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经济学论坛 三区
›
农林经济学
精细密集农业
楼主
真情依然
1903
1
收藏
2009-06-23
中国应发展精细密集农业
王征兵
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以下困难:
1
.近
20
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
800
万亩,递减速度为
0.5%
,相当于每年减少了一个青海省或两年减少一个福建省的耕地,而且减少的多是城郊村旁的优质耕地。长此以往,农业何以存续和发展?
2
.
20
余年来,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为
1500
万人,死亡人口为
500
万人,每年净增加人口
1000
万人。据人口专家预测,这样的增加速度,要持续到
2030
年,届时中国人口总数将达到
16
亿人。耕地减少,而粮食的需求因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人地矛盾如何解决?
3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肉、奶、蛋的需求水平会向发达国家靠近,这需要更多的粮食和饲料进行转化,从而会加剧农产品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4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因而对农业不可能有太多的投资。而农户由于不很富裕,也不可能以较多资金投向农业生产。所以我们不可能以大量资金的投入来发展农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农业的出路何在?
5
.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曾通过农转非、乡镇企业、进城做工等形式向工商和服务行业转移,然而城市和乡镇企业接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约束。实践证明,现在仍然供给大于需求。所以在农业内部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便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如何吸收,是一个急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便是实行精细密集农业。
精细密集农业,就是更充分地利用土地、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社会资源,对农业进行精细的操作和密集性经营,从而有效地利用空间和时间,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精细,是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充足的特点,对农业实行精细的照料和操作,对农产品进行精细的加工,以多投入劳动来谋求农田单产的提高和农产品的优质化。
密集,是针对我国人均耕地少的特点,对单位面积上的农作物实行劳动力、技术、资金的密集和时空的密集。劳动力、技术、资金的密集是谋求高产出。在目前资金紧缺的条件下,我们强调劳动和技术的密集,依靠多投入劳动和技术求得单产的提高。技术的密集着重强调推广各种高效益技术。如,黑龙江讷河县通过改进种植方式取得显著成效:①小麦种植由一次播种改为交叉或错行重播,提高经济效益
43.9%
;②大豆种植由“羊拉稀”改为
30
公分平播,提高经济效益
50.6%
;③水稻种植由“漫撒子”改为早育稀植,提高经济效益近
3
倍;④甜菜种植由直播改为纸筒育苗移栽,提高经济效益
24.8%
;⑤瓜菜种植由露地栽培改为地膜覆盖,提高经济效益
3.3
倍。时空密集,指的是向空间的伸发和时间的紧续。向空间的伸发,从竖的方面来说,指的是立体分层经营;从横的方面来说,指的是农业应向可以利用而尚未利用的滩淤、荒山、荒坡和家庭院落伸发。时间的紧续,就是充分利用生长期和光照。既然我们不能任意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也不能将一年的时间任意延长,那么,我们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农作物和其他农事活动。如在上茬作物未收获时,下茬作物已经种上了,以免两茬作物之间有时间间隔而误了生长期。如陕西省汉中市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通过此种方法,将蔬菜由一年的三至四熟提高到五至六熟。时间紧续就是提高复种指数,实质上是更有效地利用了时空。
精细密集农业是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丰富农业生产活动的内容,扩展农业生产的空间,并以此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精细密集农业是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特点提出的。它的推广,(
1
)可以为城乡剩余劳动力在土地上找到出路;(
2
)把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推向新高度;(
3
)为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推广提供需求;(
4
)通过新的农业生产活动内容,扩展农业生产活动空间,为社会提供种类繁多,品质优异的农产品。
精细密集农业是根据中国国情提出来的,发展精细密集农业是中国农业的必然选择。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纽约人
2009-9-21 15:49:40
I will to read if I have time.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请问: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有何新理论么?
“农村剩余劳动力”讨论1:转移的有效方式
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个模型探析
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个模型探析
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镇化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最低工资上升的对策选择
危机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与对策
【学习笔记】发展经济学 姚洋 第五章 剩余劳动力和二元经济结构
栏目导航
农林经济学
爱问频道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版
休闲灌水
商学院
热门文章
【全美经典】离散数学
understanding climate change perceptions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数据、报告(2005-2023年) ...
【同程商旅】中国企业出海差旅研究报告
“十四五”能源发展成就报告
智算无界AIDC的超越和重构2025
当社科基础理论重大理论发现的时候
【10+指标】2007-2024年上市公司污染物排放 ...
2025年我国医药航空冷链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 ...
是相信人工智能?还是否定人工智能?相信就 ...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