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890 0
2016-06-22
农民、农业、农村是中国最为落后的版块,中国城市包括中小城市的建设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经济进入低迷状态,显示中国经济后劲不足。原因是过去的经济驱动力相对“饱和”,比如投资、消费和出口。

  出口部门衰退的原因当然就是国际经济不景气,这个没办法,因为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不是中国ZF的义务和责任。投资和消费的相对饱和主要是现有城市数量的稳固和相关建设已经触底所致,中国城市化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西方水平,占比巨大的农村由于收入水平低而拖累了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如果通过解决农村的购买力的问题,可以再次把我国经济带入高增长,这绝对比靠超发货币和以投资及出口更有效更有实际意义。但是农民和农村的现状是死水一滩,为什么呢?因为基本上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村人口已经转化成城市人口,剩余部分可以转化为现代居民的动能很弱。况且这个群体规模巨大,尤其是现在的农村模式彻底固化,发展动力处于停滞状态。

  感觉是现在的农村需要的不只是改革,而需要的是大的改革,甚至是一场新的革命。这需要创新,哪些方面需要创新,这需要研究。如果按照传统以市场力量为主,政策为背后支撑的方式,农村的发展无法谈起。现在的政策都是修修补补,没有有效驱动性。

  1、在保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分配土地。可划分个体户用地和农业企业用地,并且农业企业用地达到一定的较高比例,企业发展较高附加值农产品,个体农民根据ZF产业规划生产相关农产品。

  2、农业科技要有革命性和创新性的突破发展,针对不适应大规模机械化的土地,ZF组织开发农业耕作机器人,以提高农业效率,减轻农民劳动负担,提高经济效益。

  3、农村适龄人口向城市分流。65岁以上退休老人安排进入城市居住,ZF在现有养老政策体系基础上发展大型的老年人安置和生活平台,和相应的老年人服务体系。老年人越集中社会成本就越低。同时,开发相关生产和服务技术,降低ZF和社会的对老年人养老体系的支出成本。这个需要创新,这里有点讲不清。

  4、全社会进行技能考评,适龄劳动人口根据技能属性,凡是持有非农业技能的农村人口的劳动者,取消其农民身份,通过房屋安置政策的配合,将他们转化为城市居民。这样农村土地完全留给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农业企业进行耕种。

  5、对农村人口进行适当的集中,尽可能集中在临近乡镇的地方。对大量分散的农民房屋拆除恢复成农田。(农村人口过于分散导致市场力量无法形成)。

  6、农村从业人员取消农民身份,更改为农业职工。农业职工从事农业耕作每月领取国家发放的工资,工资收入和耕作绩效挂钩,就是根据能力获得不同等级的工资,产量高质量好,工资就越高。若有必要,农业职工生产的粮食全部上缴国家,国家对全国粮食进行统一市场化“销售”。农业职工以领取的工资来购买粮食。农业职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福利待遇。

  7、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应该控制在20%以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