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2001年加入世贸的,协议规定,中国将在入世15年后,也就是今年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然而这件板上钉钉的事情似乎也会出幺蛾子!

欧洲议员们对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雄心给予了打击,市场经济地位将使这个亚洲国家的出口更容易进入欧盟。
欧盟议员通过一项决议,认为中国仍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地位,而且没有理由放松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规则;按照这些规则,欧盟可对被发现低于市场价格的中国产品开征报复性关税。
昨日的决议得到546名欧洲议员赞成,只有28票反对,77票弃权。(赞成指中国不是市场经济)
中国声称,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它将在今年底在全球范围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这也是中国最梦寐以求的政治目标之一。此举的支持者(包括英国政府)表示,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促进欧洲和中国之间的投资。
欧洲议会昨日的投票并无约束力,但它向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发出了一个信号,后者今年必须就这件事提交议案,然后由欧洲议会投票决定是否批准。
“在WTO层面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将等于收紧套在英国钢铁行业脖子上的绞索……我们现在必须采取行动,否则欧盟将连一个值得捍卫的产业都保留不下来。”
但是,知情人士表示,欧盟委员会大致上赞成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认同北京方面有关中国依法有资格获得这一地位升级的主张。他们补充说,辩论已转向这样一个问题:能否达成一项给予脆弱产业(如钢铁、陶瓷、纺织和自行车)特别保护的协议?
若中国赢得市场经济地位,进口国在中国产品构成倾销时,将不得不使用中国市场的价格作为比较基准。在中国没有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进口国可以用第三国的价格作为基准,这使他们能够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主张的国家。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一直是北京方面国际经济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迄今只有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少数国家承认中国属于市场经济,其背景是这些国家与中国在双方都作出让步的情况下达成了全面贸易协定。
但北京方面一直更加热衷于依靠游说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而不是改革本国经济,凭借真实表现获得这一地位。多数国家相当合理地得出结论:在基本上不受国家指导的情况下作出放贷和生产决定这一条上,中国达不到标准。
北京方面辩称,2001年的入世协议规定了中国将在15年后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直到几年前,这种解释一直普遍被认为是正确的;但它已日益受到贸易律师的挑战,他们提出,这种解释是基于对协议中措辞含糊的相关部分的误读。北京方面威胁要把此事提交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这似乎是处理这个特定法律问题的合理途径。
很难明确指出摆脱这团乱麻的出路。尤其是考虑到国家指令性放贷在中国造成的巨大扭曲,辩称中国是市场经济是很难站得住脚的。与此同时,如果支持自动授予市场经济地位的法律主张胜诉,而各大经济体仍拒不给予中国这种地位,那将是对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法治的沉重打击。
最好的结局将是欧盟(EU)和其他大型经济体收紧并澄清其反倾销制度,而不是依靠适用非市场经济体的武断规则。另一种办法是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对脆弱行业出台保护措施。
无论欧盟和美国选择什么战术,他们都必须试图推动中国在真正开放经济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迄今中国在这条道路上取得的进展,远远少于它当初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承诺。
中国是2001年加入世贸的,协议规定,中国将在入世15年后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之一,如果今年欧盟投票反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难保美国也来这么一手,那15年的努力可就白费了,如果加上入世谈判的15年,画面简直美得不敢看了!正如金融时报的社评所说的那样:迄今中国在这条道路(市场化改革)上取得的进展,远远少于它当初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承诺。
但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WTO当然不会贸然撕毁协定,否认中国即将到手的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中国今年能够顺利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吗???欢迎大家参与投票,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