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5569 75
2016-08-1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每日签到及奖励:

1.须在当日主题帖下回复(昨日阅读时间与累积阅读时间)及算签到。(例如昨日阅读时间1小时,总阅读时间30小时
2.有效签到即奖励10论坛币(非当日为无效签到
3.回复内容包含所有5条者,且思考点评感想优秀,最高奖励100论坛币
4.所有5条者】可加入充实计划群组分享深度信息

充实计划理念与目标:
投资的眼光,视野和格局需要海量理论及实践积累,而阅读是所有基础的基础
团队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在每天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阅读有价值的信息



所有5条,回帖参与内容可以包含: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小时计算,如0.5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小时计算,如20小时)







想成为巴菲特或比尔·盖茨?你得先跟上大佬们的阅读节奏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
再一次,我想跟在座的年轻人共勉:每个周六,你可以选择看美剧,也可以选择学习。如果你学习,两天后的周一,你不会很快的就在工作中出彩,你的老板也不会知道你花了整天的时间学习,更不会夸奖你什么。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证明你在努力学习。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每个周末都这样努力工作,持之以恒,你会发现你已经突飞猛进。我认为,学习是一件几乎没有短期回报的事,但是从长远来看,回报却是非常丰厚的。
我阅读很多材料,也花很多时间和很多人交谈。我觉得两个最有效的学习、获取信息的方法是阅读和同专家交谈。所以我会花很多时间做这两件事情。在我的kindle上有不到一千本书,我大概已经阅读了其中的2/3。

在百度,我们有阅读小组,在那里,我们可以每星期读半本书。我试试上参加了两个这样的阅读小组,在每个小组里都会每星期读半本书。我想我是唯一一个参加了两个阅读小组的人。我每周六下午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独自在家阅读。
当我和研究人员,或是想创业的人交谈时,我告诉他们如果你不断地阅读论文,每周认真研究六篇论文,坚持两年。然后,你会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对你长期发展一个极好的投资。

但这种投资,比如你花整个周六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没有人会赞扬你。而且很可能你在周六所学的东西对你在接下来周一的工作没有什么帮助。我们很少会从这些投资中得到短期回报。但这却是很好的长期投资。确实,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研究者,就要大量阅读。

人们通常用意志力做这些事情,但不起作用,因为意志力会耗尽。我觉得,人们喜欢创造习惯,比如每周都努力的学习工作,这是最重要的。这些人才是最可能成功的。
学习很少有短期成效,但如果你决心做研究或者做工程, 而且你并不是只做一个周末,而是每周如此往复,坚持一年,你把每个周末都花在学习文献上,那么一年之后,你将收获巨大。所以,我认为, 自我进步的途径就是博学研究,因为你日复一日的坚持学习,并不是仅仅持续一周或一个月,而是一年,甚至两年,那么在这段时间之后,也许是几个月或者一年,你就可以把一些东西学得非常透彻了。
第二点,特别是当你还年轻的时候,不要去试图预估投资在你自己未来教育中的价值。

我定义的「年轻」是任何在100岁以下的人。

任何你所学习的东西都能够在数十年后给予你回报。但这并不容易。一旦你离开了学校,投资于学习的时间在短时间内几乎很难看到明显回报。没有老师会站在你身后给你一个分数评语或者督促你继续用功。但是如果你肯自我激励或者保持阅读的习惯,继续跟自己的想法较劲,和能够让你获益的人保持沟通,那么在数年之后你可能会成为在特定个人领域学习之中的佼佼者。

学习的过程也会帮助你决定真正该从事什么,当你看到了足够多的关于别人如何改变世界的实例,你也会得到更多灵感来启发自己如何去改变世界。

做一个简单总结:即使并不容易,但还是应该坚持在学习中探索,同时积极寻找一种能帮助整个人类的事业,并投身其中。



这条路可以走通【充实计划】【想成为牛人】
活下来【投资人】
A股的未来由正能量者创造
在这崩盘时刻想对大家说的话【投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8-13 06:06:2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13 06:19:16
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小时计算,如20小时)
18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13 06:31:20
昨天阅读0.5小时,累计阅读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13 06:35:01
前天看了还在用绩效来激励员工?精神学家说了,这是非常糟糕的投资策略


昨天再看这篇有关“绩效”主义的。。。

1. 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狼性文化”的恶果:索尼帝国的没落

狼性文化"的恶果与伟大企业帝国的没落


2. 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狼性文化是最好理解,也是最容易操作的,以团队为单位,以“业绩”为标准,适者生存,残忍而有效。

“把利益与成绩挂钩。团队人少了,就给涨薪留出大量空间。把腾出来的工资,加给留下来和新进来的有狼性的人。把兔窝变狼群,核心是把每头狼的利益与公司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激发狼性。”

那么以业绩作为衡量贡献的标准,优胜劣汰,有什么问题呢?

从1995年左右开始,索尼公司逐渐实行绩效主义,成立专门机构,制定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

这个曾经伟大的帝国,如今正江河日下。按照索尼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说法,正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绩效主义就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

如果外在的动机增强,那么自发的动机就会受到控制。如果总是说“你努力干我就给你加工资”,那么以工作为乐趣这种内在的意识就会受到抑制。今天的索尼职工好像没有了自发的动机,“挑战精神”消失了。“创造性”消失了。《参考消息/世界经济》曾采访索尼高层,就很好地诠释了狼性文化下绩效主义所带来的创造性消失。

人性文化与狼性文化都可以追求效率,团队协作和自发性,区别在于激发的手段。狼性更多的是依靠恐怖(被饿死,被淘汰的恐惧)与金钱,衡量的标准是“绩效”。而人性管理,更多的是依靠信任,包容和成功,与必然伴随而来的金钱,衡量的标准是“成就”。


3. 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下,残酷的末位淘汰,绩效机制到底对一个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你可以说这也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丛林法则,只有这样,这个狼群才会繁衍生息。那么试问下,那个受伤的狼是你本人,你又做如何感想呢?

从公司老板的角度来讲,你作为一个员工,需要赡养父母、妻儿,这与我又有什么关系,我只需要你做出业绩。

对于团队同事来说,你是否被淘汰也与我无关,我只需要你持续为团队项目付出,再付出。

索尼“绩效主义”的成果,绝对值得我们借鉴!

而文章中也提到谷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

在谷歌,工作就是生活,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成为创新意识的孵化器,造就了无穷的创造力!灵活的工作方式也是谷歌持续高速发展的秘诀之一。创新的意识还源自于灵活的小团队工作方式。。。

将有智慧有激情的员工针对关键问题,分成3~5人的小团队,扁平化的组织,以海量的计算资源和数据作为支持,同时允许工程师抽出20%的时间,根据兴趣自己确定研究方向。这是谷歌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

小团队的工作方式看起来平常,其实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在庞大的组织中,总有很多聪明人,他们可以轻松地找到“混”下去的方法,即便是复杂的“绩效考核”也对这类人束手无策。但是在有3~5人组成的小团队中,却容不得“聪明人”再浑水摸鱼,必须全力以赴才能被大家认可。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市值超越苹果,登顶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但在 Other Bets 部分的前沿项目中,共计损失36亿美元,谷歌依旧疯狂不止。谷歌“人本主义”的成果,我们也应该警惕!

是数学成就了谷歌 ~ 谷歌背后的数学。希望 Larry 别忘本啊!


4. 昨天阅读1小时


5. 累计阅读62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13 06:42:50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6-8-13 06:05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昨天阅读1小时 累计阅读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