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979 14
2016-05-16

近日,针对社会关注的江苏、湖北两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安排问题,受伤不浅的江苏和湖北的家长表示要追求教育公平。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到了高考的时间,回忆起高考经历以及现在所见所闻,高考除了奋斗之外,还隔着一个教育部的招生计划。其中,教育部在统筹中西部教育资源的发展的计划倒不是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处在这次生源计划调出地指标最高的江苏和湖北(江苏达到了38000,湖北则是4万),但两省的录取率低于其他地区


以下是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招生计划: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2016年各地各部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和相关工作方案,要求加大对普通高校生源计划存量安排的宏观引导和调控,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在上年常规跨省生源计划和2016年协作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的生源计划。生源计划调出地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陕西、青海等12(市、区),调出总数为160000,其中湖北省调出最多,达40000。生源计划调入地则包括山西、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10省区,其中贵州调入最多,达38200

江苏湖北生源调出数.jpg

制图来源:无证的小狐狸

由图表可以看见:湖北省调出最多,达40000;江苏省调出在38000


据蔡小宁科学网博客表示,江苏省的高等教育一直被说成名列全国前茅,但是近三年的一本录取率分别为9%,9.38%,9.6%


“江苏省的高等教育一直被说成名列全国前茅,最近的一个大学排行榜也显示,江苏省进入百强的高校名列全国第二。本人也听过江苏省教育厅的领导做的报告,领导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江苏省是教育大省,听了以后,那是心潮澎湃。事实果真如此吗?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是颠覆性的,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江苏省的考生很难考上一本以上院校,近三年的一本录取率分别为9%,9.38%,9.6%,在全国排名第21,与百强高校名列全国第二反差太大了!而北京一本录取率一直稳在25%左右,其后为天津、上海,分别为24.05%和21.52%,即使是宁夏、青海这些地方也都能达到17%以上。江苏省计划生育搞得好,作为独生子女大省,近年来考生人数下降,家长们眼巴巴地等着一本以上(包括211、985高校)录取率能够上来,享受一下人口红利吧,现在招聘动不动就要求211、985,最起码一本啊,江苏学生大量拥挤在二本、三本、大专的层次上,找工作吃亏,所以家长们心情可以理解。今年偏偏要调出3.8万招生计划,调出数名列全国第二,一盆凉水泼下来了,这个动作太大了,家长、考生不可能无动于衷。有人查了今年各省的调出调入计划,没有发现北京老大哥的身影,本一25%的升学率(这里很多985、211牛校,含金量相当高)的北京不去支援中西部地区,却要小兄弟们去支援,北京真牛啊!”

据大河网-河南日报的相关评论:

@何勇:事实上“高考扶贫”引起争议,最关键的是湖北、江苏的家长考生选择的参照物不是需要支援的身份,而是京津沪。长期以来,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的高考一本录取率在全国遥遥领先,这次却没有拿出生源指标去支援中西部,这当然让本就吃亏的湖北、江苏的家长考生更加不能接受了。

@舒圣祥:将高考公平理解为各省份之间的公平,似是而非;高考从来都是每个考生代表自己在奋斗,而不是代表哪个地区在奋斗。所以,真正需要支援的不是中西部地区的招生指标,而是那里的基础教育。如果基础教育地区差异暂时无法消弭,至少应该让所有考生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让考生考上大学的概率,与本地高校资源多寡无关,与招生计划指标多少无关。


对此,对江苏和湖北属地招生的本一录取率影响到底有多大?

荆楚网报道,“这应该是这几年强调教育公平、维护高等教育区域平衡的一项大举措。此外,今年重点一本院校还向中西部地区增加了专项计划。总体而言,但若是把4万招生计划调往省外,而外省在湖北的计划不增加的话,或者湖北高校自己不增加招生计划,对湖北考生有一定影响,竞争压力会加剧;假若外省高校在湖北的计划增加,或者省属院校自己也增加招生计划,则可以相互抵消影响。事实上,近年来湖北院校,尤其是有些三本高职高专早已出现招生不满的情况,有的甚至出现招生难,计划外移对这些学校将是一种拯救。”



大家对于这个事情怎么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5-16 15:24:44
河北没啥好学校,还这样折腾。
把座机三分数区号的城市拉出来削减当地一本比例还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6 15:30:22
在上面的一个帖子中,江苏的一本录取率三年来一直处在9%、9.38%、9.6%,远低于北京、上海、天津,下面的文章给出了一个分析,对与不对,全凭参考。

谁该为江苏这个高等教育资源大省的本一录取率负责?摘自英雄剑公众号

作为一个江苏“过去时”的考生家长(去年完成高考),看着这几天,关于江苏高校省内高校招生指标外援3.8万去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引发的家长声讨在不断升级。因此,英雄君总是在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江苏这个高等教育资源大省,本一录取率排在全国的31个省市区的21位,到底谁应该为这个偏低的本一录取率负责?

