的。现金是什么,就是超能货币。它的性质和商业银行放在央行的准备金是一样的。
其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主动为自己创造资产负债,扩大规模的一种方式。在产生贷款的同时,也产生了存款,双方是同时产生的。之后,也不存在把存款贷出去的说法。商业银行的存款限制了贷款,而不是存款带来了贷款。为商业银行带来贷款能力的是超能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8 19:25:14
精彩!
欣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7 19:40:09
感谢楼主的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1 14:24:38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8 14:45:38
挖个坟,这贴看了第一页有点看不下去,虽然大家一番探讨颇有纪念意义,但是加精就有误导新人之嫌了。

首先,乘数的存在与否,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部分准备金下存款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你从银行贷款进行投资,无非还是把款项打到被投资方的账户里面去,LZ可能是还不习惯有现代金融体系的生活- -

第二,乘数效应的乘数计算,本来就是理想情况下的最大值,存贷过程中断,那就变成漏出项。实际乘数小于理论值,连高鸿业的初级教材里都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8 14:50:38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5-21 10:19
回答8楼的aklangzi:得到贷款的目的是为了投资,当然不可能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再存入银行了(活期的是不能再贷 ...
投资自然是把钱打到被投资方的账户上,被投资方再把这笔钱投入运营,比如,发工资,买原料,租厂房……以发工资为例,当然是打到工资接受者的银行账户里面。这笔钱必然回到银行的定期储蓄,这是无疑问的。

投资获得了高于定储的回报,并不是说这笔钱存在一个假想的、抽象的“投资者银行”里面拿更高的利息,更高的回报是在被投资方的经营生产过程中创生的,至于那笔钱本身,还是在银行里面拿定储利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8 22:19:12
我觉得版本没有明白所提及“乘数”的抽象用意之所在 抽象是为了说理,而不是为了揪住事情讲故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8 22:20:00
谁得到贷款 又如何存入银行 这些是背后的东西 如果像楼主这样揪住例子中的事情的话 没有理论可言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2 10:21:24
学术性比较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4 16:08:35
你可以这么考虑货币乘数的问题.
假设一开始,不存在纸币,老百姓只能用黄金(假设只有黄金)交易,但是黄金交易毕竟是不如纸币方便.后来,某组织统一了这一地区,为方便老百姓,这个组织用政权强制推行一种纸币(推行纸币是对组织也是有收益的),并成立了中央银行.这个组织公布了纸币的含金量,保证任何持有纸币的人去兑换都能给兑换出来真正的黄金(类似以前的金本位制).因为中央银行的业务不能直接对老百姓,只能由成立一些商业银行来作为中介,(现实中也是如此).假设成立了很多家商业银行.假设在纸币推行之初,大部分人不敢使用纸币,还是采用黄金作为交易手段,只有某一个人a想试一试,于是他向A商业银行借款.A银行是第一家开始生意的银行,一开始它也没有纸币,见生意来了,于是它向人民银行接入了100的纸币,存款准备金10,给借款的a老百姓90,a老百姓用90买了东西,收到钱的b老百姓把收到的钱交给B银行,其他老百姓看纸币有好处,于是B银行交了9的存款准备金,贷出去81给老百姓,然后同一般的课本上的介绍,产生了货币乘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6 20:17:31
楼主思考的很细致,但错的很离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6 21:40:21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6-4 20:20
a,100万元基础货币最多就能成为100万元的存款,由此也就最多能创造出100万元的贷款。你得到100万元的贷款不 ...
不是吧,如果100万元是基础货币,假定某商业银行A增加了100万元准备金(不论是通过吸收500w的现金存款还是央行直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资)
那么它可以放贷400万给甲,可能lz要问这400万哪儿来
途径1:超额存款准备金里面(就是客户存的)
途径2:央行是最终贷款人,可能从央行借400w(按照类似于联邦基准利率,这个利率多少不清楚,每个商业银行应该都有一部分对中央银行的负债账户)

甲的400万存进银行B,B放贷320万乙,乙存进银行C周而复始

最重要的东西出现了
甲400w
乙320w
丙256w
……
能累加吗?
答案是可以的,这样设想,甲通过电汇400w给甲1购买服务或者商品,刚好甲1的开户行也是A银行,那么对于A银行来说,资产负债表没有任何的变化
同时,乙通过电汇320w给乙1购买服务或者商品,刚好乙1的开户行是B银行
然后同时下去

周而复始,原来商业银行体系多出来的100w高能货币就变成了500+400+……总货币流通量
这些货币都对应着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所以有乘数效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6 15:29:37
lsnowchan 发表于 2009-5-21 00:12
以下是引用aklangzi在2009-5-20 20:34: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王志成2010在2009-5-20 18:08:00的发言:你说得 ...
货币乘数的得出是有假设前提的,其中之一就是消费者不保留多余的款项,这就意味着消费者会把多余的款项存入银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