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097 26
2016-05-16
正如米塞斯所说:“马克思经历的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期。”所以我一再申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是关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阶段的阶级矛盾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总结:
      1、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只是趋向于社会化分工的初期。科学技术还没有成为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例如,蒸汽机工业应用的成熟期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电的发明长期徘徊在社会照明阶段,作为工业生产的基本动力也是一战开始之后,也就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才有雏形。石油作为工业能源也是在以美国福特公司为代表的汽车工业诞生之后,内燃机才广泛得到应用。也就是说,科技发展史中,德国的工业革命比英国晚了近40年,法国比英国也晚了20年。对于美国在英国之后的工业革命进程,马克思基本就没有观察到。一个没有实现电气化,仍然以水利和少量煤炭作为工业的基本能源的“工业革命”本身就表明,没有科学技术全面进步的工业时代,简单劳动仍然是这个时期的基本劳动模式。作为这个时期的一个经典案例,英国影片《雾都孤儿》就生动描述了1860——1900年英国社会工业化初期的一个缩影。同样,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则反映了西方工业电气化初期开始分工生产流水作业的“劳动简单化”分工合作的场景。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家不能把现代产业革命的概念套用到“英国大机器革命”中去衡量。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个逐渐扩散的过程,大约前后经历了60年才基本成型。
     2、二战前后,西方工业体系得到了科学技术的鼎力支持,这种科技进步的原动力主要来自于战争的需求。在这一时期,由于劳动力资源的极度匮乏,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速度空前加快。陆上交通、航空、航海、金属冶炼和动力机械以及兵器工业等等由此得到大量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使智性劳动的需求快速增加,进而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性的改变。工业机床加工、车辆驾驶、加工工艺、电气化设备制造和维修以及石油化工生产等等多数岗位成为专业技术岗位。企业乃至社会的劳动分工合作在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期是基本看不到的。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数字化技术极大地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的发展,劳动形态的抽象化迅速扩大到社会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劳动供求关系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高素质和高技能劳动者成为资本追逐的目标。随之,社会虚拟资本形成(马艳2012)。由此,马克思的C+V+M受到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积累方式改变的挑战。即剩余价值m中,虚拟资本和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比重也来越大(知识产权、劳动技能和经验诀窍等等)。一方面资本家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技术资本(知识产权或者制造许可权)而不再单纯依靠劳动者的数量增加提高劳动效率,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家对“机器技术的依赖”变得更强烈;另一方面,劳动者群体的成分日趋多元化和知识化。技术工人和高学历劳动者利用自己的经验、技能或者知识、能力直接获得更多可交换的劳动价值。当然,也可以通过股权获得分配权。这些方面都是马克思没有,也不可能看到的变化。如果说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存在的前提,则资本积累便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基础,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又为资本的积累创造了条件。马克思说:  “一定程度的资本积累表现为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条件,而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又反过来引起资本的加速积累。因此,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随着资本积累而发展.资本积累又随着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发展。”[1这就是说,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实质上同时就是积累过程。”[2]由此,马克思的W=C+V+M,在新经济时期已经演化成W=C+V+M1+M2.M1和M2表征了劳动和资本在生产劳动中两者对利润的贡献(有一点必须指出:资本的增值是通过生产劳动过程新增的价值再通过交换而实现增值的)   
     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马克思的所有经济学说中从没有否定劳动者不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或者劳动技能跟资本家就劳动报酬的定价权“叫板”,也没有讲资本家都是“死心眼”,不管能干不能干的劳动者都是一个价码。实际上马克思关于劳动者“相对贫困”论述就指明劳动力价格取决于劳动力的市场供求关系。
    3、王力先生在《匪夷所思》有一句调侃的话:“国企缺眼力,民企缺能力”,很有意味。这里借用搞个用场:“官方学者死磕马经经典,一字不能改;民科理论掃把来回扫荡,非东即西”。中国的经济学术领域这个“大市场上,既有“如来与耶稣的门户之争”,也不乏总闹腾“关公战秦琼”的笑话”。清末的遗老喋喋不休讲八股,新生的阿Q大喊“老子要革命!”唯独鲜见钱钟书说的“荒山野老素心人”下田看看庄家究竟是怎样长出来的。末了倒是陈嘉映猜中了:“中国人的理论都是闹着玩的”。马克思没有说错,是我们自己把用场搞颠倒了。   
    我的这些话肯定会有愤青反击——拭目以待。


         [1]马克思:《资本沦》第l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85
         [2]马克思 《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4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5-17 09:37:19
版主,首先我不是针对你。

中国总有那么多的人强调,  正如米塞斯所说:“马克思经历的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期。”

我不禁要问问这些人:在马克思生活的那个年代,商品的价值是:W=C+V+M吗?

