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金融市场】信托业调整谋变
楼主
william9225
1528
1
收藏
2016-08-10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6年第31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8月08日
净利润增速下滑、行业两极分化加剧,信托业进入转型调整期;主动管理型信托业务的拓展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决定信托公司能否在下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 | 财新记者 杨巧伶
失去因2015年股市火爆带来固有业务收益大幅上涨这一偶发因素,2016年信托业如预期进入转型调整期:净利润增速下滑、行业两极分化加剧。
目前已披露半年报的56家信托公司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56家信托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元,同比下降16.10%;实现净利润4.25亿元,同比下降18.57%。
具体而言, 净利润负增长的信托公司达30家,较2015年同期多12家,其中7家信托公司降幅超过50%;净利润正增长的26家信托公司中,有12家增幅不及10%。
去年同期净利润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中,今年上半年仅中信信托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他九家信托公司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净利润负增长。其中,华润信托、重庆信托、长安信托净利润降幅均超过50%。
信托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受固有业务收入大幅下滑的拖累。而固有业务收入下滑,主因则是股市的动荡调整。中建投信托研究创新部研究员陈梓认为,相比于2015年上半年证券市场投资的如火如荼,今年股市动荡反复,严重影响了固有资金的证券投资收益以及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股权投资收益。
多位信托公司高管指出,业内对上半年信托公司经营业绩下滑已有预期;不过,属正常现象,不能解读为行业不健康或者步入衰退期。“看行业是否衰退,不能只看利润或者信托资产规模是否下降,关键要看资本流向。”
2016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频现增资,其实就是资金看中信托公司的发展潜力和资本回报率。据财新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有11家信托公司已完成增资或明确表示将增资,合计增资额逾250亿元。
然而,传统业务难以为继,信托公司转型的“蓝海”难寻。一位曾任职信托公司常务副总裁的人士表示,信托公司开展的业务技术含量不高,一旦操作模式被广泛复制,竞争者会不惜血本玩“红海战术”。关键是要找到新的业务发展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含金量,但是并不保证每家信托公司都能平安度过这个转折过程,有的可能会元气大伤。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资管市场监管政策调整,此前被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竞争蚕食的信托通道业务,或将迎来转机。但业内人士认为,通道业务重回信托对规模扩张和收入提高的被动利好有限,若信托公司因短期利好而延宕转型,最终可能被当前利好“反噬”。
两极分化加剧
整体下行中,信托行业分化之势加剧。
56家信托公司半年报数据显示,净利润增长最快的华宝信托同比增147%,最慢的新华信托则同比下滑91.5%。同时,尽管行业龙头企业如中融信托、华润信托、平安信托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速下滑,但净利润绝对值仍然位居行业前列。
业内人士判断,当前不排除“黑马”出现的可能,第一、第二、第三梯队的信托公司的排名也会有起伏,但对信托业已经形成的固有竞争格局难有大的撼动。
用益信托网首席分析师李旸亦指出,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分化是必然趋势,强者恒强、差者更差。去年年报数据就已经呈现出行业集中度高、分化严重的趋势。在经济下行、风险持续暴露背景下,投资者会“用脚投票”购买实力强、抗风险能力强的信托公司产品,将会加剧两极分化。“转折期,关键是看信托公司传统业务的实力积累、资源积淀以及转型创新业务的有效拓展调整能力。”
“真正考验信托公司经营能力的时候到了。”中建投信托研究员葛枫表示,此前过度依赖通道业务和固有业务投资收益的信托公司,都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具有主动管理性质信托业务的拓展能力和调整能力,才是关键。
之前重庆信托被行业内视为“一匹黑马”,其利用固有资金参控股银行、券商、基金以及布局证券市场的模式,对业内也有一定借鉴。“但这种模式受外界行情影响大,从今年上半年业绩看,估计重庆信托自己都质疑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一家南方信托研究部副总经理告诉财新记者。
这轮调整的特点之一,通道业务占比较高的信托公司业绩下滑更明显。近期资管市场一系列监管政策的调整,为信托公司通道业务带来机会,“银证合作”“银保合作”或将重新转回“银信合作”,信托通道价值凸显,但实力较差的信托公司并不具有优势。
信托公司通道业务开展受净资本、风险资本的制约。因此,资本实力越强的信托公司,能够承接的通道业务规模越大,资源禀赋如银行资源也比中小信托公司更加丰富。
