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核心是什么?工业互联网是靠能源和电驱动的,所以这个背后其实是超越互联网的。因为到你连接的时候可以驱动设备,是不是可以帮他优化生产节奏,优化供应链?”在张雷的构想中,能源互联网的范畴超越工业互联网,从能源管理出发,远景能源可以深入到工业领域的互联网升级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所有的能量信息(分布式的产生、供应、储存、消耗)都可以通过网络互联,实时调配,当人们的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屋顶光伏、电脑手机等等都变成互相联网的一分子,每个人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指标和生活需求都能够被打通变成数字化坐标,每一秒的能源需求都被导向最有效的生产供给,未来会是什么样?
而为了实现这样玫瑰色的未来,远景的能源互联网版图上还需要补上不少缺失的拼图,比如张雷眼中“最为关键”的储能技术,还有在充电桩以外的更多样化的用能设备,Nest这样的家庭智能能源网路。在发电侧已经积累足够优势的远景,未来可能会加速资本的步伐来实现对用电侧的渗透。
“对于能源互联网而言,现在只是早期,仍处于一种非常同质化且能量密度比较低的状态,所有人都在向内核演进,都想变成星云,变成平台。未来能源互联网真正形成的一个关键标志是,有类似于大的恒星系一样的平台级的公司。”在张雷看来,目前抢滩“能源互联网”正处于百舸争流的阶段,而抢先奋桨的远景力争成为未来的平台级公司之一。
而互联网和通讯巨头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有万亿规模的财富盛宴,对于能源互联网上数据的争夺已经逐渐开始短兵相接。
阿里宣布与华为在逆变器上的竞争对手阳光电源展开合作,共同发布“智慧光伏云”,计划将数十万台的太阳能电站接入阿里云,腾讯也正在积极寻找和能源企业的合作机会。作为全球能源互联合作组织中唯一的一家ICT厂商,华为利用其自主研发的宽带PLC芯片,为电力行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ICT 解决方案。而在智能家居领域,苹果、谷歌、三星、亚马逊等巨头无一缺席。远景能源构想的能源互联网要想补上这一块拼图,就必须考虑未来如何与它们各自封闭的物联网系统协同共通。
虽然张雷口中的“90后”可再生能源在迅速改变能源结构的格局。中国政府计划,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要占比15%,到2030年达到20%。但在实际操作中,可再生能源一直面临着补贴滞后以及弃风弃光的困境。
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就提醒业界不要过分高估能源互联网的作用:“需求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清洁能源势必要挤压火电的市场空间,但源于自身成本较贵、运输距离、不稳定等原因,现实操作中,根本挤不动火电,弃风限电还要继续恶化。”皮尤研究中心调查也显示,中国仅有18%的民众认为“气候变化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比2010年的41%大幅降低。
除了德国、加州等能源转型先行的市场,美国、中国等地距离远景能源可以大显身手的“成熟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此过程中,远景如何能走好全球棋盘上的每一步,如何协同把控每一个市场的发展步调,如何吸纳融合其他的 “能源局域网”,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