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9-12-31 15:22:47
货币成熟能否存在的情况取决于是否有那么多的信贷需求,及存款需求,如果其中的一条不具备,货币不是留在经济中就是全部存在银行,因此这两个因素是货币乘数变化的路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1 15:30:23
设定只有一家银行,一个人。存款准备金率是10%。银行资本100元。再假定银行的资本是硬币,但对个人的存款和贷款都是记账。

1,银行资本100元(硬币)。无贷款。存款准备金0。
2,银行将100元贷款给个人,个人又将贷款存入银行。此时银行有100元贷款,100元存款,交10元硬币
准备金,行内储备90元硬币。
3,银行将90元贷款给个人,个人又将贷款存入银行。此时银行有190元贷款,190元存款,交19元硬币
准备金,行内储备81元硬币。
4,银行将81元贷款给个人,个人又将贷款存入银行。此时银行有271元贷款,271元存款,交27.1元硬币
准备金,行内储备72.9元硬币。
.........
最后,银行的存款=贷款=100+90+81+72.9+....=1000。而存款准备金则是100。



其实在扩张政策中,控制的是乘数效应之后的信贷规模。如何控制? 逐月统计,如果够了就叫停;如果不够,就鼓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1 16:18:02
我只能说lz没有理解货币乘数的本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1 19:54:42
原始存款贷出去后,贷款人一般会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这时:原始存款人认为自己有1000元存款可以花,贷款人认为自己有900元存款可以花,这就是货币的扩张;而当贷款人把钱花出去后,钱被转到他人手里,这是货币流通的问题,关系到货币流通速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1 20:53:26
原来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1 22:31:47
相关的银行         新存款($)    新贷款和投资($)  准备金($)
    初始银行            1000.00      900.00               100.00
    第2级银行           900.00       810.00                 90.00
    第3级银行           810.00       729.00                 81.00
    第4级银行           729.00       656.10                 72.90
    第5级银行           656.10       590.49                 65.61
    第6级银行           590.49       531.44                 59.05
    第7级银行           531.44       478.30                 53.14
    第8级银行           478.30       430.47                 47.83
    第9级银行           430.47       387.42                 43.05
    第10级银行         387.42       348.68                 38.74
    前10级银行总和     6513.22    5861.90             651.3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 10:01:47
支持下这种精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 11:44:00
精神可嘉。精神可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 14:38:06
顶一下,祝节日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 15:19:50
Happy new yea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 18:59:01
不能理解,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 00:05:57
好多理论都是有假设支持的··这或许就是和现实的差距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 00:09:31
表达一下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 02:30:14
其实大家都同意市场货币是流通的,流通的次数当然要具体分析,这个次数也就是相当于货币乘数。基础货币问题应该也差不多吧。
觉得经济问题就是实际生活的问题,应该没有永恒的理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 09:56:22
凑凑热闹,真有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 10:40:34
这个货币乘数理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楼主还要加强对货币银行理论的学习和银行体系运作的了解

举例:楼主说,贷款人贷款后不会把钱继续存在银行,实际情形是贷款人贷款后银行记贷款人资产负债各一笔,一般情况是贷款人先取一部分钱,其余还是存在银行。不过这不是问题的要害。关键是贷款人即使把贷款全部用于投资,也是通过银行把钱划转到其他存款人的帐户——是本银行还是他银行没有关系,还是在银行体系内,所以无论如何,因贷款产生的存款对银行体系而言就是一笔稳定的存款,靠这笔存款就可以增加贷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 11:47:42
这篇论文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 15:25:14
学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 20:31:43
总之还是看不太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0:13:02
必须考虑存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关系。你有没有考虑到蒋一的贷款会和孙三的存款,以及沈二的新贷款有关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1:08:00
以下是引用王志成2010在2009-5-20 18:08:00的发言:
你说得很清楚,我也明白了你的意思。不过问题在于,你好像是说只要“满足一定的前提”那就在理论上有乘数。事实上能满足这种“前提”的可能性为零,这也就意味着在理论上也不存在乘数。例如,如何才能保证第一个人得到贷款之后又存入银行呢(不论是本银行还是别的)?接着后面N个人都要如此,想想看这种概率是否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就是说成熟不能不考虑现金露出的状况,但理论仍是成立的,只不过使用的是在露出率很高的情况下,楼主的推导过程对不对我还在考虑,感觉很有漏洞,对你批判原理论的观点严重不同意,乘数无限大是可以用露出率解释的,也符合现实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3:01:09
不知道楼主在分析什么东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3:36:29
很好的分析,当初我在学到货币乘数时也隐隐约约感到有点不对劲,只是没有深究,今天看到楼主的文章,觉得有道理,回头再思考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4:14:35
我认为简单的方法就是:央行发行货币的时候做个实验,比如把发行货币中的一定量的货币做个跟踪,看看他在商业银行系统了流转了多少次;每次都以法定准备金来作为此张货币的流通寿命;看看它在商业银行里形成了多少数量的借贷记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4:17:24
我感觉大家证明过程中都在不断地偷换概念!很无聊!是不是在为现在大家担心的通胀压力做反向牵引的粉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4:20:31
乘数必定存在,只是没有理论的那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6:12: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6:16: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8:20:43
我认为真正能用的仍只是一百万,但是银行方面的账目数据就可以得到一千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8:56:41
主要还是得看这个国家的利率吧,要是实际利率很低甚至是负的,那么工商业界就相当愿意贷钱并且花钱。理论上说在实际利率很低时存款人不太愿意存钱,但是有的时候也没办法,比如阿拉伯的酋长们手上捏着一大把的石油美元,不存到银行放哪去呢?货币乘数是个很理想的绝对化情况,作为货币创造的上限还是有道理的。接近这种无限循环放贷的情况在美国70年代出现过,因为石油危机,所以美国工业界必须大量贷款去支付石油美元,而阿拉伯酋长们又把石油美元存回到美国银行,结果银行的存款多得花不完,甚至不得不限制存款,导致利率急跌,实际利率甚至变为负值。结果因为石油价格大涨,美元货币量大增,而酋长们起了个转手的作用。你认为货币量没有增加,是因为你把负债认为是“负的”货币,结果抵消了新增的货币。事实上,负债只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几个数字,虽然几年以后是要还的,但新增的货币确是当时就进入了流通领域,这也解释了美国70年代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缘由。

很高的负债率说白了只是在花以后的钱,因为借的钱迟早要还的。所以大量放贷的长期结果必然是信贷紧缩,这个时候乘数效应就变成了“反向乘数”效应。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才能“正负相消”。但是过高的负债率在债务清偿的时候必然和当初信贷爆炸时的过程相反,导致信贷严重紧缩,以至于萧条,这也就是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原因,当然,石油价格下跌,里根严重的财政赤字,沃尔克控制信贷的货币主义行为(这里尤其体现了乘数效应,导致了严重的萧条,彻底证明了货币主义的谬误)等等都是原因。

简单的货币主义想法真是害死人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