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938 6
2009-06-24
            价值计算公式在一般均衡分析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一般均衡的求解和证明问题,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价值与价格,劳动时间,收入,一般均衡

    一、引言

        1.通过前面的“效用的量化”一文(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66590-1-1.html),我们已经得到物品的效用或人对物品的需求的表达式为:
        U = D/T0
    其中T0 = 24小时,是需求量最基本的计时单位或周期。D为一个人对某种物品的在一天(24小时)中的实际需求量,可以认为是当下的常量。U就是物品的效用或人对物品的需求的表达符号,也具有当下常量的性质。
        2.通过前面的“生产的量化”一文(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69685-1-1.html),我们已经得到一个人的生产能力的通用表达式为:
        M = Q/T
    其中Q代表物品的名称和数量,T所代表的就是全要素时间。
        3.通过前面的“价值的计算方式”一文(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69983-1-1.html),我们已经得到了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V = U/M
    其中U就是需求,M就是生产能力。
       4.通过前面的“价值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数学证明”一文(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74279-1-1.html),我们已经得到几个重要的结论,要想使得每个人的劳动时间相等和收入相等,在生产各种物品的人数安排上必须做到:
       N1:N2:……:Nn = V1:V2:……:Vn
   其物品数量的交换比为:
       A1:A2:……:An = 1/V1:1/V2:……:1/Vn
   按需求量的交换比为:
       D1:D2:……:Dn = V1:V2:……:V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24 11:28:20
        二、劳动能力和需求相同的例子