江苏是无可争辩的高等教育资源大省

衡量一个省份的高等教育资源,英雄君认为,从211工程大学的数量就可看出来。江苏省有11所211工程大学(其中985工程大学2所);北京26所211工程大学(其中985工程大学8所),江苏排在北京之后,是211大学第二多的省区市。除了江苏之外,比较多的有,上海市211工程大学9所(其中985工程大学4所),湖北省211工程大学7所(其中985工程大学3所);陕西211工程大学7所(其中985工程大学3所);四川211工程大学5所(其中985工程大学2所);接下来就是4所的省份,有黑龙江、广东、湖南、辽宁。

高校招生都会向属地生源倾斜,所以人口少或者学校多的省份,一本录取率理应高一些。众所周知,教育部近些年在严控高校的属地招生,但是,历史指标基数的原因,属地高校的属地招生,还是会有优势的。那么江苏的211高校这么多,难道不向生源地倾斜吗?我想答案肯定会是倾斜的!那为什么还会本一录取率这么低呢?有没有江苏家长思考过这深层次的问题?

就从网文中提出来的历史状元说起吧

这几天的朋友圈,有人搬出来了清代状元,江苏排名第一,以此想来佐证江苏历代就是士子之乡,香书福地。本人就从“历史状元”上来分析一下。中国科举历史上,状元主要集中在浙苏皖,浙江出了68位状元,江苏出了60位状元,安徽出了41位状元。这三个省的状元数排在前三甲。这三个省,在本一的录取率上浙江最高,安徽也高于江苏一个百分点以上。那么这三个省的211大学来分析一下:浙江只有1所211工程大学,也是985工程大学;安徽3所211工程大学,其中一所是985工程大学。这两省的国家重点大学都比江苏省少,按理属地倾斜也倾斜不过江苏的,为什么他们这两个“历史状元”省的本一录取率比江苏高呢?这就是英雄君所思考的,也是江苏高考政策要反思的!

江苏高考之弊端,始于2008年!从这一年开始,江苏高考只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记总分,总分一共480分。正是这480分的高考总分,要坑害10几届江苏高考学子。

你是不是会问:怎么这样说呢?听英雄君道来,记得江苏某知名高中校长(现在已经"进去"了),曾在参加省人代会上提案,抨击江苏三门总分的高考政策。他提出江苏高考480分的总分,考生成绩相差1分排名相差5000名,让很多高校在江苏无法选拔区分优秀学生,逐年在减少江苏的招生数。逐年在减少,这是不是江苏省本一指标一直不是很高的真正原因?

回过头来,再看看历史状元中前三甲的另外两个省,浙江和安徽吧。教育部高考改革正在试点的是浙、沪两地,而即将推行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上是与安徽现行的高考政策相似。江苏是高等教育资源大省,江苏有优秀的生源,为什么高考改革试点没有选择江苏呢?即将推行的高考改革方案与江苏现行的大三门总分制,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可能在你江苏试点呢?!

2008年开始的480分的高考总分说明了什么?说明江苏的高考制度走了10几年的弯路,而且到现在还回不了头!正是这个480分,让苦逼的江苏学子,在高二还要经历个备战“小高考”之痛。这就是让广大家长和学子无法抗力的地方政策!现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480分总分的各种抨击和批判,可又能起到作用吗?

在撰写此文之前,还特意和现在身在美国学习的江苏某高校教授交流过480分高考总分的看法,他认为肯定是不合理的;英雄君也曾经和在高中教师岗位的外省同学朋友,交流江苏的高考三大门,他们也认为480分无法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成绩,认为理科不把物理记于总分、文科不把历史记于总分,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然而这个不可思议,在江苏高考中要存在着10几年!

江苏教育资源大省的属地招生到底有没有优势

英雄君认为,看待和分析事物一定要客观,理性,全面。从本一招生来看,招收本一的多是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大学,也就是211工程大学,以及地方办的名牌大学。江苏省的高校虽然多,可是国家教育部为了教育公平,前些年也一直在控制高校属地招生数量,加之如果上述那个校长曾经说的话是真的,其它省外重点大学每年以480分无法选拔人才的由头,逐年减少在江苏的招生数,江苏的重点名牌大学再多,也不会超过全国的10%。那么,江苏相对偏低的本一录取率,唯一可以解释的,就只有这个罪恶的480分的高考政策导致的了。

