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周流入亚洲、特别是流入香港的资金量,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期每周流入的资金量;分析指出,资金流向短期内不会逆转,暂时还不会产生大的泡沫
在
金融海啸席卷环球的当下,亚洲新兴市场成为热钱的追逐地与避难所。除中国内地外,包括香港、印度等股票市场,近期都出现大幅波动。热钱的涌入潮,有可能扭曲资金供求而带来市场风险,但
经济学家判断,这一趋势短期内很难逆转。
“在过去六个星期内,平均每周流入亚洲、特别是流入香港的资金量,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期每周流入的资金量。”花旗集团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5月20日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在近期亚洲股市的反弹浪潮中,“热钱在其中起到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截至记者发稿时,香港银行体系结余为2502亿港元。一个月香港银行间存款利率(Hibor)报0.04%,较5月20日的0.26%大幅走低。
为了稳定港元汇率,香港金管局近期频频注资,在市场上购入美元。金管局总裁任志刚21日在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汇报最新工作时指出,自从金融海啸以来,香港变成资金避难所,金管局过去九个月,在市场上总计购入439亿美元。
任志刚认为,由于资金不断流入香港并寻求高回报,会扭曲资金供求,出现与经济基础因素脱节的状况,呼吁各界留意这方面的风险。他表示,会继续维持量化宽松政策。
不过,香港首富,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指出,虽然热钱流入本港,但规模仅约3000亿港元,与本港上市公司约13万亿港元的总市值比较,仅属小数目。他认为即使热钱流走,亦不足以影响本港经济。李嘉诚又指出,目前息率偏低,未来有可能通胀重临,他亦在研究通胀的投资工具。
而亚太内另一重要的市场印度,近期亦吸引资金流入。由于大选结果 “尘埃落定”, 国民大会党以出人意料的优势获胜,在选举结果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5月18日),印度孟买指数开盘即出现大涨,收盘时报升17%。此外,印度卢比当天兑美元亦上涨3.1%,为逾20年来的最大单日升幅。
政治风险此前被视为印度投资环境不确定性的主要方面,一直以来都阻碍了外资流入印度市场。而摩通资产管理5月20日发表报告指出,选举结果令政治风险有效降低,预料外国投资者将对印度股市重燃兴趣。
报告指出,在
宏观经济及企业盈利短期内即将见底的背景下,印度此次选举结果对股市有利,预计新一届政府将继续改革进程,如加大基建投资,以及提高外资在银行和保险公司中参股比例的上限等。
外界普遍关心热钱会否持续流入新兴市场,薛澜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各国央行态度。她指出,因为内地及香港等地的银行系统相对健康,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执行力度相对有效,因此吸引资金流入这些市场。目前投资者对风险容忍度相对较高,除非欧美市场出现很大变动,否则资金流向短期内不会逆转。
而近期区内资产价格节节攀升,是否会酝酿新一轮泡沫?薛澜表示,“现在资产肯定是有一些小泡沫起来,但考虑到全球目前的经济大环境,还没有为大泡沫的到来做足准备。”
她认为,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体将重新平衡,特别是新兴国家市场的突起,如有强大内需支持的中国和印度市场,在此波金融海啸中,将率先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