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097 2
2004-11-28

新闻来源: 北京晚报 于 November 27, 2004 09:11:14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25日下午应邀在外交学院发表题为“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主题演讲时明确表态,京沪高速铁路将不会采用磁悬浮技术方案。

据北京晚报报道,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中国第二大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到底该采用磁悬浮还是高速轮轨技术,各方面对此的争论已有数年之久。

据报道,规划中的京沪高铁全长1300多公里,如果采用轮轨技术,时速可达250到300公里,全程约需4到5个小时,总投资约1300亿元人民币(下同);如果采用磁悬浮技术,时速能达450到500公里,从北京到上海不用3个小时,耗资将高达4000亿元。徐匡迪表示,虽然上海的磁悬浮列车运行情况很好,但京沪铁路长达1300多公里,还要跨越很多河流,采用磁悬浮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此外,磁悬浮的方案在技术上虽很先进,但是投资很大,而且对工程的质量要求很高,目前同样长度的磁悬浮铁路在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商业化例子。

据悉,京沪高铁方案吸引了法、德、日三国厂家,三家各有所长,经过激烈竞争,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最终成为最大赢家,获得1000亿元大单。

徐匡迪还透露,虽然京沪高速铁路不会采用磁悬浮,但上海到杭州170多公里的高速铁路准备采用这种技术,建成后,从上海浦东机场到杭州只需时26分钟。谈到日本磁悬浮技术与德国技术之间的差异,徐匡迪说,日本用的是超导材料,成本很高,而德国采用计算机轮流送电的技术,成本较低,所以上海的磁悬浮选择了德国技术。

京沪高速铁路从项目论证至今,已有10年历史。

早在1994年,当时的国家计委、科技部、经贸委、铁道部等4部委联合提出了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初步方案,希望尽早修建京沪高速铁路。

1997年3月,铁道部向国家计委正式上报了《新建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项目建议书》。

1998年,朱镕基总理提出是否可以采用磁悬浮技术,之后出现了“高速轮轨派”和“磁悬浮派”之争。

2004年1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会议接受了与会专家提出的京沪高铁弃用磁悬浮、采用轮轨技术的建议。

德、法、日3国为此项目展开了激烈争夺。专家认为,最终的决定因素只有两点:价格和技术转让。从中国高速铁路长远发展来看,后者才是最关键因素。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在技术转让方面是极其保守的。另外,日本在向中国推销其新干线技术时,遭遇了强大的民意阻碍。专家认为,政治考虑也是国家决策中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最不稳定的一个变量。政治因素虽不是绝对因素,但肯定不会排除。

中国铁路计划明年下半年第6次提速,目标是时速200公里,日德法在此项目上竞争激烈。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京沪高铁的“预热”。与上千亿元人民币的京沪高速铁路的超级大单相比,这次提速的竞标显然属轻量级。然而,这将是日德法在准高速铁路建设中的第一次“遭遇战”,对今后的京沪高铁项目归属有重大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11-28 08:27:00
这也说明现在民意还是有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9 18:38:00
哈哈。真的是民意有用。还是那是个巧合。上海的那段磁悬浮听说就是因为某些人为了受贿洗钱而浪费造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