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117 0
2016-07-02
平狄克,微经,
偏好三个假定,
一,完备性,
二,传递性,
三,越多越好。

第一,偏好的可比较,没有异议,即便难以抉择的情况,也是偏好相等。

第二,石头剪刀布,这三个算不算偏好?如果不算当然OK,如果算就存在问题了。

仔细考虑,石头剪刀布应该不算偏好,规则已经规定好的,偏好不起作用了,所以与偏好无关。

偏好的传递性,应该是合理的。


第三,越多越好,这个我认为肯定是错的。
偏好期望多还是正好,这与商品的价值与存放,便利等等有关。
稀有高价值商品,比如黄金珠宝,当然一般人都希望越多越好。
但是包子是随处都能买到的,而且不耐存放,只要够吃就行了,再饿了可以随时买,所以不是越多越好。
再比如纸巾,大街小巷便利店都有,一般消费不会一次买一卡车,买一火车皮吧?

实际上生活用品,大多都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一般商品供应充足,一般都是随用随买,够用就行。即使有一千元预算,也不会买一千元包子,不会买一千元纸巾。既然如此,那么以偏好越多越好为前提的消费行为理论就很有问题了。

我的观点:无偏差曲线,应该是基本需求满足曲线才合理。
1.消费者的消费区间应该是,无偏差曲线被预算线分割出来的封闭区间.
2.如果预算线在无偏差曲线之下,说明预算达不到基本需求。
3.如果预算线与无偏差曲线相切,说明预算刚好够用。
4.有预算线分割区间,说明处在正常生活水平。
5.在预算线以上,或者没有预算概念,可能是土豪。



欢迎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