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576 12
2016-07-29
生产力发展与生产过剩危机

--- 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局限

作者 黄焕金

中文摘要:资本主义在其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产生过剩危机后,仍能依靠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而继续得到发展;即是说:生产力发展所造成的生产过剩危机,正好可由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而得到缓解和暂时消除。这样我们便看到,在马克思以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仍在发展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能容纳它所发挥出来的生产力。

关键词:生产率,生产关系,相对过剩,绝对过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29 15:45:22
本书 “序言”中曾提到:“过剩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商品数量过多的问题,而是其价值过高的问题。” 此章对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同时揭示马克思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局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29 15:46:07
一 马克思认为生产过剩危机与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成正比
  在马克思社会发展思想中,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具有最基础的意义。在他看来,一定的生产力需要一定的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好让生产力能够在其中发挥最佳作用。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所必然采取的一个历史形式,也是这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必然要抛弃的历史形式。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资本主义也不过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采取的一个暂时的人类经济与社会形态,基本上依这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29 16:19:42
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另外的地方他和恩格斯又说:“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供过于求、生产过剩、市场盈溢、十年一次的危机、恶性循环:这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过剩,那里是没有工作和没有生活资料的工人过剩”。 这样的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经常作为一种基本观点而出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30 08:10:49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马克思看来,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所存在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其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成正比;即生产力越向前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过剩危机也就越严重。由于危机日益严重,因此只能将一部分已经建立起来了的生产力破坏掉,以解除严重过剩状态,使市场重新启动,资本主义整个社会关系得以继续运行。确实,我们在当代经常看到这种生产过剩的存在,它表现为人们通常所称的“通货紧缩”,市场疲软,物价走低,没有任何重要的经济热点。由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引领人们来到这样一个荒唐境地:市场商品越过量,人们的生活就越艰难,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悲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30 08:11:13
这种悲观情绪反过来作用于市场,使市场疲软雪上加霜,于是,某个区域甚或整个全球经济,便陷入难以自跋的通缩困境。对此,某些经济学家设想出一些消费大而生产少的事情,以图解决危机。比如,新产业、错误的投资、人口增长、非生产性消费、国家支出等等。在他们看来,最理想的事情莫过于单纯的消费而没有任何生产,这样自然会使过剩危机减弱。他们甚至主张多养一些诸如贵族、僧侣等等吃闲饭的人,因为他们只是单纯消费,没有生产,对减弱生产过剩有意义。“马尔萨斯特别意识到消费不足的危险,他还在这个基础上为贵族和僧侣在经济上的作用作了辩护,说这些人以他们的消费帮助社会上防止供给过剩,否则,照马尔萨斯看来,供给过剩是不可避免的。在马克思看来,非生产性消费也似乎是有助于提供最终的目的,要是没有这种最终目的,生产性的消费也似乎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 这种为解决过剩危机所出的计谋也太极端了,难道他们不问问自己:这些吃闲饭的人的消费能力从哪里来?毫无疑问,肯定是以种种方式从生产者的生产所得中来的;如果从生产者中索取太多,从而削弱这些生产者自己的购买力,那市场不照样是疲软不振?现实已告诉我们,如果税收及其它费用收得过多,则一方面使商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也使生产者收入减少,这两方面都会减弱社会大众之消费能力,从而增加市场的疲软程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