       我们研究一个类似于实验室的例子,这也相当于一个比较理想的事实,以此来分析价值计算公式在一般均衡分析中的运用问题。也可以认为这种例子是一个相对比较“静态”的社会,其中不是与时间无关,而是暂不考虑储备以及扩大生产等实际问题,也暂不考虑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即这种社会是不受任何自然灾害、投资变动以及所有权归属等意外因素的影响的。同时我们也暂不考虑有关子女的抚养问题,即人口是不变的且都有劳动能力。
        假设有一个N个人的社会,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完全相同,需求相同,劳动能力(即生产任意一种物品的生产能力)相同。再假设这个社会只有米、菜、柴、盐四种物品,代表着柴、米、油、盐这些生活中最为常用的物品或者说是生存的必备条件。
再设每个人每天对每种物品的需求分别为:
        1斤米/24小时,
        2斤菜/24小时,
        3斤柴/24小时,
        0.01斤盐/24小时。
       每种物品的生产能力分别为:
        4斤米/8小时,
        8斤菜/10小时,
        12斤柴/4小时,
        0.04斤盐/2小时。
        每个人只负责生产一种物品,并且可以认为生产是连续的(考察时间越长连续性越强)。
       (一)产量
        因为每个人每天对每种物品的需求分别为1斤米、2斤菜、3斤柴、0.01斤盐,所以可以得到N个人每天对每种物品的总需求分别为1N斤米、2N斤菜、3N斤柴、0.01N斤盐。在正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必须生产出这些物品,因此可以得到一天的每种物品的总产量分别为(产量不足或过剩以及需求变动的情况另外讨论):
       1N斤米,
       2N斤菜,
       3N斤柴,
       0.01N斤盐。
       我们用符号Yn表示总产量,则可以得到:
       Y米 = 1N斤米,
       Y菜 = 2N斤菜,
       Y柴 = 3N斤柴,
       Y盐 = 0.01N斤盐。
      (二)价值和价格
        根据价值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每种物品的价值分别为:
       V米 = U米/M米
               = (1斤米/24小时)/(4斤米/8小时)
               = 4/48,
       V菜 = U菜/M菜
               = (2斤菜/24小时)/(8斤菜/10小时)
               = 5/48,
       V柴 = U柴/M柴
               = (3斤柴/24小时)/(12斤柴/4小时)
               = 2/48,
       V盐 = U盐/M盐
               = (0.01斤盐/24小时)/(0.04斤盐/2小时)
               = 1/48。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每种物品按使用价值的交换比为:
        1斤米:2斤菜:3斤柴:0.01斤盐 = V米:V菜:V柴:V盐 = 4:5:2:1。
       当然,这是物物交换,存在着相互对应以及携带、使用时间不同步等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要确定一种或几种中间物,尽量减少交换中的交叉次数,免去不必要的麻烦,这就是采用货币交换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用一定数量的货币来代表一定数量的物品,这就是所谓的价格,各种物品的交换比就可以用货币的数量比来表示。
        例如,我们选盐为基准交换物品,取0.01斤盐为一个货币单位,名称叫一文,形式为一定重量和大小的一个铜板,即相当于0.01斤盐 = 1文(一个铜板)。这样就得到了盐的价格为:P盐 = 1文/0.01斤盐。因为D米:D菜:D柴:D盐 = V米:V菜: V柴:V盐,而D米/1文:D菜/1文:D柴/1文:D盐/1文就是价格比的意思,所以可以得到P米(D米/1文):P菜(D菜/1文):P柴 (D柴/1文):P盐(D盐/1文) = V米:V菜:V柴:V盐 = 4:5:2:1,且每种物品的价格表示方式应该是文/1斤米、文/2斤菜、文/3斤柴、文/0.01斤盐,进而得到具体的价格分别为:
       P米 = 4文/1斤米,
       P菜 = 5文/2斤菜,
       P柴 = 2文/3斤柴,
       P盐 = 1文/0.01斤盐。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用价值来直接规定价格,意思和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取1/48价值为一个货币单位,名称和形式同上,即1/48价值 = 1文,所以可以得到盐的价格为:P盐 = 1文/0.01斤盐。又因为P米:P菜:P柴:P盐 = V米:V菜:V柴:V盐 = 4:5:2:1,所以我们可以得到每种物品的价格分别为:
        P米 = 4文/1斤米,
        P菜 = 5文/2斤菜,
        P柴 = 2文/3斤柴,
        P盐 = 1文/0.01斤盐。
       (三)工资
        既然物品的交换已经用货币化的价格来表示,那么人们的收入也应当用货币化的方式来表达,这就是所谓的工资。
因为收入 = 产量×价格,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收入就是工资,所以工资 = 收入/劳动时间。又因为产量 = 生产能力×劳动时间,所以可以推导出工资的简便计算公式为:工资 = 生产能力×价格。我们用符号W代表工资,用Wn = Mn×Pn表示工资的计算公式,带入具体的数据,可以得到生产每种物品的工资分别为:
        W米 = M米×P米 = 2文/小时,
        W菜 = M菜×P菜 = 2文/小时,
        W柴 = M柴×P柴 = 2文/小时,
        W盐 = M盐×P盐 = 2文/小时。
        生产每种物品的工资是相同的,这也证明了这种生产和交换是很公平的。
        (四)生产安排、劳动时间和收入
        设生产米、菜、柴、盐的人数分别为N米、N菜、N柴、N盐,因为生产者之比与价值成正比,所以可以得到:
        N米:N菜:N柴:N盐 = V米:V菜:V柴:V盐 = 4:5:2:1。
        因此生产每种物品的人数分别为:
        N米 = 4N/12,
        N菜 = 5N/12,
        N柴 = 2N/12,
        N盐 = 1N/12。
        因为总产量 = 生产能力×总劳动时间,所以总劳动时间 = 总产量/生产能力。我们用符号TNn代表总的劳动时间,则总劳动时间的计算公式为:TNn = Yn/Mn。因此可以得到生产每种物品的总劳动时间分别为:
       T米 = Y米/M米 = 2N小时,
       T菜 = Y菜/M菜 = 2.5N小时,
       T柴 = Y柴/M柴 = 1N小时,
       T盐 = Y盐/M盐 = 0.5N小时。
       我们用t米 、t菜 、t柴 、t盐分别表示生产不同物品的每人每天的劳动时间,因为每人劳动时间 = 生产该物品总劳动时间/生产者人数,用tn = Tnn/Nn表示这一计算公式,所以生产每种物品的每人劳动时间分别为:
        t米 = T米/N米 = 6小时,
        t菜 = T菜/N菜 = 6小时,
        t柴 = T柴/N柴 = 6小时,
        t盐 = T盐/N盐 = 6小时。
        我们用符号E表示收入,因为收入 = 工资×劳动时间,可以用公式En = Wn×tn表示,所以生产每种物品的每人收入为:
        E米 = W米×t米 = 12文,
        E菜 = W菜×t菜 = 12文,
        E柴 = W柴×t柴 = 12文,
        E盐 = W盐×t盐 = 12文。
        因为每人每天的劳动时间是相同的,工资也相同,所以生产每种物品的每人收入理应相同。由于每人的劳动时间和收入都相同,因而这充分反映出其生产和交换是完全公平的。由此也可以证明,具有稳定的需求与供给基础的一般均衡确实存在。
       (五)货币发行量
       我们用符号mn代表货币发行量,用符号vn表示物品的交易间隔天数,按照原有的价格标注方式货币/量,就可以得到一个计算货币发行量的公式:货币发行量 = 价格×总产量×交易间隔日期,即mn = Pn×Yn×vn。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一天一交换,每人只需12文就可以了(总的货币发行量为12N)。这样交换固然可行,但很不实际,同样也有不方便之处。实际的交易间隔日期总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有的间隔得要长一些,有的间隔得要短一些,完全取决于物品的性质和实际需要。
       我们假设各种物品的实际交易间隔天数分别为:v米 = 180天、v菜 = 3天、v柴 = 10天、v盐 = 30天,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每种物品的货币发行量分别为:
        m米 = P米×Y米×v米
                 = (4文/1斤米)×1N斤米×180
                 = 720N文,
        m菜 = P菜×Y菜×v菜
                 = (5文/2斤菜)×2N斤菜×3
                 = 15N文,
        m柴 = P柴×Y柴×v柴
                 = (2文/3斤柴)×3N斤柴×10
                 = 20N文,
        m盐 = P盐×Y盐×v盐
                 = (1文/0.01斤盐)×0.01N斤盐×30
                 = 30N文。
        设总的货币发行量为m,则
        m  = m米+m菜+m柴+m盐 = 785N文。
        如果交易间隔天数发生了变化,其所需发行的货币就要相应发生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11:28:49
        三、n种物品的生产与交换的基本关系

