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17-4-12 19:21:33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4-12 17:49
我的说法是不存在供求曲线,你的说法只是怎样的供求曲线才是对的。你我的起点都相同,都是从研究供求曲线 ...
需求曲线表示的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变量价格P与因变量需求量Q的关系。整个曲线表示的是需求。需求与需求量是不同的,需求可以理解为购买力,量纲是货币单位。当需求曲线不变的时候,需求是不变的。这意思是不同价格的需求量也是不变的。当需求曲线变化的时候,需求是变化的,需求变化会引起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化。当需求增加时,或者是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或者是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或者是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反之亦然。根据dm/m=dP/P+dQ/Q推出。人们很难理解需求增加价格会下降,但根据该公式,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2 19:52:0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2 19:00
价格可以写成Pt形式,表示某时点的价格。写成P(t)容易误解为t是自变量。
我就是这个意思啊。在手机上打字,不知道怎样把下标缩小,t是小写,写成Pt可以,但T上大写,写个QT不像是下标,所以就把下标这在()里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2 20:05:25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2 19:10
路程S和时间t速度V是函数关系,经济学的流量与存量与时间没有关系。所以不能写成有t的积分。写成小学的加 ...
经济学流量和时间无关?说明你只看到运动却没有看到运动速度。任何运动都必然能和时间挂起勾来,或者说没有脱离时间概念的运动,因为时间和空间不能分离。
以销售量为例,可以看作是销售的速度(每秒几件几平米几公斤)在时间上的积分,如果是从零积分到某个时点,就是这个时点上的一个存量,如果是考虑某个时段内从起始时点到终止时点的定积分,则是这个时段上的流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2 20:10:5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2 19:10
路程S和时间t速度V是函数关系,经济学的流量与存量与时间没有关系。所以不能写成有t的积分。写成小学的加 ...
以上考虑的是连续运动,对于非连续的运动,用离散数学的方法就行了,现实当中,宏观的交易都可以看成是连续物流,微观的如现在的插卡式用电用水也是连续的。用物理的物流速度来描述商品实物的供销毫无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2 20:19:37
你一定听说过“畅销”“滞销”吧?畅或者滞,就是快慢,就是速度,就能和时间t挂钩。连续的运动可用积分,积分的本质是累积,是加和,所以非连续运动用逐点相加求和∑即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2 20:23:0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2 19:21
需求曲线表示的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变量价格P与因变量需求量Q的关系。整个曲线表示的是需求。需 ...
“自变量价格P”这种说法,解释不了价格是从何而来的,也不符合理性人思想。你坚持这种说法,是你的权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2 20:34:55
自然科学当中的变量都是有严格定义的,也都有测量和获取的方法。基础的国际标准变量(时间t,长度m,质量kg,温度k,数量mol,光亮度cd,电流A)都是存量,即时点数、状态量或状态函数。
经济学经常自创一套,却充满内部逻辑矛盾而无法自圆。你坚持这种方法而不认为它有错,也是你的权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2 20:45:4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2 19:21
需求曲线表示的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变量价格P与因变量需求量Q的关系。整个曲线表示的是需求。需 ...
你这种做法就像先写出运动方程S=VT,然后就此微分一样可笑。真正的方法把价格看作是连续可变的瞬时价格,它等于两种交易物瞬时的易货速度的比值。这个方法在本论坛的《交易的数学描述》一帖里有详细叙述,如果你坚持你的从P=m/Q直接求微分,此帖就不用再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06:56:16
m=PQ,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因此称为公理。我对此有一定的研究,需求定理,费雪方程式等等,均可以由此推出。这个等式或方程是一种结果。关于商品量的问题,人们在研究时是假定某一时点或时期发生变化多少某一时点存在多少。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计量而已。人们经常用的是价格数量坐标系,前提是这是某一时期的数据。研究经济学必须从这个公理出发,否则一定会出错。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就是价格理论。这个公理表明了价格,数量,金额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07:04:4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3 06:56
m=PQ,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因此称为公理。我对此有一定的研究,需求定理,费雪方程式等等,均可以由此推出。 ...
m=P*Q,是常识,不过是幼稚的基础常识。就像把运动理解为路程等于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样幼稚。它是每一单位Q的价格都假定不变时的特例。从一般可以推出特例,但特例代表不了一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07:08:2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3 06:56
m=PQ,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因此称为公理。我对此有一定的研究,需求定理,费雪方程式等等,均可以由此推出。 ...
费雪方程本身就是个笑话!
