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本源
——要争论劳动生产力,暂不要争论生产关系(10)
根据自然界的运动不灭定律,运动是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的转移,这个运动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社会生产是一种运动转移的活动,这个运动的条件就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这些运动的条件齐备了的时候,运动的转移才会发生!或者生产活动才会发生!在生产中,这个运动转移的活动是劳动者掌握劳动资料开始的,是运动的原因,是主动的运动,这个主动的运动就是“力”!当这个主动运动转移到劳动对象上的时候就是“力”的表现!因而就是被动的运动。力和它的表现是恰恰同样大的,因为在力和它的表现当中都是同一个运动。因此,在劳动者和劳动资料上表现出来的主动力和在劳动对象上表现出的被动力即力的表现,就是人们说的生产力或者劳动生产力!因为在生产中这个“力”潜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所以,人们就把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存在方式叫做生产力或者劳动生产力,或者生产力的三要素!由此可见,当我们说到生产力或劳动生产力的时候,我们不过是表述了自然界的运动不灭定律的表现形式而已!!!因为生产力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永恒不变的一种自然力!正像我们认识太阳、利用太阳这种自然力而不能创造它一样,我们也只有认识这种生产力、利用这种生产力的义务!而绝不能人为的制造所谓的生产力!既然我们能用太阳这个自然力为人类的生存服务,那么也同样能够用生产力这个自然力为人类的生存服务!
我们明确了生产力的自然概念后,就看看马克思是怎样利用自然生产力为人类的生存服务的!是怎样确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的!
第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为人的生存准备好了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人通过劳动把这些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变成自己的生存资料。由此,马克思把劳动定义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背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马克思认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正是从这里孙冶方同志把生产力归结为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三要素。显而易见,在这里马克思正是按照自然生产力来阐明劳动或者生产运动的转移过程的!
第二,既然生产力作为自然力的转移运动是生产的运动过程,那么,生产运动作为人类利用自然的生产力为人类生存的服务,就是永恒的不可改变的自然条件!在这个条件中任何人都必须作为自然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要参加生产劳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劳动活动或者生产活动就是人的生命活动!也就是人的本质的体现!自然生产力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手工劳动到机器劳动,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永恒的历史过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马克思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的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显而易见,这里马克思就是把生产力看做唯物的、永恒的、自然的生产力来阐述的!因此,社会的变化也就只能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因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自然的生产力、是永恒的生产力,那么,劳动者为了生存,就要把这些生产力看做自己所有的物质财富。马克思通过研究得出古代所有制即东方亚细亚所有制、西方古代所有制和西方日耳曼所有制的特点就是:“劳动者把自己劳动的客观条件看做自己的财产,这就是劳动同劳动的物质前提的天然统一。因此劳动者不依赖劳动就拥有客观的存在。个人把自己看做所有者,看做自己现实条件的主人。个人看待其他个人也是这样,并且,根据这个前提是从共同体出发,还是从组成公社的各个家庭出发,个人或是把其他个人看做财产共有者即公共财产的体现者,或是把其他个人看做同自己并存的的独立的所有者即独立的私有者。”在这种形式下“各个个人都不是把自己当做劳动者,而是把自己当做所有者和同时也进行劳动的共同体成员。这种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价值。”“相反,他们劳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各个所有者及其家庭以及整个共同体的生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古代的观点和现代世界相比,就显得崇高得多,根究古代的观点,人,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规定上,毕竟始终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在现代世界,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因此马克思说:“依我看来,劳动本身——不仅在它的目前的条件下,而且一般地说只要它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是有害的、造孽的。”
第四,马克思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自然的生产力区分为劳动者和劳动的客观条件(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因此确立了生产关系这个概念。马克思把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结合在一起的关系亦即所有制关系,叫做古代或现代共产主义生产关系。把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的关系叫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就是劳动者是所有者,或者说所有者本身从事劳动的那种自然生产关系的分离。其中包括:1,劳动者把土地当做自然条件的那种关系的解体,即他把这种条件看做自身的无机存在,看作自己力量的实验场和自己意志所支配的领域的那种关系的解体。2,劳动者是工具所有者的那种关系的解体。3,劳动者在生产开始以前都具有了作为生产者来生活——也就是在生产期间即在完成生产以前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的那种关系的解体。4,劳动者本身、活劳动能力的体现者本身,还直接属于生产的客观条件,而且他们作为这种客观条件被人占有,因而成为奴隶和农奴的那种关系的解体。可见,正是由于劳动者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才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第五,由于劳动者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一个民族的大批个人才变成可能的自由工人(只是由于没有财产而被迫劳动,并出卖自己劳动的个人)。但是,这种分离,并不是这些个人以前的收入来源和部分财产条件的消失,相反地,只是这些条件的使用有所不同,它们的存在方式改变了,它们作为自由基金转入他人手里。这些分离出来的劳动的客观条件现在仍然存在,现在已经只是以价值的形式,以坚持独立的价值形式,与丧失了财产的个人相对立。在这种情况下,正是由高利贷和由商人的利润所积累起来的动产,正是这种货币财富才使得以价值存在的劳动的客观条件转化为本来意义上的资本,即产业资本。因此,资本的原始形成就是这样发生的:“作为货币财富而存在的价值,由于先前的生产方式解体的历史过程,一方面能买到劳动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也能用货币从已经自由的工人那里换到活劳动本身。”这样就产生了资本和雇佣劳动即资本家和工人。当资本和雇佣劳动产生以后,自然的生产力就转化为资本的生产力!显而易见,自然生产力是以物质产品为内容,资本生产力是以货币价值为内容!
第六,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因此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就划分成产品生产方式、商品生产方式和资本生产方式。当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方式。
以上就是马克思根据自然界存在的自然的生产力本源,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本源,来阐明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
劳动者2013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