        把上面的例子扩展到n种物品,并且都用符号表示,我们就能得到n种物品的生产与交换的基本关系。
        假设有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这个社会共有N个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相同,生产能力相同,消费需求也相同,都从事生产。再假设共有n种物品,相对应的每个人对各种物品的需求分别为:U1 = D1/T0,U2 = D2/T0,…… ,Un = Dn/T0,各种物品的生产能力分别为:M1 = Q1/T1,M2 = Q2/T2,…… ,M n = Qn/Tn。
       (一)产量
       根据上面的假设,我们可以得到每天对各种物品的总需求分别为:N×D1、N×D2、…… 、N×Dn。假设按正好满足需求生产,则各种物品的总产量分别为:
       Y1 = N×D1,
       Y2 = N×D2,
       …… ,
       Yn = N×Dn。
       (二)价值和价格
       根据价值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各种物品的价值分别为:
       V1 = U1/M1,
       V2 = U2/M2,
       …… ,
       Vn = Un/Mn。
       取Dn或Vn为货币基准,用符号[¥]来表示,单位为1(货币单位),即Dn = 1[¥],或Vn = 1[¥],则Dn的价格为:Pn = 1[¥]/Dn。因为D1:D2:……:Dn = V1:V2:……:Vn,而D1/[¥]:D2/[¥]:……:Dn/[¥]就是价格比的意思,所以可以得到各种物品的价格比为P1(D1/[¥]):P2(D2/[¥]): …… : Pn(Dn/[¥]) = V1:V2:……:Vn,且价格的表示方式应该分别是[¥]/D1、[¥]/D2、…… 、[¥]/Dn,所以得到各种物品的价格分别为:
       P1 = V1/Vn[¥/D1],
       P2 = V2/Vn[¥/D2],
       …… ,
       Pn = Vn/Vn[¥/Dn]。
       (三)工资
       根据计算工资的公式Wn = M n×Pn,可以得到生产各种物品的工资分别为:
       W1 = M1×P1 = D1/T0×Vn[¥/D1],
       W2 = M2×P2 = D2/T0×Vn[¥/D2],
      …… ,
      Wn = Mn×Pn = Dn/T0×Vn[¥/Dn]。
      其中T0常数,Vn为定值,Dn×[¥/Dn]是等价的,都等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工资都相等:为1/T0×Vn[¥/小时]。这说明工资就是国民平均劳动时间所得的计算标准,再乘上劳动时间就能得到每个劳动者的平均收入。工资的多少与基准价值的大小成反比,其数量与基准价值的货币化有关。
        (四)生产安排、劳动时间和收入
        因为生产人数之比与价值成正比,所以生产人数比为:
        N1:N2:……:Nn = V1:V2:……:Vn。
        设Vs = V1+V2+……+Vn,则生产各种物品的生产人数分别为:
        N1 = N×V1/Vs,
        N2 = N×V2/Vs,
        …… ,
        Nn = N×Vn/Vs。
        生产各种物品的生产人数与其价值有关,与各种物品的价值和有关。
        根据计算总劳动时间的公式TNn = Yn/Mn,可以得到生产各种物品的总劳动时间分别为:
TN1 = Y1/M1,TN2 = Y2/M2,…… ,TNn = Yn/Mn。
        根据计算每人劳动时间的公式tn = TNn/Nn,可以得到生产各种物品的每人劳动时间分别为:
        t1 = TN1/N1 = Vs×T0,
        t2 = TN2/N2 = Vs×T0,
         …… ,
        tn = TNn/Nn = Vs×T0。
        因为Vs为固定数,所以生产各种物品的每人劳动时间都是相等的。
        根据计算收入的公式En = Wn×tn可以得到生产各种物品的每人收入分别是:
        E1 = W1×t1 = Vs/Vn[¥],
        E2 = W2×t2 = Vs/Vn[¥],
        …… ,
        En = Wn×tn = Vs/Vn[¥]。
        因为Vs 和Vn都是定数,所以生产各种物品的收入都是相等的;其数值为各种物品的价值和与货币化的基础交换物品的价值比。
       (五)货币发行量
       设各种物品的实际交易间隔天数分别为v1、v2、……、vn,则总的货币发行量的计算公式为:
       m = N×(P1×D1×v1+P2×D2×v2+……+Pn×Dn×v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11:29:10
     四、小结

    以上就是有关一般均衡的例子和通用表达式,可以说在理想状态下一般均衡确实存在。但我们的证明却非常简洁和明了,而且也可以引入货币。这种推导或证明也比较现实,很容易与实体经济联系在一起,可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一个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11:29:26
        五、致歉

        非常抱歉,在粘贴文章时,系统提示文章共有50000多字节,已经超过了10000字节的限制,只好分层发了;更不好意思的是,在先占位时还多占了一层。
        另外:现在系统的文本格式已经不支持上下标的表示方式了,这就使得本来在word中表达得很清楚的符号在这里就有点混乱,看起来比较费劲,也请多谅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11:34:16
补充说明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