整个货币理论就是个瞎扯!
它们都是建立在供求曲线均衡之上的,而供求曲线是子虚乌有(你不是也觉得供给曲线不对吗?),所以传统经济学的两大领域——微观的价格理论和宏观的货币理论——是没有基础的危楼。
因为传统的经济学从来都没有搞清楚“价值”和“价格”这些基础概念。
真正的货币理论就在《西方经济学的终结》里,就是“货币守恒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07:19:55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3 06:56
m=PQ,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因此称为公理。我对此有一定的研究,需求定理,费雪方程式等等,均可以由此推出。 ...
价格的具体含义也有多种,具体某次交易的价格(以何种比例成交)(存量),以往某时期内多次交易的平均价格(流量),等等。m=PQ当中的P充其量看做是平均价格,但平均值都是事后值,绝不可当作定义来使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07:34:45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2 18:47
某天早7.00有50件(存量),7.30卖出10件存货未售(流量),8.00卖出20件(流量),9.00卖出20件(流量),9.00后 ...
    昨天对此楼的回复被系统审核后不见了,现在再做回复一下。你举的例子应该这样叙述:
    某天早7.00有50件存货待售(存量),7.30卖出10件(存量),第一个30分钟内卖出了10件(流量);8.00卖出20件(存量),第二个30分钟内卖出20件(流量),第一个小时内卖出30件(流量);9.00卖出20件(存量),第三个30分钟卖出0件(流量),第四个半小时内卖出20件(流量)。9.00盘点有0件(存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08:39:10
看来您还是不能理解时点流量的概念,非要用时期流量说明。但您确实是错误的。
正确的流量与存量如下:
7.00有50件存货待售(存量),7.30卖出10件(流量),7.30后到8.00前任一时点存量为40(50-10)件,8.00卖出20件(流量),8.00后到9.00前任一时点存量为20(40-20)件,9.00卖出20件(流量),9.00后存量为0(20-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09:18:39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4-13 07:19
价格的具体含义也有多种,具体某次交易的价格(以何种比例成交)(存量),以往某时期内多次交易的平均价 ...
什么是价格?在卖方与买方交易成功后,单位商品量货币的多少。
每一次(时点)成交的金额或数量是时点流量,多次(时期)成交的总金额或总数量是时期流量。价格本身无所谓流量存量,但价格只能与流量对应。
在未交易之前,价格只是一种标价(想卖的价)不是实际。而在库存帐上,体现的仅仅是生产或购入的单位成本(不是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09:28:25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4-13 07:08
费雪方程本身就是个笑话!
整个货币理论就是个瞎扯!
它们都是建立在供求曲线均衡之上的,而供求曲线 ...
供给曲线错误,需求曲线正确,供给必须按需求进行供给,所以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可以称之为供求曲线。
费雪方程式为MV=PQ,左式表示的是成交总金额(m=MV),右式表示的也是成交总金额,所以费雪方程式是成立的。货币理论的基础就是费雪方程式。
凯恩斯之流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确实是个大笑话。货币供给指的是广义货币M2,货币需求指的是现金,两者如何能平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09:31:21
经济学需求表示的是一种产品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经济学需求可以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说明。一谈到需求,就要联想到不同价格情况下不同的需求量组合。当然,需求一定是在一定时期内的,在讨论需求问题时,这个前提是隐含的。
假设用P表示价格,Q表示需求量。在价格P需求量Q坐标系中有需求曲线,该曲线可以用方程Q=f(P)表示。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着价格和需求量。价格和需求量的积是金额。
假设金额用m表示,有:m=PQ。
考虑到金额表示了价格与需求量的一种关系,而需求其实表示的也是价格与需求量的一种关系,我们不妨将需求定义为价格与需求量之积。这样需求的量纲就是金额。
这时我们想到了一个概念:购买力。购买力是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某种商品的货币总额。显然,当需求实现的时候,需求就是购买力。
需求与购买力的关系,犹如价值与价格的关系。需求和价值是潜在的,购买力和价格是显现的。
我们说对某商品的需求其意义指的是对某商品要花费货币的多少,当交易实现时,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买力。购买力对应着一定的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通过多次不同的交易实现,我们可以大致得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右斜向下的曲线。
我们说某商品的价值其意义指的是某商品值多少钱,只有交易实现时,价值才能显现,显现的结果我们称为价格。价格往往与很多因素相关,价格往往在变化。考虑到价格是价值的显现,显然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价值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在价值显现后,价值与价格就是一回事了。西方经济学之所以不再区分价值与价格,原因在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09:41:29
