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如果只是把原本在国内的产品、服务转移到海外并不断复制,将很难取得成功。
2016年8月11日 丝路智谷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梁海明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历史上,中国企业从未有过今天如此多的现金,它们坐拥现金超过1.2万亿美元。这种新闻听到民众的耳中可能是音乐,但在不少中国企业耳中的却是警钟,现金大量囤积意味缺乏投资目标,找不到花钱理由。
这是个不再拼四处抢钱,而是拼四处砸钱的时代。不少企业甚至已经陷入想砸钱却无处可砸的困境。在中国国内,随着中国政府去产能、调结构政策的加紧落实,加上产能过剩导致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下滑,投资回报率随之下调,同时人力、环保和资金等成本仍然高涨,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低迷。
对此,不少中国企业把投资目标对准海外市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大力鼓励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和资本输出。当前,虽然中国企业“走出去”热情高涨,但在调研中发现,众多企业面临到海外市场投资什么、如何布局、该采取什么投资策略的困惑。
首先是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应该投什么,海外到底哪些项目、哪些领域有前景、值得投?这是我最经常被企业负责人询问的问题。要消除这一迷惑,企业需要至少把握两点,一是国际经济的大趋势,二是国际市场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