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4857 14
2009-06-05

 请问各路高手,所谓“复杂(或对赌性质)衍生产品在美国禁售”,实情如何?

近日各路所谓砖家和记者对此类产品颇多负面言论,个人感觉非常不认同其观点,甚至觉得很多评论都是胡说八道。大致算了一下这些产品的价格,没有发现有什么大的不妥。砖家叫兽们的大棒显然砸错了地方。是销售的模式有问题,而不是产品。

只是对于在美禁售这一条比较困惑,没有找到什么资料。可以签文件证明客户非美国公民,但并不同时就证明这些产品在美禁售呀。

业界人士是否可指点一二。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5 18:31:00

复杂衍生品本身没有错,错在销售和买的人不知道怎么计算,

如果可以需要把相关的计算过程给买的人,否则不能出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6 00:07:00
以下是引用爱萌在2009-6-5 18:31:00的发言:

复杂衍生品本身没有错,错在销售和买的人不知道怎么计算,

如果可以需要把相关的计算过程给买的人,否则不能出售

同意爱萌的观点,其实复杂的衍生品就是让人连收益怎么来的都不知道,可能你购买了美国的衍生品,送你了两栋别墅,但是哪里是风险都不晓得。

衍生品背后就是将标的资产重重包装,将原来ccc级的东西至少伪装成A级以上,嗨,到最后被忽悠了也不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6 15:38:00
在美禁售这种说法的确非常奇怪.充分揭示风险的情况下,没有谁赚了谁的便宜,只是一个需给和供给的问题.到底在美国有没有相关的规定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0 02:21:00
说衍生品一点错都没有,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很多对赌产品投行设计出来卖给投资者后,投资者就已经是亏损的了,关于这点可以看一下黄明教授关于造成中信泰富巨亏的Accumulator的研究。但是,把所有的罪责都放在衍生品身上,这也实在有点冤枉它了。毕竟,用枪杀人罪并不在枪本身,所以这里要区别所谓的“好”的衍生品和“坏”的衍生品。
    那么,接下来就有个问题了,什么叫好衍生品?什么叫坏衍生品呢?标准是什么?我的想法是,所谓标准并不是一定的,而是相对这个国家或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具体环境来说的。比如,我国的金融市场相对于欧美还非常的初级,连基本的期货、期权都没有,只有权证和商品期货等非常初级的产品,国际投行兜售给我们的那些结构化产品,我们搞不清楚其价值,也不知道怎样去管理和评价。所以,在我国所处的阶段,最好的风险管理就是购买一些我们能够理解、能够切实帮助我们规避风险、管理风险的产品,如股指期货、ETF等等产品,而不是买一些看似天花乱坠,实在像炸弹一样的结构产品。
    近期频频出现的国企衍生品巨亏案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产品太少,要想管理风险只得去卖投行们的“定时炸弹”,我们的技术太落后,被人家卖了还替人家数钱,要记住老人们说的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holdser  金钱 +10  奖励解决会员问题 2009-6-10 13:21:2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0 06:15:00

同意2楼3楼观点,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原因,美国国内限制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投机证券市场,但是通过衍生产品包装后,却可以掩人耳目;同样的,很多衍生产品,如掉期,除了可以帮助逃避外还便于进行杠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