商品交换公理内容是商品成交总金额等于商品成交数量与商品成交单价之积。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数学常识,无需证明,所以称之为公理(笔者原称之为商品交换定律,有误)。
该公理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m=PQ(适用于单一同质商品)
或:∑m=∑PQ(适用于多个不同质商品)
其中m表示成交总金额,P表示成交单价,Q表示成交数量。
商品交换公理数学公式可以视为z=xy。z=xy的图像是一个马鞍形曲面。每一次的商品交换可以看作是这个曲面上的一个点。
商品交换公理像一些几何学的公理可以构筑几何学大厦(推出很多的定理)一样,也可以演变或推出很多定理或定律。
下面对有关定理进行简介。
定理1:
成交单价增长率定理:ΔP/P=(Δm/m-ΔQ/Q)/(1+ΔQ/Q)
该定理意义为:已知成交数量增长率,成交金额增长率,求成交单价增长率。
推理过程如下:
m=PQ
当m增加Δm,P增加ΔP,Q增加ΔQ时,有:
m+Δm=(P+ΔP)(Q+ΔQ)=PQ+PΔQ+QΔP+ΔPΔQ
可以简化为:
Δm=PΔQ+QΔP+ΔPΔQ
上述等式左边除以m,右边除以PQ:
Δm/m=ΔQ/Q+ΔP/P+(ΔP/P)(ΔQ/Q)
或写为:Δm/m-ΔQ/Q=ΔP/P(1+ΔQ/Q)
则有:ΔP/P=(Δm/m-ΔQ/Q)/(1+ΔQ/Q)
推理完毕。
根据上述推理,我们可以猜出有以下公式成立:
ΔQ/Q=(Δm/m-ΔP/P)/(1+ΔP/P)
该公式不常用,了解即可。
定理2:
价量互反定理:在成交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成交单价提高,成交数量降低;成交单价降低,成交数量提高。
m=PQ
当m不变时,P、Q是反比例关系,该定理成立。
定理3:
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存在成交单价提高成交数量降低,成交单价降低成交数量提高,则称此情况为需求定理。
应该指出的是,需求定理与前述价量互反定理并不相同。
我们探讨一下需求定理的数学意义。
这时,需要引入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为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需求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的比值。需求价格弹性用u表示。
u=(ΔQ/Q)/ (ΔP/P)
u=(ΔQ/ΔP )/(Q/P)
或写为:
u=(dQ/Q)/(dP/P)
我们知道,P、Q均大于0,需求定理只有在(ΔQ/ΔP )为负值时成立。
此时u也为负值。
需求定理的数学意义是需求价格弹性u为负值。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负值,我们称该商品符合需求定理。
价格互反定理的数学意义是:m为定值(相当于u=-1)。
需求定理的数学意义是:u为负值。
不妨对价格互反定理进行一下数学推导:
m=PQ
两边微分得:
dm=d(PQ)=PdQ+QdP=0
则有:(dQ/Q)/dP/P=-1
即u=-1
价格互反定理是需求定理的特殊情况。
需求定理的图像是需求曲线,价格互反定理的图像是双曲线。
特别地,当u为定值时,需求曲线的方程为幂函数。
推导过程如下:
考虑到习惯,设dQ=dy,dP=dx,Q=y,P=x。
u=(dy/y)/(dx/x)
则dy/y=udx/x
两边积分得:
lny=ulnx+C
可推出:
y=Cxu
一般而言,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可以假设u在某一价格区域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可以将需求曲线视为幂函数方程。
u为负值时的需求曲线还有一种特殊情况:dQ/dP为常量。
设dQ=dy,dP=dx,Q=y,P=x;另设dy/dx=k,k为常量。
dy=kdx
两边积分得:
y=kx+C
这是一个一次直线方程,其中k小于0。
经济学教科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需求曲线方程。这种需求曲线方程中的需求价格弹性每一点一般不相同。
定理4:
费雪方程式定理:MV=PQ
M表示流通中的基础货币B,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严格来讲,本定理在流通中货币仅为现金(没有银行存款)时成立。为了研究简便,我们假设流通中货币为现金和银行存款时也成立,并假设基础货币B仅在货物或服务中流通忽略其在股市和其它金融产品中流通。
MV表示的是成交总金额,PQ表示的也是成交总金额。
m=MV
m=PQ
必然有:MV=PQ=m
费雪方程式是研究货币引起价格变化的绝佳公式。
简单介绍一下费雪方程式的变化:
MV=PQ
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
ln(MV)=ln(PQ)
可写为:
lnM+lnV=lnP+lnQ
等式两边微分:
dM/M+dV/V=dP/P+dQ/Q
或写为:
dP/P= dM/M+dV/V-dQ/Q
价格变化率与基础货币变化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供给量变化相关率。
特别地,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供给量不变时,有:
dP/P=dM/M
此时价格变化率与基础货币变化率相等。
特别地,当基础货币不变,供给量不变时,有:
dP/P=dV/V
此时价格变化率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相等。
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常见的资料介绍有很大的问题,这里进行一下说明。
常见的资料认为:PQ=GDP,M=M2
从而得出:V=GDP/M2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和费雪方程式不符。
根据费雪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公式应如下:
V=PQ/B
前文出现了PQ及GDP,PQ与GDP有没有关系呢?
