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6108 71
2016-08-27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每日签到及奖励:

1.须在当日主题帖下回复(昨日阅读时间与累积阅读时间)及算签到。(例如昨日阅读时间1小时,总阅读时间30小时
2.有效签到即奖励10论坛币(非当日为无效签到
3.回复内容包含所有5条者,且思考点评感想优秀,最高奖励100论坛币
4.所有5条者】可加入充实计划群组分享深度信息

充实计划理念与目标:
投资的眼光,视野和格局需要海量理论及实践积累,而阅读是所有基础的基础
团队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在每天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阅读有价值的信息



所有5条,回帖参与内容可以包含: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小时计算,如0.5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小时计算,如20小时)







想成为巴菲特或比尔·盖茨?你得先跟上大佬们的阅读节奏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
再一次,我想跟在座的年轻人共勉:每个周六,你可以选择看美剧,也可以选择学习。如果你学习,两天后的周一,你不会很快的就在工作中出彩,你的老板也不会知道你花了整天的时间学习,更不会夸奖你什么。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证明你在努力学习。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每个周末都这样努力工作,持之以恒,你会发现你已经突飞猛进。我认为,学习是一件几乎没有短期回报的事,但是从长远来看,回报却是非常丰厚的。
我阅读很多材料,也花很多时间和很多人交谈。我觉得两个最有效的学习、获取信息的方法是阅读和同专家交谈。所以我会花很多时间做这两件事情。在我的kindle上有不到一千本书,我大概已经阅读了其中的2/3。

在百度,我们有阅读小组,在那里,我们可以每星期读半本书。我试试上参加了两个这样的阅读小组,在每个小组里都会每星期读半本书。我想我是唯一一个参加了两个阅读小组的人。我每周六下午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独自在家阅读。
当我和研究人员,或是想创业的人交谈时,我告诉他们如果你不断地阅读论文,每周认真研究六篇论文,坚持两年。然后,你会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对你长期发展一个极好的投资。

但这种投资,比如你花整个周六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没有人会赞扬你。而且很可能你在周六所学的东西对你在接下来周一的工作没有什么帮助。我们很少会从这些投资中得到短期回报。但这却是很好的长期投资。确实,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研究者,就要大量阅读。

人们通常用意志力做这些事情,但不起作用,因为意志力会耗尽。我觉得,人们喜欢创造习惯,比如每周都努力的学习工作,这是最重要的。这些人才是最可能成功的。
学习很少有短期成效,但如果你决心做研究或者做工程, 而且你并不是只做一个周末,而是每周如此往复,坚持一年,你把每个周末都花在学习文献上,那么一年之后,你将收获巨大。所以,我认为, 自我进步的途径就是博学研究,因为你日复一日的坚持学习,并不是仅仅持续一周或一个月,而是一年,甚至两年,那么在这段时间之后,也许是几个月或者一年,你就可以把一些东西学得非常透彻了。
第二点,特别是当你还年轻的时候,不要去试图预估投资在你自己未来教育中的价值。

我定义的「年轻」是任何在100岁以下的人。

任何你所学习的东西都能够在数十年后给予你回报。但这并不容易。一旦你离开了学校,投资于学习的时间在短时间内几乎很难看到明显回报。没有老师会站在你身后给你一个分数评语或者督促你继续用功。但是如果你肯自我激励或者保持阅读的习惯,继续跟自己的想法较劲,和能够让你获益的人保持沟通,那么在数年之后你可能会成为在特定个人领域学习之中的佼佼者。

学习的过程也会帮助你决定真正该从事什么,当你看到了足够多的关于别人如何改变世界的实例,你也会得到更多灵感来启发自己如何去改变世界。

做一个简单总结:即使并不容易,但还是应该坚持在学习中探索,同时积极寻找一种能帮助整个人类的事业,并投身其中。



这条路可以走通【充实计划】【想成为牛人】
活下来【投资人】
A股的未来由正能量者创造
在这崩盘时刻想对大家说的话【投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8-27 07:18:1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27 07:18:17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6-8-27 07:17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昨日阅读一小时,共计12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27 07:19:32
等更新啊!!现在不打卡今天就没机会了!终于!

