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2014年全球医疗机器人的销量为1224台,与2004年全球医疗机器人销量为386台相比,年复合增速达12.2%。截至2016年1月,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每年营收达到74.7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能稳定在15.4%,至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有望达到$114亿美金。其中,手术机器人占60%左右市场份额。
医疗机器人在国外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是由市场的供需情况决定的,竞争比较激烈。而技术更迭周期短的行业特性也决定了拥有核心技术以及突破性独创理念的公司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目前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中欧美地区的医疗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处于市场主导地位,全球最大的10家医疗机器人企业中大部分是美国和欧洲公司。其中,美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已发展到30多个。这些医疗科技公司拥有庞大的资源网络、全面的服务内容和优秀的研发团队。能够为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更科学、精确、安全的手术辅助服务。
医用机器人在我国现在还处于整体水平技术低下发展缓慢的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缺乏研究医用机器人的人才和技术。我国目前还没有成型的规模化医用机器人产品,中国机器人网上列出的医疗机器人除了上海硅莱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便携式牙科治疗机之外都是小型机器人部件,而便携式牙科治疗机的功能简单,价格低下。
目前我国医用机器人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低下,医用机器人会是我国医疗工具和手段的前沿发展方向,驱动其发展的因素有:对各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巨大高端技术需求、老龄化对老残辅助和护理的社会压力以及高素养医护人员的缺乏导致的供需矛盾。
医用机器人与传统人工技术相比有许多技术优势,具有精细化智能化微创化的特点,可以更精确地诊断症状,科学分析病理,降低人工操作失误,并可以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使患者恢复的速度加快。医用机器人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进入更高层次的时候必定替代一部分传统的人工技术。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10.5%。我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对于养老护理的需求极大;另外,我国的残疾人总数巨大,2013年已经与德国总人口数相当,对残障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需求总量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医生和护士人数相对于人口基数十分缺乏,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千人的护士仅为世界人均量的0.46,占日本的0.4,占美国的0.15;我国每千人的医生人数仅为日本的0.79,仅为德国的一半。因而医护人员的不足引起的供需矛盾使得医用机器人的发展具有更多的动力。
医疗机器人特别是手术机器人的配备对医院的门诊量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年门诊量超过100万以上的医院有能力配备一台或者多台手术机器人,从而在尽可能多服务患者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医疗机器人的产出。相比2010年,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上涨38%,年复合增长率7.5%,住院量上涨44%,年复合增长率9.56%。可以看出,无论是医院的服务能力,还是人民的问诊、住院需求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这位更多医疗机器人的配备奠定了稳定的市场基础。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在这些驱动因素的促进下,我国未来的医用机器人发展市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