业务转型方面,行业差距也在拉大。上述南方信托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表示,一些实力强的大型信托公司布局较早,依托母公司等优势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业务、产业基金业务等方面探索,目前虽尚未形成利润增长点,但是规模已经不小。“这类转型业务不会是全行业都能做的,中小型信托公司能力薄弱,涉猎较少,更多还是抱着观望和跟风的态度。”
业务转型探索
今年上半年,传统业务整体萎缩令信托公司从业人员深感 “业务不好做”。经济下行未止,趋利避害导向使得信托公司上至股东、高管,下至业务团队都自发地收缩业务、严控风险。
西部地区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该公司上半年有两类业务萎缩得比较厉害,除了通道业务,政信类业务也受地方债置换等因素影响,项目没有以前多,利润率明显下降。即使是此前有一些业务合作关系的项目,如果资金成本比别人高,项目方也不会选信托。
房地产信托也在收缩。据悉,一家大型信托公司2015年就已暂停房地产类信托业务,另一家龙头信托公司也于年初暂停房地产信托业务。
“目前信托公司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走势持看空态度者多,且近两年信托业公开暴露的项目风险也是房地产项目居多。新华信托受房地产业务风险拖累,还处于整顿中,元气尚未恢复。”上述南方信托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表示,从监管导向看,目标之一是防范风险,其中就包括房地产项目,“目前,风控稍严的信托公司都在收缩这块业务。”
今年证券类信托业务量也比去年有所缩减,主要原因则是证券市场行情不好,产品发的少、买的也少。
据用益信托网不完全统计,2016年上半年,68家信托公司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6459亿元,较2015年同期下降1213亿元。
“如果说2015年由于股市繁荣带来收益上涨,信托公司沾沾自喜之余尚可无视所面临的调整期处境、空喊转型口号,到目前就真的不得不壮士断腕、布局转型了。”一位业内人士感叹。
目前,信托公司探索多条转型路径。一是财富管理业务,如家族信托。一家将家族信托作为转型方向的信托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家族信托规模并没有起来,很难看出对利润的贡献度和转型效果。
该人士介绍,业内家族信托做得比较靠前的信托公司,有的规模已过百亿元,但更多是和银行合作,扮演的是通道角色。“信托公司做家族信托,相比银行没有优势,真正要发挥信托公司的破产隔离、避税等优势,需要在制度上有所突破。”
二是和地方政府合作的PPP项目。目前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参与PPP业务。不过PPP项目期限长、回报率低,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不高,令不少信托公司望而却步。在PPP项目中,部分信托公司参与方式为“假股真债”。5月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避免PPP项目通过固定回报承诺、明股实债等方式变相融资,该政策增加了信托公司参与PPP的难度。
三是布局资本市场,包括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业内人士表示,信托公司此前主要从事债权投资类业务,证券投资类业务多是聘请投资顾问操盘。目前,信托公司布局资本市场业务,不仅面临人才缺乏的短板,而且相比PE、券商等机构,也并不具有优势。
此外,亦有信托公司在探索专业子公司、消费信托、土地流转信托、影视信托、慈善信托、资产证券化等方向。“目前看,转型效果不佳,有些只是流于形式。”一家信托公司的副总经理表示。
“信托公司很希望找到一个类似房地产信托、政府平台类、证券类业务的,全行业都可以做的爆炸式业务。”上述南方信托研究部副总经理认为,目前看来找到这样的大类资产配置新领域比较困难。未来信托公司转型,需要更多转向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
“提高主动管理能力,不能单从数据上看集合信托业务规模多大、占比多高。在当前信托资产规模已逾16万亿元的基础上,若大家都去做主动管理类业务,都追求规模和利润,意味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条件,或会放大自己的风险敞口。”上述信托公司副总经理认为,监管层、包括信托公司股东、管理层要转变思维,允许信托公司利润和信托管理规模合理下降,这样信托公司才有时间和空间开展自主管理的转型创新。
此外,信托公司的从业人员也要适当地、健康地增长。目前信托公司业务人员增多,更多是营销团队人员的增多。上述信托公司副总经理表示,信托公司更需要增加的是比较有含金量的人员,包括前台业务人员、中后台风控、合规人员,以及战略性研究人员等。
不少信托公司转型踌躇再三的重要原因是,下不了决心放弃当期利润增长、花费成本费用布局转型。
银监会正在研究制定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要求,投资的特定目的载体(SPV)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资产,信托计划除外。对此,有些信托公司颇感“小兴奋”,因为通道业务再起可以解决“吃饭问题”。
但亦有信托公司高管人士认为,如果看不清形势,不思转型,未来信托公司亦会如宏观经济般面临三期叠加的问题,即除了面临当前已经存在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还面临因为利好“反噬”带来的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仅看股东对利润回报的要求,也不会满意信托公司过多留恋通道业务。”
“关键是要看信托公司如何利用这一短期利好。”这位信托公司高管说,如果能够利用通道业务带来的利润贡献引入人才、培育主动管理能力,可弥补转型所需成本对当期损益的占用,避免短期内利润断崖式下滑,对信托公司会带来长期的正反馈。
风险多点爆发
在银行业不良贷款双升、债市违约频发的同时,信托业也时有风险事件。去年以来,河北融投、广西有色、渤海钢铁违约,均有信托项目牵涉其中。
