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5500 12
2009-06-14
对于教科书提到声誉模型中两个囚徒的假定  对于局中人2来说,他认为局中人1有两种潜在的类型,即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先验概率分别为(1-P)和P。但局中人1认为局中人2只有一个类型,即是理性人;局中人2对局中人1的类型只拥有不完全信息。同时理性的囚徒可以选择任何战略,非理性囚徒只能选择一种战略,即“针锋相对”(tit-for-tat):开始选“抵赖”,然后在t阶段选择囚徒2t-1阶段所选择的行动(即“你抵赖我抵赖,你坦白我也坦白”)。


假如一个企业和监管机构重复博弈的过程中,监管机构认为企业具有低声誉和高声誉两种类型,企业可选择逃税或合法纳税的策略,监管者可以采取监管或不监管的策略,那么这个博弈过程是不是也可以归纳为声誉模型的问题呢?


谢谢大侠们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7 11:10:30
声誉模型是不是就是repeated game~考察的就是诚信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0 00:14:53
声誉模型的核心是:某参与人有私人信息(通常指该参与人的类型或内在特征),该类型与其某种行为联系起来,另外的参与人尽管不知道某人的具体类型,但通常知道类型的概率(这是共同知识),当某人实施某种确定的行为后,其他参与人可以据此进行贝叶斯调整,重新评价其类型的概率,这个概率通常就衡量了声誉水平。
这是现代博弈论声誉分析的一般思路。具体的声誉状况可以用信任、诚信、好人、坏人、高成本、低成本等表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10:47:10
当然可以用reputation game来描述这个问题。声誉模型核心要素是,repeated game, Bayesian update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考虑全这三点就可以了。建议参考一下 基于 incumbent/entry firm的那个声誉模型,几乎直接借用就可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1:36:50
谢谢各位大侠的指点,那么这种情况和教材上的声誉模型有点差异吧,因为教材里两个囚徒博弈在T次博弈后有结果,为下一次博弈传递信号。但是监管者是以一定的概率监管企业是否纳税,因此是否有所区别,不能直接引用教材的声誉模型吧.谢谢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1:45:33
设定太简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