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无论是在职考博还是本科生直博亦或是硕博连读,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谋一个好的前程。往往,做一名优秀的博士无疑奠定了好前程的基础。然而,怎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博士呢?今天小作就为那些即将踏入或计划踏入博士学习生涯的学子们做一简要分析。
一、脑洞大开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拥抱互联网并留意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脑洞大开的人。我所知道的一个教育圈里面的典型案例就是现在比较火的知识型网红—秋叶大叔。他就职于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职称。他就属于一位脑洞大开,收获颇丰的人。他身兼数职,但一样也干的不差。当然,他为此付出了太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多事儿干而且能够不断地拓展呢?因为他脑洞大开,脑洞大开思路就很多,加之他还是个行动派,他将好的思路付诸实践,当然就会有所得。当然,秋叶只是一个案例,诸如此类脑洞大开的人还有李笑来、李翔等等。
回到我们的博士学习上,有些同学确定课题后,苦于没有思路,不知道研究点啥。可能也有些想法,但是自己想的那点点子别人十年前就研究过了,再研究无非是重复工作,毫无任何创新。这个时候就需要培养自己的大脑,让自己脑洞大开,进而快速寻找好的研究点。然而,怎样才能快速找到好的切入点呢?一是求助于师兄师姐。如果正好师兄师姐非常牛,那么他/她随便给你指点一个研究点,就能节约你几个月的时间。二是靠自己。而如果他/她也不甚了解,不得要领,那就只能靠自己了。靠自己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呢?首先要大量的阅读文献,大量阅读文献有个小技巧,先泛读,了解这个领域都有哪些学者在做,做的比较好。然后以其中的几位大牛学者为线索,去阅读他们和他们整个研究团队的文章,尤其是最近召开的业界会议有没有他们的文章,对于他们而言,往往会议文章里面会提出很多新思路。通过研究他们整个团队的文章可以了解该团队在向哪个方向研究,试图解决哪些问题。有些研究是和制度及商业模式相关的,如果国外的研究放到我国就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他们的方法加以修改和完善用来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也算是西为中用,算是应用创新。三是靠专家指点。除以上两种方式外,也可以与本校或外校领域内专家进行交流。去寻找那些没有解决但大家又都很想解决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你必须有一定的基础,也看过不少文献,可以和专家在一个水平上互动。否则,即使人家给一个好点子,你根本理解不了,也是白费功夫。
当然,在获得切入点后,等研究完毕并解决实际问题后,就要顺藤摸瓜,举一反三了。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非常复杂,我们所研究的问题都是不断简化后的研究对象,这个时候就要逐步靠近实际,不断加大研究对象的复杂度,沿着第一个切入点,不断扩充,这样就进入了深度的研究状态,不愁没有思路,也就是标题所说的,脑洞大开了。
二、忍受寂寞
优秀的人往往是寂寞的,优秀的博士就更寂寞了。当你下定决心做优秀博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与寂寞为伴。因为你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到科研学术上,而且与你能够深度交流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当别人看电影时,你在看文献;当别人打游戏时,你在写论文;当别人放假时,你在做实验;当别人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你接到了国外期刊的修改通知,你年都不过了。同时,你陪伴家人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这些都是要做一名优秀博士必须面对的事情。有一些学科,研究的人比较多,还可以在国际会议上进行广泛的交流。但有些学科,穷其整个国家,研究的人都非常少。那么,就要学会与寂寞为伴。如果毕业后到技术密集型的单位工作,那么你就很平常也很正常,因为周围的人也很爱学习,彼此之间交流的话题也比较多。然而,如果没有去技术密集的单位,而是去了行政型的单位,你就会是一个异类,别人会不理解你为何博士毕业了还要学习。因为你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是下班后看电视打游戏,唯独你一个人在学习,理所当然你就会被别人当作异类,而且大家会觉得你读书读傻了。
从我自身成长的经历来看,我试图说服过很多人去做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包括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有陌生人,但没有一例奏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学习,喜欢奋斗。当你越努力,你就会到比例越小的那部分群体当中,因而也会越孤独,越寂寞。也只有忍受寂寞,耐得孤独,才能有所大成。
三、善于合作
现在的世界和社会的发展早已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时代,学科分的越来越细,任务分工也越来越细。很多研究和工作靠自己独立完成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些则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而如果在不同的环节都能把任务分配给合适的人,那效率就会成倍提升。因此,做一名优秀的博士,要学会合理计算各种成本,这样才能高效,更要学会有效地整合资源,使得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以秋叶为例,他就属于一个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的人,如果靠他自己独立运营几个微信公众号,再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出书,还要上线公开课程,那早就累死了,而且做出来的公开课程也未必质量就高,也未必会有那么多人去买。
因此,做一名优秀的博士首先要从论文的合作开始去学习合作,学习整合资源。合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很多博士未必能找到合作者。合作必然涉及到利益的均衡,芥蒂的消除,如果达不到这两点基本上不可能。跨单位的合作还涉及到导师之间的关系协调,数据的使用等等问题。只要有一个环节谈不好,合作必然是失败的。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自己去悟、去探索,去实践。
综上所述,做一名优秀的博士要脑洞大开,要忍受寂寞,要善于合作。当你能达到一名优秀博士的要求时,无论在科研岗位还是其它岗位,都将会继续做优秀的一份子。
来源:考博圈, 作者: 张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