我们如果放眼看一下,不要只放在本一录取率上,还是能分析些优势来的。英雄君特意在网上找来一些数据,不妨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以2015年高考本科录取率为例子,江苏省的本科录取率是51.7%,再把这个数字与一些有代表性的省份比较一下,有7所211工程大学的陕西省,本科录取率是44.3%;同样是7所211工程大学的湖北省,本科录取率是46%;有5所211工程大学的四川省,本科录取率是38%;有4所211工程大学的广东省,本科录取率43.2%;同样是3所211工程大学的山东和安徽两省,分别是40.9%和41.4%;只有1所211工程大学且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省,本科录取率是44.4%。

在此要作个说明,网上没有找到浙江省的数据。列出上述这些省份还是很有代表性,有的是生源大省,有的是重点大学较多且是排在江苏后面的省份,从这些省份的本科录取率来看,如果不去和京津沪比,江苏的本科录取率还是很高的,比上述这些省的本科录取率都要高!这是不是也说明了教育资源大省的优势之所在…


关于教育公平,江苏曾经制造过最大的高招不公

这次参与声讨的家长队伍中,似乎都打出了呼唤“教育公平”,网上也不乏一些奇奇怪怪的评论观点,什么“地方民族主义”等,还有的人拿出西部的贫穷说事,把这次调剂说成是“杀富济贫”,也有人编段子来调侃中西部和江苏的贫富差距,这些东西看了实在令人不安!都是中国同胞,千万不要挑起伤害区域同胞感情的事来,这也正是英雄君决定撰写这篇文章的动力所在。

江苏省和西部省份比,江苏是经济强省。江苏的家长和学子们,每一个人都是富人吗?当然不是!江苏省也有大批的寒门学子,也有大批的农村学子!关于教育公平,江苏省内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能公平吗?优质的教育资源肯定是城市占有,这是不必争辩的事实!

关于教育公平,江苏的家长们不要健忘,被教育部叫停,存在江苏多年且是起源于江苏的“点招生”,就是曾经极其典型的教育不公,就是极其典型的在穷人手中抢夺受教育权力的政策!关于曾经的“点招”质疑,你们现在去网上看看,有网友评论点招是蔑视穷人,而省相关部门把高校点招说成是“选择性计划”,出钱上学叫“捐资助学”。点招尽管在2013年后被叫停,如今回想起来还是非常令穷人气愤的,这就是江苏发明制造的高招中最大的“教育公平”!

曾经的点招给江苏高考带来的教育不公,那个时候的家长们,为什么没有像今天外援指标这样的强烈反应呢?说到底,点招动的是穷人的奶酪,得益的是有钱人。我们相信穷人是人微言轻,没有多大话说权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要忽视穷人的力量,历史的更迭都是穷人发起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从这个角度上来分析,国家教育部门把教育资源向相对贫穷落后的中西部省份倾斜是正确的,只有中西部培养出了更多的人才,才有可能建设好西部,才有可能逐渐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关于这次3.8万外援指标,英雄君不想作评价,但是网上声讨者与排在前面的北京比,可是京津沪这几个直辖市,人口的绝对数少,加起来可能也没有江苏一个省多,尽管本一录取比例高,但是录取的相对数应该也是不多的。分析事情还是要全面,这些年江苏的高考人数每年在下降,是不是参加高考的人少了,机会就多一些,记得去年研究了一下,重点线的分数和人数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也就上说,考生的减少,并不是意味着考取重点线以上的机会就大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的确减少了本一招生数,直接影响的是部分学子考取重点大学的机会。

结束语: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江苏本一录取率这么低

综上观点,英雄君认为,导致江苏本一录取率低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江苏省的高考政策要反思,江苏的经济发展在国内领先,可高考改革没有领先,480分的总成绩,是个“馊主意”,这个“馊主意”让江苏高考走了十几年的弯路,坑害了一批又一批的高考学子,本人的孩子也是480分总分的受害者。

另外,江苏特色的点招(全国江苏带头,后来福建省跟进,再没有第三个省份了),制造了江苏高考多年的不公平。这个点招是开历史倒车,有点像清朝科举制度下的“捐监生”,这一政策抹黑了江苏教育,也让江苏高校招生乱象丛生!

作为高等教育资源大省,为什么本一录取率这么低,只能从上述这两点来找原因。但是,我们相信,江苏生源质量是很高的,只要江苏回到了750分高考总分,让更多的省外重点大学在招生选拔时不再困难,江苏的本一录取率会一年比一年高的。

今天,我们在向那些以480分总分参加高考的学子叫屈的同时,也要祝福和期待那些以后能参加750分总分的考生们!加油吧江苏高考!加油吧,2016江苏高考的考生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6 15:37: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6 15:40:44
高考与户籍挂钩,反应的是教育不公平,折射的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体现出的是国家行政干预社会的进步。

那么,既然教育产业化不能遏止,干脆就完全市场化,让市场机制去平衡资源。

为何凡事都与户籍挂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7 06:53:45
坐看教育领域瞎折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