GDP实际是增加值的汇总,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PQ是历史商品的总产出及当年商品的总产出中的市场成交金额。
假设当年商品的总产出为T,有以下公式成立:
PQ=cT
c表示PQ与T之间的比例系数(可以理解为产销率),是一个略大于或略小于1的数。
设增加值率z=GDP/T,近几年z大约在0.3-0.35之间或左右。
则可推出:
PQ=c×GDP/z
或GDP=zPQ/c
这就是PQ与GDP之间的关系。
货币流通速度V可以表示为:
V=c×GDP/Bz
上式可以写为:
GDP=BVz/c
可得出:dGDP/GDP=dB/B+dV/V+dz/z-dc/c
从上式可以看出(纯理论上),增发基础货币,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提高增加值率有利于GDP的提高。经济危机发生可以认为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12:46:43
存量与流量浅议
各种百科如下定义存量与流量:
存量(stock)是指某一指定的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量。
流量是指一段时间(period)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
根据以上定义,人们认为存量对应时点是时点指标,流量对应时期是时期指标。
事实上,有以下情况存在:
在某一时期,经济变量不是变动而是不变。在某一时点,经济变量不是不变而是变动。
例如:某商家一月末有库存商品500件,二月没有进货和销售,三月十五日九时销售500件。
在一月末至三月十五日九时之前这段时期,某商家的库存商品500件没有变化;在三月十五日九时这个时点库存商品发生了变化(减少500件)。
可以认为:
在一月末至三月十五日九时之前这段时期,某商家的库存商品500件是存量,是时期存量;在这段时期上任一时点库存商品也是500件,是时点存量。显然,存量并不只有时点存量,还有时期存量。
在三月十五日九时这个时点,销售商品500件,是时点流量;在一月末至三月十五日九时这段时期,销售商品500件,是时期流量。显然,流量并不只是有时期流量,还有时点流量。
也就是说,存量与流量对应的只是经济变量是否变化。如果经济变量没有变化,就是存量;如果经济变量有变化,就是流量。
有以下关系存在:
两时点存量之差等于两时点之间的时期流量。
某一时期内所有时点流量之和等于该时期的时期流量。
特别地,当两时点存量之差等于0时,两时点之间的时期流量为0。可能是这段时期经济变量的流入流出相等也可能是这段时期经济变量没有发生流入流出。
假设这段时期经济变量没有发生流入流出,可以认为这段时期每个时点存量不变,这段时期便有了时期存量。或者说当某一时期经济变量在任一时点均没有发生变化,则该时期的时期流量为0,该时期有时期存量。
特别地,当两时点的始时点存量为0时,末点的存量与这段时期发生的流量相等。
存量对应时点流量对应时期,这是一个错误理解。事实是存量对应经济变量的不变,流量对应的是经济变量的变动。显然,这样才是名实相符的。存:存在不变化;流:流动变化。
如果存量仅仅是时点指标,那不如称存量为时点量;如果流量仅仅是时期指标,那不如称流量为时期量。既然将存量称为存量,流量称为流量,那我们还是回归存或流的本意为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16:38:18
你始终把“存”理解为狭义的“库存”而不是广义的“存在”。当然,你这种狭义地解读并将至划归为经济学专用也不是绝对不能容忍和接受,反正经济学问题被指出后一个惯用的辩解就是“这是经济学”。
我讨论变量性质,是针对所有的变量,而不是只想到商品的数量问题。所以我会考虑商品的数量Q是什么性质,价格P是什么性质,它们能否共列于一个式子。
好吧,我就暂且不用你的经济学专用术语(我还真不知道是谁将之划拨给经济学专用了),就称价格P是时点变量,供求Q是过程变量,《西方经济学的终结》指出了,时点变量和过程变量不能共列于一个式子,所以,供求曲线子虚乌有。
主帖的标题是《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作者张建平错误理解了供求理论。你石先生也觉得供给曲线不对,那你就用你的逻辑谈谈你认为正确的供给曲线应该是怎么画,用你认为正确的需求曲线谈谈你楼下的啤酒店为何冬季量价齐跌而夏季又量价齐升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18:57:05
