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休学创业”已不再是“另类”,而成了一项政策支持。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了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名单。《意见》中提出,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将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从鼓励大学生毕业创业到鼓励在校生创业,政策在不断挺进,一场全民创业的风暴已然刮进了校园里。
但是,这场喧闹的“休学创业”背后却是“喜忧参半”。无疑,相关鼓励创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以休学创业制度化来鼓励大学生创业,这一政策是否存在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毕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创业,这一政策是否适合如此大规模的推广和提倡?
对于大学生来说,既然选择了创业这条道路,究竟该选择何种路径或许才是这些在校生们应该冷静思考的问题。
“休学创业”不再“奇葩”
“创业”这个当下赶时髦的新鲜事,让许多怀揣梦想,渴望逆袭的人投入了它的怀抱。而在这批创业大潮中,最年轻又最富有激情的,无疑是一群怀揣梦想的大学生。
当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一跃成为“CEO”,这股“双创”风波也卷入了校园内部。对于时下的在校大学生们来说,“休学创业”已不再会是让人另眼相看的“奇葩”,也不再仅是属于美国硅谷大佬们的成功故事,而是成为政策支持下的一种新选择。
《意见》中提出,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将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实际上,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这也迈开了“休学创业”在政策层面“松口子”的第一步。
今年,“休学创业”又在“双创”的名义下被再次推动,也吸引了多个地方政府的响应。截至目前,包括广西、北京、上海、福建、贵州、内蒙古等20余省份已出台各地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一些省份规定的休学创业可保留学籍年限介于2年到8年之间。其中,黑龙江更是规定,在经过高校的评估后,大学生(研究生除外)休学创业学籍最长可保留8年。
如今,“休学创业”的背后不单是受到“双创”之风的鼓励,也是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下的“缓兵之计”。据不完全统计,在经济缓行的压力下,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海归,以及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今年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
但是,一些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对于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学生来说,举步维艰的创业之路是否值得选择?
并没有看起来美好
美匠网CEO王梦商可以说是选择“休学创业”的先驱者,2014年4月,本该是大三下学期的他却毅然选择了休学,转而踏上了创业的路途。
身为践行者,王梦商认为,“休学创业绝非看起来那般美好”。
“休学创业不具备普遍性,问题和挑战非常大,除非有真实有效的孵化措施,否则政策只能是误导。”王梦商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大四学生洪宇镜也正走在创业路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就创业这件事来说,即使是毕业后立刻创业的学生,无论在格局、技能、能力资源都远远不够,更何况休学创业的大学生。
“身为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能力。毕竟,一旦离开校园,人很容易变得浮躁,休学后很难再回到静心学习的状态。”洪宇镜说。
创业路上的艰辛或许已在各种报道中口口相传,但对于大学生们来说,缺少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许才是面对困难时最大的挑战。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做各种小生意的王丽娜,经历过许多次创业失败,她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坦言,“当你把钱、时间和热情都砸进去,一旦创业失败了,就意味着全部推倒重来,面对这些,很难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与此同时,来自《经济日报》的一篇评论员文章也指出,“上大学的本来目的就是学知识,也只有知识学成了,才会有创业之本。相反,知识还没学到,连基本的毕业要求都达不到就急于去创业,绝非正确的创业之道。这也是在校大学生应当安心学习、而不是鼓励他们在本该学习的时候去创业的原因。”
实际上,“休学创业”的落地对于高校来说却面临着一定的考验。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路军指出,尽管“休学创业”的政策下来了,但缺少实施的具体细则,这就导致了很多隐患的出现。
“比如,大四学生休学创业等于跟大三学生一起毕业,但他的宿舍怎么安排?校园内的创业可能会影响到同学,学习的具体安排怎么办,这些细则需要在实施中逐渐结合现实,得到更可行的方案。”路军说。
目前,许多高校对于学生“休学创业”最为担心的点就集中在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影响,而这背后正是需要相关政策的完善。有高效管理者就坦言,休学创业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乱学校的培养计划。“休学后学校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在探索当中,很多学校也都没有机制、系统完善的实施细则,很多都停留在政策层面。”
做自己擅长的事
无论政策推动如何进展,但选择“休学创业”的主体依然是大学生本身。在许多教育界以及创业界的人士看来,大学生创业首先就是要做到理性选择,切勿盲从。
在王梦商看来,如果真的想创业,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即将复出的代价以及精力,考虑好自己的能力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创业。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民认为,在理性选择方面,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首先应该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自己擅长的事,不一定非是所学的专业,但一定是自己专长。
在理性选择的同时,前期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九尾科技CEO王锐旭认为,在创业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在创业方向、资金、人脉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积累。“创业前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实力,是否已经做好创业的准备。”
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前期的积累则更多地来自于校园。王锐旭认为大学四年的规划很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这些都是对自己未来事业的一个储备和积累。
但是,大学生创业的风险仍然高于许多已迈入社会的成年人。“休学创业,最好要有伙伴。就像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成为将军一样,也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会成为企业家、老板。”朱建民说。大学生独立创业、自主创业失败率仍非常高。因此,朱建民建议,可通过团队创业的方式,有好的创业伙伴,成功率相对较高。
在创业项目的选择方面,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认为,网上创业成本低,风险小,不成功还能及时调头。因此,大学生可以更多地选择互联网这一途径进行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