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0-24 11:34
假设不考虑银行的自有资金问题,银行收到了1000元存款之后这是负债(负数),贷出900元这是银行的债权,再加上存入央行的100元债权,银行所拥有的货币也恰好是零。要是毫无原则地把一系列存款加起来并与基础货币相比,称其为乘数,这有什么“创造”的经济意义?因此说,在这个例子中,并没有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另外900元货币。要说信用扩张的话,也扩张到处为止。这里的道理很简单,银行此时再没有存款了,某个得到900元贷款的人没有道理再把它存为定期存款。即便是这一贷款就以活期存款的形式保留在这一银行里(通常就是这样),因为拥有者会随时提现或转账而银行在理论上不应动用。
从你的说法上看,如果你不能从负债的角度去理解,不妨就从另一种完全等价的角度去理解:
把全社会(不包括央行)持有的各种资产按流动性从高到低排队,然后,按照流动性标准将各种资产划分成一个个种类;
经济中某一口径的“货币”存量,无非就是,流动性最高的几种资产的并集(或者说,只不过是一大类资产的统称)。
你可以考虑,商业银行在扩张信用关系(吸储放贷)的过程中,全社会(不包括央行)持有的资产数量是否增加,其中纳入某一货币口径的资产的数量是否增加。
(明确这一点后,再根据资产与负债的对应关系,看看某一货币口径与金融机构负债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