1. 海德的1篇翻译文章《摘下德国的小绿帽看看》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12053424686183#_0

2. 可再生能源的增加并不是市场作用的结果,风力和太阳能并不是通过价格优势而战胜化石燃料的。为了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柏林必须通过强制价回购政策(feed-in tariffs)对其进行补贴。这种补贴政策实质上为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厂提供了入网特权,并且让他们能在很长时间内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售电。这类强制价回购政策的成本被转嫁到德国消费者身上,他们的电费账单上因此增加了一种绿色附加费。
廉价能源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昂贵的电费则可以被看作是加于贫困家庭身上的一种累退税。电费账单因为绿色附加费而上涨一倍,这一点上层阶级家庭可能不会注意到,因为电费在他们的每月开支中只占到很小一部分,但对于工人阶级家庭而言,持续支付这种生态附加费的累积后果则非常大。
而这在“能源转型”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还只是个开头。就其性质而言,风能和太阳能都只是间歇性的能量来源,只有刮风或出太阳的时候才能给电网供电。这对电网运营企业来说是个大麻烦,因为社会需要其电力供应稳定可靠,这一点至关重要。
另外,相较于燃煤或燃气发电厂或者核电站(下文再详述),风力发电厂和太阳能发电厂一般都更小、更多。这些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不稳定,以及更为分散的选址,都对输电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德国虽然一直在刺激绿色能源发展,但并没有同步更新其电力输送网络。
不难预料,这必定是个麻烦事。跟几乎任何新建能源项目都会遭遇的一样,邻避一族首先出来阻扰。为了将电力从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海边的离岸风力发电厂往南输送,需要修建高压输电线,而这在德国遭到了各地方社区的猛烈抵制。
电网问题还越过国界,影响到了德国的邻国。为了保护各自的电网抵御大风或烈日天气里来自德国的电压突增问题,捷克共和国和波兰都已经花费了数亿美元。捷克驻欧盟的常任代表Martin Povejšil去年夏天就说:“如果北欧刮大风,我们有体会,我们会停电。”
在扭曲的绿色逻辑的古怪推理之下,德国的“清洁”能源转型还包括关闭该国唯一的零排放基载(即稳定可靠)电力来源——核反应堆机组。因2011年福岛事件爆发,这一举动得以加速,尽管德国跟日本不同,并不位于任何地质构造边界之上,因此也并不面临日本这一岛国所面临的任何类似环境挑战。
不管你认为柏林作出停止核能发电的决策是出于恐惧还是出于对愚蠢的环保主义者(他们从来都在偏执地反对核能)的可耻政治迎合,最终结果都很明白,那就是清洁电力变少了,而损失的发电量绝大多数又是由各种化石燃料中最脏的一种来填补的,那就是煤——而且不仅仅是普通的煤,而是这类乌黑矿石中最脏的一种,叫做褐煤。
柏林意图将“能源转型”政策树立为全世界的典范,而且无可置辩实现了这一目的——十年前,如果有人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速度会有实际这么快,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但是,德国的样本并不是正面的。对于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来说,它更像是一则警示寓言,提醒他们一旦让环保主义偏见主导战略性能源规划会有什么后果。
3. 自己的感悟:

本文主要是谈论,德国在关闭核电站为前提的条件下,为增大清洁能源份额却不得不面临更多的问题。首先是引进新能源的高成本分摊给民众负担;其次是新能源的供给并不能人为地控制,相反依靠大自然的脾气,因此供给量不稳定;再次新能源的传输需求相应的电网建设,然而ZF只是单方面地宣传引进新能源,电网传输却没能齐头并进;另外,因为新能源供给量不稳定,遇到极端狂风或者长期日照使得供给电量极具增加,储存和传送突增电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当供给量不足,只有增加燃烧褐煤来满足电量消耗,在扭曲的绿色逻辑下放弃相对安全环境友好的核电,打着清洁能源转型的口号,实际上造成更大的污染。

4.今日阅读时间: 0.5小时。
5. 累计阅读时间: 11.5 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27 07:21:44
Color∮ul 发表于 2016-8-27 07:19
等更新啊!!现在不打卡今天就没机会了!终于!

1. 海德的1篇翻译文章《摘下德国的小绿帽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27 07:22:57
可以选择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