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813 0
2016-05-13
  工业机器人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在产业政策的激励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并已成为全球机器人重要市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5.7万台,再次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用户已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为主,向内资企业、乃至中小企业发展。国内沿海工业发达地区不少企业产品用来出口,对产品质量要求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机器人代替产业工人。在珠三角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年均增长速度已达到30%,尤其在装配、点胶、搬运、焊接等领域,已经掀起了一股机器人使用热潮。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从应用行业统计数据来看,汽车、电子工业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其中汽车工业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行业,占比达到38%,汽车工业也是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行业。随着我国工厂自动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其他工业行业中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如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金属制品等领域。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规划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十三五”时期要实现“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高档数控机床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到2020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10%,主轴、丝杠、导轨等中高档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中用于汽车行业的机床装备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000小时,精度保持性达到5年;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30%;主轴、丝杠、导轨等中高档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重点针对航空航天装备、汽车、电子信息设备等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未来我国将着力开发高档数控机床、先进成形装备及成组工艺生产线。
  1、电子信息设备加工装备
  重点开发20000——60000r/min高速钻攻中心、五轴联动高速加工中心、PSA贴敷机以及机器人化智能检测装配生产线等。
  2、航空航天装备大型结构件制造与装配装备
  重点开发铝/镁/钛/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用多轴联动龙门数控铣床、五坐标蒙皮镜像加工机床,机器人集群自动钻铆、复合材料自动铺丝/铺带、多维摩擦焊、超塑/扩散成形、精密控制热处理、结构疲劳及承载力测试装备、大飞机及大型火箭数字化总装等。
  3、航空发动机制造关键装备
  重点开发针对叶片、叶轮、涡轮盘、机匣、主轴等关键零部件加工用的精加工卧式加工中心、车铣中心、镗床、内外圆磨机床以及重载惯性摩擦焊、碾压成形、单晶铸造、高温真空热处理、表面强化、激光微孔成形装备等。
  4、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关键制造装备
  重点开发船舶及海工高强钢板单面焊双面成形(FCB)、曲面分段柔性支撑、高功率激光复合焊、多点压力成形等平面、曲面分段流水线关键装备;大型柴油机缸体、曲轴、齿轮、叶片、海工齿条等先进加工成形工艺装备;水深超过1000米饱合潜水焊接装备等。
  5、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成套加工装备
  重点开发铝镁合金/不锈钢车体的高效激光/搅拌摩擦焊新型装备,30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核心制造装备、120Km/h以上移动式高速焊轨设备,时速350Km/h以上列车用齿轮、轴承、轮对、转向架、制动系统等轻量化加工成形成套装备等。
  6、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工成套装备及生产线
  重点开发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高效加工/近净成形装备及成组工艺生产线;开发柴油高压共轨、汽车安全、低成本超高强钢/铝合金/碳纤维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机电耦合系统等产业化急需的高效加工与成形、在线检测与装配成套装备。
  7、汽车四大工艺总成生产线
  面向中高端车型,以超高强钢/铝合金/碳纤维轻质高强材料应用为方向,重点开发轻量化异种材质混合车身、基于国产机器人的伺服冲压/模压成形、高效连接(激光焊、铆、粘)、环保节能型涂装、数字化机器人装配等生产线。
  8、大容量电力装备制造装备
  重点开百万千瓦级核电主泵优质铸造、气轮机焊接转子制造成套装备、百万千瓦级水轮机转轮等机器人焊接成套装备、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精密制造装备、数字化装配成套装备等。
  9、工程及农业机械生产线
  重点研发工程和农业机械发动机、变速箱以及高压大流量液压系统的精密加工成形装备与成套生产线,开发焊接、涂装、装配等基于机器人的生产线。
  3D打印设备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近几年,国产3D打印机产业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生产3D打印机的厂家不断增多,地域分布比较广泛,北京、广东、江苏、河南等,虽然分布地域不均匀,但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国产3D打印机主要是使用开源的技术,大多数3D打印机使用FDM技术。总体来讲,目前我们生产的3D打印机尚处在初期阶段,技术不太成熟。尽管如此,我国所生产的3D打印机也有做的比较好的,有的国产3D打印机采用技术水平较高的SLA技术,有的3D打印机影响力颇大,甚至远销海外。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随着政府积极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改革,以及面向如航天航空、高铁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未来这些行业对高质量的3D打印机的需求将会继续带动专业级3D打印机的技术发展及市场增长。3D打印机厂商需要针对企业用户,向他们提供解决方案,将3D打印结合到现有的设计及生产流程中。与此同时,关注海外市场的中国3D打印机厂商可考虑提升他们在当地的售后服务及相关支持,提升海外买家对产品的兴趣及信心。
  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海工装备明显提速。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海工装备的国际市场份额,已从2010年的不足20%增长到35%,跃居世界首位。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目前,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的造船完工量国内占比超过90%。
  “十三五”期间造船业要把握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加快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舶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将通过公布行业“白名单”等制度,引导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挤压落后企业生存空间,以政府引导、市场作用的方式化解过剩产能。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方向与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就是各类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储存、加工等方面的装备。
  (一)深海探测装备:重点发展深海物探船、工程勘察船等水面海洋资源勘探装备;大力发展载人深潜器、无人潜水器等水下探测装备;推进海洋观测网络及技术、海洋传感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重点提升各式钻井平台以及大力发展新型装备研发水平。
  (三)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重点瞄准针对未来海洋资源开发需求,开展海底金属矿产勘探开发装备等新型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前瞻性研究,形成技术储备。
  (四)海上作业保障装备。
  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装备,主要发展领域为深海空间站以及海洋大型浮式结构物。
  三、综合试验检测平台,建设海洋工程装备海上试验场,实现对各类平台设备及水下设备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试验,加快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国产化进程。
  四、高技术船舶。船舶领域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一是实现产品绿色化智能化,二是实现产品结构的高端化。提高船舶工业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以及不断突破船舶各方面技术提升船舶节能环保性能以及智能化水平。
  五、核心配套设备。
  (一)动力系统:重点推进船用低中速柴油机自主研制、船用双燃料/纯气体发动机研制等动力系统。
  (二)机电控制设备:以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突破方向,提高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导设备等配套设备的标准化和通用性,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维护、自动化操作等。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创新程度最高、国际创新竞争力最强、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行业之一。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仍然年轻,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要以国家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紧紧抓住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的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升级。
  到2025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要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在主要领域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境外业务占比达到40%,服务业务占比超过20%,主导国际标准修订,建成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高端。
  围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按照“推动原始创新、引领绿色智能、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国际空间”的发展思路,以构建具有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为指引,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中国制造为主线,推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我国政府正强有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动相关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区域辐射中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等国家,并延伸至东欧、北非,这些区域都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有迫切的需求。作为绿色环保、大运量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先锋,“一带一路”沿线及辐射区域形成庞大的轨道交通市场需求。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海外市场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蓝海,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要抓住国家重点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契机,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构建“产品+服务+技术+投资”全方位国际化经营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