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客公司成功造出了全球首架3D打印的飞机,并在柏林航空展中亮相。这架飞机被命名为“索尔”(Thor),全长不到4米,仅重21公斤,是世界上第一架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的飞机。
对于空客来说,索尔是一次探索,用以试验3D打印技术的潜能界限。因为在未来的航空业里,3D打印技术有望节省时间、燃油和资金,并能够造出更轻、更快、更便宜的飞机。据对102家航空领域的厂商调查,航空业已尝到了3D打印的好处。
除了制造业,3D打印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国防、医疗设备、高科技等,未来应用场景将再度拓宽。而且3D打印产业下游需求行业较多,包括汽车、消费电子、医疗器械、建筑工程等,这些行业的需求有助于3D打印产业的发展。
3D打印与传统制造业结合
3D打印,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目前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飞速,与传统制造相比,3D打印能够克服传统制造的一些缺点,目前3D打印的部分适用范围和领域已被制造业认可。
传统制造业经过了数百年的积累和发展,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材料等方面非常成熟,并形成了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产业基础。在现阶段,3D打印与传统制造并不是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3D打印技术拥有不可忽视的自身优势,同时在3D打印技术应用制造行业,其衍生出新型制造模式,将会是更为大众化的制造模式。
以3D打印和大数据为基础的分布式制造,这种制造模式将彻底打通互联网和制造业,给人类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目前建立3D打印产业链模式,是处在不同产业链位置的企业较为关注的焦点。
首先以3D打印和大数据为基础的分布式制造,这种制造模式将彻底打通互联网和制造业;其次打造分布式制造点,其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必须拥有以庞大的设计作品为基础的设计师平台;最后互联网+3D打印平台+分布式制造模式的建立,将会是3D打印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3D打印应用不只是制造业
目前3D打印分位桌面级和工业级两种,桌面级是初级、入门阶段,能体现出工艺原理,工业级应用更为实际,用途为快速原型制造和直接产品制造。因此3D打印技术过去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应用较广,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以我国为例,国内3D打印应用领域涉及行业众多,其中应用领域前五的是汽车、消费产品、商用机器设备、医学和学术理论建模,市场份额本别占到了31.7%、18.4%、11.2%、8.8%、8.6%。3D打印应用的分布,说明了其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也说明了其所有的局限和不足。
除了应用广泛,3D打印产业的发展同样极为迅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
中国3D打印市场需求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3D打印市场,包括的所有的产品和相关服务产业为23亿美元,到2014年全球3D打印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增速达到29.03%,市场规模达40亿美元。2015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增至52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国内3D打印技术起步晚。但是自3D概念一出,立即受到了热捧,3D打印技术近年来在国内日趋升温。2012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到2013年时翻了一番达到20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全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将在1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