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作为近十年内最确定的大风口之一,主流资本正加速介入。资本主要进入两个领域,一是专业竞技赛事,二是大众体育。对专业竞技赛事来说,越是受众广、收视率高的赛事,资本竞争就越是激烈,足球便是其中之一。
据悉,中资企业已经耗资数十亿美元,完成了对英格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10家海外俱乐部的并购,其中8家实现控股,这8家当中有3家实现全资控股。海外动作频频,意味着中国企业正加快投资体育产业,这与政策层面有着紧密联系。
2014年10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今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上市,积极支持海外并购。
国家扶持体育产业的意愿明显,各企业自然也不会放过政策释放的万亿级蛋糕,于是争相布局企图分到一杯羹,体育产业正迎来重要的黄金发展时期。
体育产业发展较初级,且结构不合理
体育产业的发展增速其实是远高于同期全国经济的总体增长水平,年平均增速达到了22.6%。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
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仅为983亿元,2010年增长至2220亿元,2012年突破3000亿元,到2014年,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进一步增长为4040亿元。
同时,从事相关产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2006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256万人,到2012年时,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增加到375.62万人,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与体育产业相关的职位。
不过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机构并不合理,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占据了体育产业的大部分,赛事、传媒、服务等行业比例不高。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如美国,体育用品、体育观赏、大众体育服务占比差不多,结构较为合理,我国未来还需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
体育产业市场潜力大,前景大好
印发指导意见、赛事审批制度改革、足球改革等重磅级政策陆续出台,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这些政策支持都成为了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可以预见,在政策红利和资本加持下,体育产业几年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契机,迈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体育产业作为现今的朝阳产业,而且还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处女地,未来发展空间充满想象。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4年以后,体育产业将保持年均24.59%的增速,到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为16659亿元,2025年接近5万亿元。
未来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体育竞技赛事为主的竞技体育产业,带动场馆、器材、俱乐部等相关行业发展;二是以全民健康体育为主的大众体育产业,带动服装、器械、健身等相关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