在马克思生活的那个年代,商业在进货后不加价出售吗?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运输业向谁去收取运输费用?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如果生产商品的资本家向运输业支付了运输费用,那这个工人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m,还剩多少?

如果商业进货不进行加价,那,这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m,资本家有剩多少?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工人创造的这个剩余价值;m,除去地租、税赋、银行利息、运输业、商业等的分配,资本家还有剩吗?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的物价都是,也就是当时的人们在市场上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确实是由W=C+V+M得来的吗?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学校教授的会计学是按马克思的:W=c+V+M,公式来进行产品核实的吗?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在资本家的工厂的账房先生们都是按照马克思的:W=C+V+M进行入账核算吗?

等等等等?

所以,谁要再说研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就真是胡说八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7 11:10:13
qi509 发表于 2016-5-17 09:37
版主,首先我不是针对你。

中国总有那么多的人强调,  正如米塞斯所说:“马克思经历的只是资本主义发展 ...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运输业向谁去收取运输费用?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如果生产商品的资本家向运输业支付了运输费用,那这个工人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m,还剩多少?
以洛克菲勒石油运输为例,无论是运输马车还是铁路运输都是出自垫付的预付成本。所以C+V+M中不包括运输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7 11:10:26
qi509 发表于 2016-5-17 09:37
版主,首先我不是针对你。

中国总有那么多的人强调,  正如米塞斯所说:“马克思经历的只是资本主义发展 ...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运输业向谁去收取运输费用?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如果生产商品的资本家向运输业支付了运输费用,那这个工人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m,还剩多少?
以洛克菲勒石油运输为例,无论是运输马车还是铁路运输都是出自卖家垫付的预付成本。所以C+V+M中不包括运输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7 11:28:25
时代背景?呵呵,在那样的背景下,剩余价值理论就是完全的科学的道理吗?时代背景和理论的科学性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工人的贫穷,资本家的富有,就能证明剩余价值理论 的正确,二者之间有关系吗?作为版主,我想,这应该是你明白的基本的常识吧?

我读过德国人海因西里写的《马克思传》,其中写道马克思到法国时,法国的国内情形(《在革命的心脏——巴黎》,仔细读,其实就是能够引出马克思理论的“马克思的理论“中“认为的法国应该是什么样的情形”的情形,压根就是循环论证那一套。

不信,你自己读一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7 11:49:11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5-17 11:28
时代背景?呵呵,在那样的背景下,剩余价值理论就是完全的科学的道理吗?时代背景和理论的科学性有什么直接 ...
时代背景?呵呵,在那样的背景下,剩余价值理论就是完全的科学的道理吗?时代背景和理论的科学性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工人的贫穷,资本家的富有,就能证明剩余价值理论 的正确,二者之间有关系吗?作为版主,我想,这应该是你明白的基本的常识吧?
说了半天,你也没有逃出“官方学者死磕马经经典,一字不能改;民科理论掃把来回扫荡,非东即西”这个圈子:经济学理论没有那个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原本就是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有什么?不就是劳动吗?在科学技术还没有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之前,资本家的利润不就是只能靠剥削而来吗?你读书都读死了。看看我说的那两部电影吧,网上有。以福特为例,福特汽车的“创新发展”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现代资本家形成的初期基本都是小业主之类的技术狂人。福特一开始创业搞汽车,就是一个掌握一定劳动工具机械迷。卡内基、洛克菲勒、爱迪生都是这类人:来自农牧业的有一定教育水平、有一定劳动工具、对新事物非常敏感冒险者。这些人的发家史
不信,你自己读一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