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是说当市场上同时有劣与良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人们会将良币收藏不作流通,结果最后就只有劣币留在流通市场上,是为逐也。格雷欣法则是否成立,历来有争议,而张五常教授及周其仁教授都说其不成立。劣币逐良币能够实现,首先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政府必须规定商家接受劣币和良币同时作为支付手段。与信息不对称的柠檬市场不同,劣币之所以能逐良币,就是因为人们能清楚知道币有良劣之分,且能分辨出良劣,所以才会收藏良币而支付劣币。但商家也不是笨蛋,他们当然不想收到劣币,但如果政府规定商家必须接受,那么商家才会无可奈何地收劣币。所以劣币逐良币是政府干预市场造成的后果而不是市场本身的后果。不是市场失灵而是政府失灵。
我在群里讲起劣币逐良币,马上就有人提到了这是因为政府实施了价格管制,管制了良币与劣币之兑换价格。对,劣币逐良币其实就是简单的政府实施价格管制的后果。如果不实施价格管制,不管制良币与劣币之兑换价,那么市场上的商品将会是良币一个价,劣币一个价,商家收取良币或劣币都是一样,消费者使用良币与劣币也都是一样。这样,就不会存在什么逐与不逐之说了。就和劣币逐良币是由于价格管制所引起的一样,价格管制同样会引起其他种类的“劣币逐良币”。好像去年年中由于政府管制油品价格,几次引起了油荒,而新闻也有报道这期间有不少司机加的油“有问题”,这是劣油逐良油。价格管制下,良油的价格受制于价格管制,当价格准则不起作用时,其他准则就会代替价格准则,比如油荒排队这是用时间准则代替,而劣油增加则是质量下降令市场价格下降以接近受到管制的价格,以减少油荒的程度。而二战期间英国政府曾经颁布了一条法令:所有面包必须制作完成后放上一天才可出售,这也是由于战时英国政府对面包实行了价格管制而令面包供不应求,出现面包荒,政府通过将面包放上一日,减少面包的新鲜程度从而令需求下降而降低面包荒的程度。这是“劣面包逐良面包”了。
劣币之所以能够逐良币,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政府对其实施了价格管制,只要解除这种管制,劣币逐良币的现象就会马上消失。同样,当其他商品实施价格管制后,各种各样的“劣币逐良币”的现象也同样会出现,同样也只有解除管制,各种“怪”现象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