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
(一)带动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和产业发展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认为,目前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核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城市开发强度已经趋于饱和。在这种情况下,要再接纳大量的人口落户已经不太现实。因此未来直至2020年,新增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重点只能在三四线城市。人口的增加,将直接带动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和产业发展。
(二)催化房地产板块的估值修复进程
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符合预期,预计将催化房地产板块的估值修复进程。虽然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不是房地产,但庞大农村转移人口的住房需求以及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无疑将使房地产行业大幅受益。资本市场对房地产行业中长期需求的担忧,是目前压制房地产板块估值的最核心因素,该因素的缓解有望催化房地产板块的估值修复进程。
(三)人口的进入必然带来需求的增长
新型城镇化作为焦点,不断被热议,这也意味着三、四线城市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大量人口进城对于开发商来说就意味着机会,在今后20年,三、四线城市因此被业内视为“红海”。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口的进入必然带来需求的增长。
中小城市及小城镇
(一)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增长潜力大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目标提出,到2020年,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目前,大城市面临着日益沉重的人口压力、交通压力、环境压力和资源压力,而小城镇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未来可以带动这些地区的产业和经济,有助于缩短地区差距,平衡地区间的发展,进一步解决房地产市场日益紧张的供求矛盾。
(二)城镇化着力点将从大中城市扩展到中小城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将使公共服务更加趋于均等。中国的城镇化目前进入了中期阶段,今后20年着力点会从大中城市扩展到中小城市。3亿人进城,按照人均需求30平方米来计算,这就意味90亿平方米的开发量,这对于开发商来说就意味着机会。
东部城市群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认为,新型城镇化要重点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京津冀这一北京区域的城市圈可谓低起点、大空间,这是国内很少的,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极有可能出现跨越式发展;京津冀有必要将大城市联动起来,促进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减少虹吸作用,减少北京的城市压力;东部地区的产业亟需转型升级,而中西部需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附属城市则要承接中心城市剥离出来的部分功能;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圈已经基本形成,这为泛长三角区域内购房者到周边城市工作、生活都提供了便捷的基础交通设施,也为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西部城市群
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将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有重大增长潜力;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加快,中西部地区推进城镇化的空间巨大;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预计将加快发展,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西部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城镇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有利于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拥有优势资源,有利于发展特色产业;交通较为完善,依托陆桥通道上的城市群和节点城市,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形成与中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区域大合作。
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为城市运转提供特殊空间;为城市空间扩展提供土地资源,当城市集中建设某个功能区时,城乡结合部由于具有建设用地充足、土地征用费用低、外界联系便捷等区位优势,成为适宜的选址地点;城乡结合部区域内有农田、林地、绿带、湿地和河湖水体等,既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又为其他产业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房租等生活成本较为低廉,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