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515 0
2005-09-24
券业呈现V形反转

2002年,华尔街依然熊气弥漫,道指和那指全年平均分别下跌了16.8%和31.5%。4季度,行业出现了“止跌”迹象,虽然全行业总收入只有355.1亿美元,创下了五年来的新低,但是剔除利息支出之后的净收入达到240.6亿美元,环比增长6.2%;净利润10.69亿美元,增长23.1%。如果不是证交会的22亿美元法律纠纷和解费及罚款,利润无疑会更高。

今年1季度,证券业运行显著改善,总收入385亿美元,环比增长了8.4%,净收入增加17%,净利润则达到17亿美元。业绩的回升得益于交易获利的增长(主要是债券交易)和债券承销收入的增加。这两方面的增长弥补了其它业务的停滞,抵消了股票发行收入下降的影响。(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行业好转终于使从业人员“久旱逢甘霖”,券商薪资支出有所回升。1季度薪资支出为140亿美元,比上季度上升24%,主要是由于很多券商债券交易员的优异表现,使得其奖金增加;同时,一些去年的年终奖被推迟到今年一季度发放。除此之外,场地租金、通讯费、设备成本、促销成本等全面下降,使得行业运营成本总额变化不大。

业界普遍预期,经过连续3年的下降之后,证券业的反弹将从一季度延续到全年,从少数业务扩展到更多的业务。预计2003年总收入将达到153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2%;净收入达到1117亿美元,增长11.4%;总支出为1461亿美元,增长3.1%。

券商增盈各有高招

在经历了1929年以来最漫长的熊市和“9·11”事件的沉重打击之后,华尔街投行巨头各显神通,终于使业绩出现恢复性增长,美林、高盛和贝尔斯登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美林证券。借助全方位的多元化战略,美林证券率先走出了泥潭,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6.85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GMI部门税前利润7.85亿美元,猛增22%,税润率高达31.9%。

2002年公司净利润达到25.13亿美元、每股收益2.63美元,分别是2001年的4.4倍和4.6倍,是公司历史上业绩最佳的年份之一。公司三大业务部门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全球市场和投资银行事业部(GMI)获得了24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利润率高达28.6%,是行业中的最佳水平;全球私人客户事业部(GPC)依靠金融创新和出色的关系管理弥补了较高的成本,实现净收入88亿美元、税前盈利13亿美元,利润率高达14.8%;资产管理事业部(MLIM)克服了国际证券市场连续下跌的不利局面,70%的客户资产投资收益超过了大市和行业平均水平,税前利润3.21亿美元,利润率达到20.7%。

高盛公司。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高盛都是股东的“赚钱机器”和同行中的“优等生”。今年第一财季,实现净利润6.62亿美元,每股收益1.29美元,股权回报率高达18.3%;公司在全球已宣布和完成的购并顾问以及股票承销均名列第一。

2002年高盛以每股收益4.03美元、股权回报率11%的高分傲视同侪。投资银行业务一直是高盛的“摇钱树”,2002年该部门净收益28.3亿美元。其中,财务顾问方面,高盛在2002年已宣布和完成的购并案中名列第一,连续第三年夺冠,并为当年全球十大购并案中的七家提供了咨询服务;承销业务方面,在全球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市场仍处于领先地位,在IPO排行榜中名列第二。高盛的财务顾问业务在证券业内可谓独步江湖,2002年咨询收入高达15亿美元,超过了承销业务的收入13.3亿美元,这在同行中绝无仅有。

财务顾问业务的卓越成就是高盛坚持“纯投行”策略的硕果,公司根据风险和收益对称的原则承接项目,决不因眼前利益而饮鸩止渴。2002年5月,高盛因不愿提供贷款而主动退出了埃森哲(Accenture)股票二次发行的承销业务,甘愿放弃了1000万美元的收入。同时,高盛严格遵守顾客至上的信条,坚定不移地着眼于客户的长期利益,不仅拒绝为敌意收购者提供服务,而且常常为“靶子”公司充当着反收购顾问。

贝尔斯登。今年第一财季,公司净收益增长22.3%,达15亿美元;净利润增长51.9%,达到2.74亿美元;每股收益达到2美元,同比增长55%。

2002年,贝尔斯登实现创记录的净利润8.78亿美元,剧增42%;每股收益则从上年的4.27美元上升到6.47美元,增长51.5%,股权回报率高达18.1%。贝尔斯登被称为华尔街的“持枪歹徒”,是不折不扣的高风险偏好者,善于在高风险的资本市场搏击风浪。2002年其资本市场业务的净收益达到39亿美元,增长了13%。其中,机构股权业务净收益达到11.2亿美元,通过股票衍生品和可转换证券的投资,有效克服了股市下跌的影响;固定收益业务净收益高达19亿美元,增长了21%,主要是抵押证券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BS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投资银行业务净收益也增长了17.4%,达到8.84亿美元。

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总体上看来,美国证券业在熊市中盈利回升得益于多种因素。从外部环境看,虽然股票市场连年下跌,但美国债券市场非常发达,其规模是股市的10倍左右,而且品种多样化,有效避免了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市场避险机制完善,信用交易发达,这有利于券商规避单个投资的非系统风险。

从券商层面看,首先,各家券商各有“绝活”,比较优势明显。各家券商在定位上实现了错位竞争,有效避免了价格战;其次,强有力的成本控制是保证盈利的法宝。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华尔街投行推行积极的成本控制,重点在两方面。一是将薪资支出控制在净收入的50%左右,二是大刀阔斧地削减场地租金、通讯费、设备成本、促销成本等非薪资支出,将其控制在净收入的25%左右。再次,全球化经营有效地避免了地域风险。为了克服本土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华尔街券商纷纷进行跨国经营,保证了利润的平稳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