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3073 9
2009-05-31

中国的很多工厂(企业)会继续倒闭——内需无解

戚华建

我用“交换定律P=RSC”来证明上述命题。

P=RSC

P=价格;R=需求(价值);S=供求系数(S=b/i,b=消费;i=投资);C=成本。

显然,当P>C,就是商品或服务卖出的价格大于成本时,经营者才会有利润,企业有利润才不会倒闭。怎样才能使P>C呢,显然,只有当RS>1时,才能使P>C,工厂(企业)才有利润,这个道理只要具有初中数学水平的人都是会懂的。

(那么在学术上,我们怎能先知道RS>1中的R的值是多少呢,不怕,我们先假定R=1,因为在理论上已证明,只要发生买卖(交换),商品或服务的R一定大于1,所以我们把它假定为1,就完全不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逻辑分析)

显然,当我们把R假定为1后,接下来,只要分析我国的经济体中的“供求系数S”在目前或今后一段时期是处于

S>1或S=1或S<1,

就可以证明我国目前或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体中的大部分工厂(企业)能不能生存了。就是说,当我们证明出RS>1,那么大家都有利润;当证明出RS=1,那么有利润的工厂(企业)的利润在理论上就刚好是另一部分工厂(企业)的亏损;当证明出RS<1时,在理论上,应该国内工厂(企业)全面亏损,即使有部分垄断工厂(企业)有利润(在理论上,这些工厂企业产品的在微观上S>1),那也是建立在部分的工厂(企业)的破产之上。

接下来,我们用实际经济学统计数据来分析和证明我国目前或今后一段时期的S>1或S=1或S<1。

我们以2008年的有关经济数据来说明。2008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3广义货币)是64万亿人民币,按社会平均年利息12%计算,要付掉7.68万亿利息(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国内生产总值是30万亿,国家税收按20.4%计算,要付掉6.1316万亿(2008年财政收入6.1316万亿),利息和税收两项相加是13.8116万亿人民币;30万亿扣除两项,剩下16.1884万亿人民币我国13亿人均平分,得到12452元人民币。就是说,2008年,中国人均实际年收入应该是12452元人民币。

当知道上述这个数据后,我们就可以求出“供求系数S”中的消费/投资比了。

2008年,我国的社会总消费b是多少呢,有了上述数据,我们就很容易把它求出来。我们问,政府的财政收入够花吗,显然不够,所以国家税收收入的6.1316万亿显然消费掉了;我们人均的12452元一年够花吗,也显然是不够的,所以,16.1884万亿元也是消费掉了,两项相加得:

6.1316+16.1884=22.32(万亿)所以,

b=22.32(万亿)  (1)

我们问,2008年,社会上还有其他消费吗,我回答,基本上没有了,因为上述的“社会平均利息”的7.68万亿,用到社会消费中的份额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拥有这7.68万亿大部分是有钱的少数人,他们用于社会生活消费的钱对整个经济体来说,很有限。

那么2008年,我国社会总投资i应该是多少呢,从理论上讲,应该大于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3广义货币)64万亿人民币,因为在理论上,货币供应量就是投资。所以,我们用2008年的社会总消费除以总投资,就可以求出非常接近实际的“供求系数S”。已知

i=64(万亿)     (2)

用(1)比于(2),我们得到:

S=22.32/64=0.349   (3)

从(3)式我们看到,2008年,我国经济体的供求系数S<1,社会消费是社会投资的34.9%。

我们再把0.349这个数据代入交换定律(也假定社会商品或服务的成本是1,C=1,那么就是)

P=RSC=P=0.349    (4)

显然,(4)式证明了,如果2008年我国生产的商品全部要在——国内——现金卖出去的话,那么1元的投资(成本)只能换回0.349元。也就是说,就是光2008年投资生产的产品按照2008年的人均收入要卖3年;还有上几年的投资呢。(看一下这些空置的商品房和厂房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那么,中国的很多工厂(企业)的商品能不能(慢慢卖)坚持3年以上呢,如果无法坚持,显然就会继续倒闭下去。

上述是经济学事实,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国内人均收入就是那么多,所以内需就是那么多。

所谓的主流经济学提出,增加投资i会增加消费b(内需),这个观点,现在用交换定律来分析,显然我们看到这个观点是有条件的;因为,如果投资i增加一个比率a,消费b也跟着增加一个比率a,显然S是没有增加的,

S=b/i=ba/ia

这就是说,当投资i乘于比率a,消费(内需)也乘于比率a,那么对供求系数S来说还是没有增加。工厂(企业)的产品还是不会增加利润。再如果有人把投资中的利润储蓄起来,不投入消费,这就更让经济体雪上加霜了。(今天中国极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我们看到,归根到底,若要想社会上的工厂(企业)都有利润,经济繁荣,唯一办法是让社会消费b接近社会投资i,也就是说,如何设法让社会投资i会绝大部分转化为社会消费b。

——在目前中国,这是一个妄想。因为社会消费(内需)来自于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来自于人均创造和公平的市场经济,而中国,既没有公平的市场经济,又人均创造能力低下,你到那里增加人均收入,所以——无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 22:05:5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31 18:00:00

lz,这句话当投资增加a,消费(内需)也增加a,那么对供求系数S来说还是没有增加有问题

分子分母同时增加的话S会变大的,趋向于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31 18:02:00
另外中国的企业不可能全部是内需,还有很多出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31 18:22:00
以下是引用eric-gao在2009-5-31 18:00:00的发言:

lz,这句话当投资增加a,消费(内需)也增加a,那么对供求系数S来说还是没有增加有问题

分子分母同时增加的话S会变大的,趋向于1

对,这是我的笔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31 20:42:00

请教LZ:

 (1)P = RSC 哪里来的“交换定律”?

 (2)全球经济大衰退,出口--对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占GDP总量40%的份额锐减的情况下,

   P = RSC 式中的C还能假设为1吗?

 (3)货币供应量 = 投资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 13:15:0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 14:56:00

用一个公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觉得中国的内需问题的解决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流通渠道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流通渠道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最后一百米,大的卖场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也因此形成了销售终端霸权,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环境里面,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但解决方案呢?

所以,工厂倒闭的问题,进行到一定的阶段以后,可能不仅与出口有关,可能还和市场体制有关了……

不知道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