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说消费超出产出是危机根源,有道理吗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奚君羊
2009年06月15日08:27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问:日前,“金融大鳄”索罗斯来到复旦大学,向300余名师生发表演讲。这位国际投资投机大师说,美国人消费远远超出了产出,这种极度扩张是危机的根源。请问,索罗斯的这一观点有道理吗?过度消费是否是危机的根源?
———上海九江路 保剑平
答:索罗斯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投资专家。近日,他在上海所做的“解读金融危机”演讲中提出,消费超出产出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这一观点,尖锐地道出了危机的本质。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经济危机,包括金融危机,都是宏观经济失衡的结果,而宏观经济是否均衡的基本表现则是供应总量与需求总量是否一致。在实体经济层面上,如果需求总量极度超越供应总量,整个国民经济在总量上就会出现供不应求,供应必然存在严重短缺,由此形成卖方市场,价格总水平必然急剧上升,结果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如果得不到及时遏制,将会日益恶化。其缘由在于,一旦公众意识到通货膨胀将持续存在,全社会就会形成通货膨胀预期,人们的经济行为将相应改变。为了避免货币贬值,就会提前消费,导致消费的迅速增加。厂商面对消费需求引发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的迅速上升,也会相应改变经济行为,即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提高产能。
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上升即意味着需求总量的上升。而由于供应总量的增加速度相对缓慢,如实物商品供应的增加有赖于生产过程的完成,许多专业性服务的增加则有赖于配套设施的形成和服务人才的技能培训。在这样的情况下,需求的上升速度总是快于供应的上升速度,于是通货膨胀愈演愈烈,最终会酿成恶性通货膨胀,货币迅速贬值,成为“烫手山芋”,支付功能逐步丧失,整个社会陷入恐慌和混乱。
当前的这场金融危机,就是上述经济学原理的生动写照。众所周知,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的表面成因虽然可归因于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存在漏洞和政府监管存在缺失等,但根本原因却是消费过度,也就是索罗斯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中所说的“美国的消费远远超出了产出”。
长久以来,美国政府部门的支出总是大于收入,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而美国的企业通常也是负债经营,即所谓的“借鸡生蛋”。幸好美国的个人消费低于收入,节余部分作为储蓄弥补了政府和企业的“亏空”。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近20年来,美国的个人消费增速加快,甚至逐步超过了收入。个人的大件商品,如住房和汽车的消费通常都通过银行的贷款“分期支付”,日常消费则通过信用卡透支完成。这种“寅吃卯粮”的负债消费方式,导致了美国的储蓄率持续下滑,甚至在前几年还出现了负数。
当人们发现周围的人因负债消费而得以享受高质量生活时,就会感到很难抵御诱惑,于是纷纷效仿,以至于这一行为方式在整个美国社会“蔚然成风”。于是,本来没有购房能力的人也兴冲冲地加入到贷款购房的行列。而过度的住房消费,转过来推动了美国房价的陡升,投机客开始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这又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上升。过度需求导致美国价格总水平的扶摇直上。
为了防止这一通货膨胀趋势的加剧,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间,美联储连续17次调高利率水平,基准利率从1%调到5.25%,导致房贷利率不断提高。借款人的月供负担逐渐加重,断供现象大量出现,抛售住房的现象到处蔓延,最终酿成了次贷危机。
由此可见,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超越产出的过度消费。如果美国的老百姓能够坚持量入为出,把消费水平控制在自己的可支付能力之下,次贷危机就可能不会发生。而只要美国的过度消费不能得到遏制,即使危机不是以次贷危机的方式发生,也会以别的方式发生。毕竟天上不会掉下馅饼,过度消费不可能长久维持,最终还是需要有人来买单的。消费与产出的失衡,早晚会引发宏观经济的失衡。
此外,索罗斯在演讲中还指出,消费过度的基础是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如果没有房贷,没有消费信贷,没有信用卡的透支,人们就只能用自己的钱来消费,由此消费过度就无法实现。反之,由信贷支撑的过度消费一旦引发危机,信贷的偿还就难以保证,金融机构的资金无法回收,结果就会促成金融危机。最近,美国等西方国家又开始试图用信贷扩张的方法刺激经济,对此索罗斯表示了担忧。因为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显然是后患无穷的。
“寅吃卯粮”的过度消费、企业的负债经营,再加上政府财政赤字的不断增加,使得美国的供应总量远远不能满足个人、企业和政府的需求,只能依赖进口予以满足。换言之,美国宏观经济的供不应求只能通过进口来填补,其宏观经济的均衡需要建立在贸易收支的巨额逆差基础上。
中国的情况与美国相反。我国的居民收入大量转化为储蓄,消费比重偏低,存在消费不足现象。结果是,我国的总产出在满足消费和投资后还有剩余,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经济失衡现象。为此,我们不得不把过剩的产品用于出口,以维持宏观经济平衡。不过,这种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去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需求急剧下滑,对国内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消费不足也是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的因素。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当前国家和各级政府正在大力推行刺激消费的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