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金融工程(数量金融)与金融衍生品
1717 1
2009-06-21
新闻来源:《新理财》2009-6-16
变化总是来得让人意外。如果说以前人们提到“衍生品”三个字,各方都对其充满了期待,并纷纷预测,它将开启一个新的金融时代,那么在现在的形势下,可能大部分人会把衍生品看作“洪水猛兽”,惟恐避之而不及。
许多缺乏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经验的公司,将眼看着失败的投资导致自己的利润烟消云散,甚至面临破产的境地。
尽管呼吁远离金融衍生品的消息还在耳边萦绕,但财政部、国资委等部委不断发出各种声音,还是让业界看到新的希望,对于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全新的认识,似乎为时不远。
金融衍生品一直伴随着各种期待和伤痛,孕育于漫长歧路,而今甚至被冠以“金融危机”的元凶。目前,没有人再敢对金融衍生品进行哪怕十分谨慎的推断,但是,对整个发展过程和原有概念进行反思和重新梳理的努力已经开始。
密集令
国内金融衍生品是观望和停滞,还是理性且稳健地发展?虽然国资委和财政部等部门频繁发出“密集令”,以警示衍生品的发展,但积极推动金融衍生产品的尝试的意图明显。
20094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政部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企业金融衍生品投资管理,根据企业主营业务发展需要,审慎从事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投资;健全企业内部金融衍生品投资控制制度,完善管理和决策程序,杜绝金融衍生品的投机行为。
无独有偶。早在两个月前,国资委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已经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各中央企业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和整改,并将各自的清理整顿情况于315日前向国资委做书面报告。
就在国资委发布通知的第二天,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 李伏安 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衍生工具高峰会上表示,监管部门从未改变支持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态度,但未来市场的发展应以基础性衍生产品为主,将杠杆率放在合适的范围内。
近日,国资委网站又披露,今年将对央企投资金融领域的总体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国资委副主任李伟表示,国企应是金融衍生品的使用者,而不是做市商。国企做衍生品业务,只能是为了规避风险,锁定成本,绝不能投机。2008年,东航、国航、 中国远洋 等央企衍生品交易亏损数百亿元,成为国有资本流失“出血点”。 而且,在28家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央企中,部分企业开展此项业务并未得到批准。
除了央企,地方国有企业也被列入监管重点。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投资金融衍生品出现亏损的地方国有企业只有深南电。
李伟强调,在此次会议后,地方国资委要对出资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投资金融衍生品的情况,如果发现不规范不合规的做法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防范国有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的风险。
目前,国资委负责监管138家非金融类央企,而地方国有企业主要由地方国资委监管。
银监会主席 刘明康 最近也提出,对投行推销金融衍生品要警惕,要分析推销企业和人员的利益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官方积极的表态和各种警示的“密集令”昭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之路不可逆转。
并非第二战场
“巨亏”成为近年来中国企业尤其是央企在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时的代名词,其根源到底在何处?
“本土缺失,客场不利”,这一制度性因素是巨亏的重要原因,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剑表达了他的看法。
党剑认为,我国境内衍生品市场建设和规划的问题,总体而言是“本土缺失”。对于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来说,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应该是企业日常经营的客观需求。但我国本土的衍生品市场发展不够充分,无论是从商品数量还是从衍生品种类上来讲都相对匮乏。
正因为我国本土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不充分,国内企业不得不去境外从事套保。譬如航油,由于国内市场没有相关期货品种,就只能去购买国外投资银行设计的产品。但是多数国内企业并不太熟悉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律和游戏规则,自然面临“客场不利”。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一种“零和游戏”,因此,在国际市场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我们处于明显的弱势,我国企业屡屡失利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21 22:08:50
关键是要自己制定游戏的规则,要不然还要吃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