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国内感觉中国企业常常在大规模海外交易上受阻,中铝试图收购力拓(Rio Tinto)股权的交易破裂,使这种看法进一步升温。不过,当谈到加强对本土企业的保护力度时,外国企业看起来颇有兴趣把矛头对准中国。
近几个月来,外国企业一直在抱怨中国5,850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的支出方式。
中国尚未签订政府采购协议,这是世界贸易组织为防止各国在签订采购合同时歧视外国企业而制定的一项协议。有一种看法是,中国本土企业在政府大规模支出计划中获益最大。
抱怨之一涉及风电行业。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说,在华外国竞购者实际上被关在了价值70亿美元合同的门外。对拨给中国国有铁路部门的约20亿美元也有类似的抱怨声。
中国软性保护主义的又一例证是:用出口退税帮助中国的一些出口行业。本周一些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再次上调,这是过去12个月来的第七次。
中国在阻止外资对华的大笔投资交易上毫不犹豫,比如3月份否决了可口可乐(Coca-Cola)对汇源果汁的收购提议。
不过,中国政府的言行之间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常常呼吁公开市场和跨境投资。一些市场化改革在继续,比如提高人民币可兑换性的措施。
中国并非唯一利用财政刺激来更多地促进国内企业而非外国利益的国家。总体来讲,中国仍是一个在过去30年里对国际贸易越来越开放的国家。
不过,总的来说,今年的趋势并不令人鼓舞。不满情绪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