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打开谷歌地图可以查询所在区域的道路是否拥堵一样,使用一款名为“格林威治”云平台的软件系统,就可实时查看所在地区的风力状况。由远景能源推出的该平台亮相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以来,已有上百家新能源开发商、设计院和运维服务商加入了“格林威治”联盟。对于他们来说,风电项目的宏观选址,不必再像过去那样靠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凭主观经验作出选择,现在只需在电脑前轻点鼠标,数分钟之内,系统就能计算出风资源情况并给出是否适合建设风场的建议,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并提升了准确率。
从江阴起步,仅用时短短7年,远景能源已跻身国内风机制造商前三甲,但是对于董事长张雷来说,却不愿将企业与风机制造划上等号,在各类场合中更是甚少主动提及其每年大幅攀升的装机量。“远景的定位是能源互联网技术企业。”在张雷看来,他更愿意用苹果之于手机、特斯拉之于汽车行业的意义,来比喻远景的目标。“我们要比一般的软件公司更深入了解新能源方面的运营技术,而与其他能源企业相比,则在软件、互联网、通信、传感、控制等技术方面更优,这种运营技术跟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的结合是远景一个特有的基因。”张雷说道。
远景强调其风机的智能水平,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智能控制技术、先进的测量技术、数据分析专家系统、主动性能控制和基于可靠性的决策算法等技术,突破了传统风机的技术禁锢,使得风机发电效率提升20%。远景首创的基于智能传感网和云计算的智慧风场windos管理系统和应用于光伏领域的apolloos已经成为新能源行业的操作系统,目前管理着包括美国最大的独立新能源运营商pattern能源、orion能源、美国大西洋电力公司以及中广核集团等在内的2000万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资产,帮助业主降低发电量损失,提升运营效率。在参与其第一个国际买家美国大西洋电力的项目竞标时,更一举击败包括ibm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软件供应商,成为首家为美国风电场提供能源资产管理服务的中国公司。而“格林威治”云平台是远景在智慧能源领域的又一布局,借助大数据分析和高性能计算技术,帮助客户提升风场实际投资收益20%以上。“我们希望可以将之做成一款类似格林威治之于航海意义的风场软件产品,为风电行业的投资评估和风险管理找到一个准绳。”张雷称。
从设备起家,将物联网的技术融入到风电设备的控制和运行系统,进而开发智慧风电场管理系统,从设备商逐步转变为技术服务提供商,进入附加值更高的领域。然而对于远景来说,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的这条道路上,致力于“改变未来”的远景有着更宏大的构想。“不仅在风电领域,远景更要在整个能源领域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张雷分析认为,未来能源将会呈现分布化、民主化和市场化三大新特征,未来5到10年之间,将会有数百亿个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从手机到电动汽车,再到光伏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组,还有大量的储能电池。互联之后是信息和能量的交互,随后大数据、智能化将会一步一步接踵而来。在张雷的构想中,远景能源将围绕可再生能源孵化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并致力于为这个生态系统提供工具、搭建平台。
前腾讯cto、“七海资本”创始人熊明华与张雷在上海进行了一场名为“能源互联网思维vs传统互联网思维”的沙龙对话。熊明华认为,如果前后十年分别为互联网1.0和2.0时代,那下一个十年3.0时代的巨头将诞生于物联网领域,而远景则有望成为能源领域的谷歌——正当德国大力发展工业4.0、美国力推工业互联网时,在中国,远景能源是唯一一家已经将能源互联网作为战略决策的能源公司,更是“能源互联网”概念的首提者。
从设备起步的远景能源始终没有将自己圈定在制造企业的框框里,而是果断地切入互联网和能源的中间地带:在硅谷建立全球数字能源创新中心、在日本建立全球能效技术研究中心、开发智慧风场和智慧能源管理软件、“智慧城市”项目帮助新西兰城市震后重建……可以说,正确的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和成功的核心,正如其名字一样,远景正沿着“能源互联网”的路径,向着“改变现有能源格局、影响未来能源途径”的宏伟目标异常坚定地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