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4769 6
2005-10-02

在显示偏好理论中,有四个假设:

假设A:人们的偏好在观察期内保持不变,且具有一致性。即若A>B,就不能有B>A;

假设B:人们的偏好具有传递性。即若A>B,B>C,就会有A>C;

假设C:偏好具有凸性。即对于消费者的任何两个偏好组合A和B,这两个组合的加权平均所形成

的新的偏好组合均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组合。

假设4、消费者作为理性的人始终追求其效用最大。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不满足这四个假设,而是只满足假设3和假设4;

举例如下:

在半年前,价格为2000元,我的组合为一个手机和2000斤粮

食;那么现在由于出了三星Anycall-200而售价仅仅为1800元,原来的三星Anycall-100手机降价

为800元。

我的问题在于,现在的2000斤粮食和三星Anycall-100的组合对于我的满足程度和半年前相比,

大大的降低了,因为半年前对我来说,三星Anycall-100它还是炫耀性商品,现在确成为了普通商

品。那么这种条件下,显示偏好理论该如何修订或应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2 20:04:00

回复

如果偏好发生了改变,那么经济学就需要重建一个模型来解释。你说对物品由普通品变成炫耀品,这是偏好发生了改变。因此你的问题不是构成挑战,而是另一个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 20:05:2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 20:08:00

超级版主,我知道是另一个问题,但我的问题正是在于:如何解决我提出的问题,如果

政府遇到这样的事,进行补贴的依据是什么?即建立什么样的数学模型才可以求出合理

的补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3 07:53:00

显示偏好公理:消费束x“显示偏好甚于”y,则y不能“严格直接显示偏好甚于”x。

设消费者对于价格p*,选择了消费束x*。如果p*x*>=p*x,则称x*“直接显示偏好甚于”x,可记作x*Rdx。如果p*x*>p*x,则称x*“严格直接显示偏好甚于”x,可记作x*Pdx。如果x*Rdx1,x1Rdx2,…,xnRdx,则称x*“显示偏好甚于”x,可记作x*Rx。

用符号表达显示偏好公理即x*Rx=>not xPdx*。

“显示偏好”与“显示偏好公理”是两个概念,正如“偏好”与“偏好的理性”是两个概念。前面“假设A、假设B”是“理性偏好”的定义(或公理),而不是“显示偏好公理”的表述。

有关“价格变化”的分析是“比较静态分析”,正如“价格-消费线”一类的分析。如果了解比较静态分析,就可以做出分析。不需要修改显示偏好公理(为了“解释现象”而先想到“修改公理”而不是保持公理的简单与一致,对理论分析的帮助并不大),因为每一个要比较的静态,都可以满足“显示偏好公理”,只是“偏好”可能变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3 08:00:00
政府遇到这样的事情,最好还是少管为佳,尤其(除了特定的情况)政府不要人为变动价格。因为政府与公众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与博弈,政府如果没有充分的把握(比如了解公众中每一人的效用函数),往往会“南辕北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3:05:16
既然第一种假设是偏好在观察期内不变的,你对手机的偏好在一定时间内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不属于第一个静态假设下的分析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假设是需要修正的,因为这实际上是一个偏好变化的消费行为选择问题。也就是说,新增了偏好改变后的消费行为的问题,不再是以前的问题。
显示偏好做为一个消费行为分析框架,往往是静态的,短期的。因为它假定偏好是在观察期不变的。
对于偏好变化的消费行为分析,你需要通过时间偏好或者禀赋效应等相关理论来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