业内人士判断,信托公司单体项目风险或将有所上升。宏观经济形势也不好,信托业处于调整期,出现风险很正常,关键看信托公司赔付能力是否足够,是否超过行业的承受范围。有信托业保障基金、股东赔付等“安全垫”,信托业系统性风险尚属可控,“不过,各家信托公司由于风控尺度、发展激进程度不同,风险状况有所差异。”
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已达16.58万亿元,其中,风险项目规模1110.19亿元,风险项目527个,不良率为0.66%。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信托公司内部很清楚这些风险只是冰山一角,真实风险要比账面风险高,只是通过各种方式暂时遮掩盖了而已。
业内人士介绍,信托公司隐瞒坏账的主要手段有:一是通过发新还旧延缓风险的暴露;二是通过资金池、产品间交易掩盖风险;三是用信贷资金垫付;四是通过期限错配维持高收益。
业内人士提醒,如果融资方面临的不是短期流动性风险,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操作方式给融资方续贷,并不能真正有效化解风险,在刚性兑付潜规则下,最终还是要由信托公司埋单。
信托公司对于风险项目的化解方式一般是以自有资金接盘项目,先兑付给投资者,后续再通过诉讼等方式处置资产变现。
“信托公司真正愿意刚性兑付的项目,也是在信托公司可赔偿范围内、真正有处置可能、有资产回收预期的项目。有些信托公司在项目出险后,地方监管部门也会施压要求信托公司刚性兑付给投资者,但是信托公司兑付的前提也是项目要有处置的可能。”一位信托公司高管人士表示。
信托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接盘项目资产,资产升值后变现获得好的收益固然可喜,但更多时候,处置资产的诉讼会对信托公司声誉产生影响;而且用自有资金接盘的资产如果出现减值,也会侵蚀利润。
近期,四家拟通过资产重组方式置入上市公司的信托公司,因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的严格信息披露要求,公开了由信托项目出风险引发的未决诉讼、资产减值等风险情况,揭开了信托业风险面纱的一角。
四家已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书的上市公司分别为浙江东方(600120.SH)、*ST舜船(002608.SZ)、*ST金瑞(600390.SH)、华菱钢铁(000932.SZ),分别拟收购浙金信托56%股权、江苏信托81.49%股权、五矿信托67.86%股权、湖南信托96%股权。根据重大重组报告书,四家信托公司合计涉及未决诉讼逾100亿元,信托公司多为原告,主因系信托项目纠纷。
在后续交易所问询的回复中,四家信托公司进而披露了信托项目风险和资产减值情况。其中,浙金信托因集合信托计划融资方到期违约,以自有资金受让并对投资人进行刚性兑付,后续计提资产减值3123.42亿元,成为2015年净利下滑主要原因之一。五矿信托披露,至2015年末,五矿信托主动管理类信托项目合计逾期16.8亿元;2014年、2015年计提主动管理项目的资产减值损失由1.63亿元上升至5.07亿元,主因系2015年对广西有色项目及荣腾商业地产项目计提减值增幅较大所致。
3月出台的《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下称58号文),确定了目前严控风险的监管基调。业内人士称,58号文堪称“史上最严信托公司风控监管文件”。相比2014年《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58号文在严控系统性风险基础上,更加强化信托公司在固有或者其他资金接盘以实现信托兑付之后,不良资产的实质处置以及信托公司对不良资产的拨备及核销能力。
一家东部信托公司人士指出,表面上看信托通过固有资产直接持有或者通过第三方接盘有效化解了产品兑付风险;但更多情况下,项目风险并未真正剥离出去,只是通过为第三方接盘机构提供隐性担保,将显性项目风险转变为信托公司或有负债,风险表现形式发生变化,但实质不变。
上述东部信托公司人士认为,风险项目已经成为部分信托公司发展的较大包袱。58号文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剧信托行业优胜劣汰的趋势,风险管理能力对信托公司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开始显现。“未来风险状况较好、计提足额拨备、历史包袱较小的信托公司,有望在下一轮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944260691
2016-8-10 09:17:00
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增速增缓。信托公司一般是跟随金融市场最密切的,一旦国民对金融市场重拾信心信托公司依旧会恢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中国金融市场研究综述
每日金融市场综述
我国信托业2009年回顾及2010年趋势判断
信托一周评述
【金融市场】证监会:将拓宽基金参与商品期货市场的途径
【金融市场】信托业引入保障基金 构建行业“安全网”
蒋妍琋:本周各央行轮番登场,金融市场如何洗牌?
【金融市场】银行委外之忧
【金融市场】再查地方隐性负债
20181012-兴业证券-《宏观大类资产配置手册》第八期:外冷、内稳、金融市场新常态
栏目导航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休闲灌水
爱问频道
宏观经济学
农林经济学
投行专版
热门文章
CDA 数据分析师:统计制图实战指南 —— 让 ...
视频媒体:AI漫剧爆发在即,重视产业链机遇
量子科技行业深度报告:量子革命:量子科技 ...
这简单的几句话,完成了对传统和现代经济学 ...
2025年度国产AI芯片产业白皮书
【中泰证券】传媒行业:短剧扬帆出海 AI赋能 ...
【shulex】2025年3D打印机出海趋势与营销洞 ...
数生万物,转型之本:数据资产运营白皮书-毕 ...
十四五能源发展成就报告
2025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