我已经说过了,供给曲线就是需求曲线,是右斜向下的。
至于啤酒的问题真是太好解释了。m=PQ,冬天m购买总金额减少,极有可能出现量价齐跌;夏天m购买总金额增加,极有可能出现量价齐升。
夏天与冬天的需求曲线不同。
夏天是价格高卖的少价格低卖的多。冬天也是价格高卖的少价格低卖的多。
我很愿意一箱便宜卖,不愿意几瓶贵卖。贵卖的少利润少,便宜卖的多利润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4 10:33:50
个体存量与整体存量
个体存量指某个经济个体拥有的某种经济量的数值,整体存量指某一范围的所有个体存量之和。
我们探讨一下某一商家和几个消费者的存量情况。
假设某商家某日关门后有某商品500件,第二日开门后九时A购买100件,十时B购买200件,十三时C购买150件,十五时D购买50件。A、B、C、D在购买前某商品存量均为0。
第一种情况,假设A、B、C、D购买后均不消费,某商品分别存在在A、B、C、D那里。
此时,某商家、A、B、C、D单独可以视为个体,加在一起可以视为整体。
在第二日十五时之后个体存量与整体存量如下:
某商家个体存量:0(500-100-200-150-50)件
A个体存量:100(0+100)件
B个体存量:200(0+200)件
C个体存量:150(0+150)件
D个体存量:50(0+50)件
某商家、A、B、C、D整体存量为500(0+100+200+150+50)件。
此种情况对于某商家而言,卖出100件、200件、150件、50件均是流量(不是存量)。卖出500件后剩余0件是存量。
此种情况对于A而言,购买100件是流量(不是存量),之后100件存有不消费是存量。
此种情况对于B而言,购买200件是流量(不是存量),之后200件存有不消费是存量。
此种情况对于C而言,购买150件是流量(不是存量),之后150件存有不消费是存量。
此种情况对于D而言,购买50件是流量(不是存量),之后50件存有不消费是存量。
第二种情况,假设A、B、C、D购买后均消费,某商品不存在了。
此时,某商家、A、B、C、D单独可以视为个体,加在一起可以视为整体。
在第二日十五时之后个体存量与整体存量如下:
某商家个体存量:0(500-100-200-150-50)件
A个体存量:0(100-100)件
B个体存量:0(200-200)件
C个体存量:0(150-150)件
D个体存量:0(50-50)件
某商家、A、B、C、D整体存量为0件。
此种情况对于某商家而言,卖出100件、200件、150件、50件均是流量(不是存量)。卖出500件后剩余0件是存量。
此种情况对于A而言,购买100件是流量(不是存量),消费100件是流量(不是存量),剩余0件是存量。
此种情况对于B而言,购买200件是流量(不是存量),消费200件是流量(不是存量),剩余0件是存量。
此种情况对于C而言,购买150件是流量(不是存量),消费150件是流量(不是存量),剩余0件是存量。
此种情况对于D而言,购买50件是流量(不是存量),消费50件是流量(不是存量),剩余0件是存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4 11:13:4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4 10:33
个体存量与整体存量
个体存量指某个经济个体拥有的某种经济量的数值,整体存量指某一范围的所有个体存量之 ...
不知道你的这个研究有何意义。你继续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4 12:23:53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4-14 11:13
不知道你的这个研究有何意义。你继续吧。
老实讲,以前对存量流量概念也和您一样:存量对应时点流量对应时期。
但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存量对应的是存在不变,流量对应的存在变动。
有时点时期存量,也有时点时期流量。
研究的意义在于弄清楚存量流量概念的真实意义。我们在这儿发帖其意义为何?不都是求真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4 20:58:3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3 18:57
我已经说过了,供给曲线就是需求曲线,是右斜向下的。
至于啤酒的问题真是太好解释了。m=PQ,冬天m购买总金 ...
请问石先生,向右斜下方的供给曲线是否可以解释为“价格增加供给就减少”?
传统的供求曲线模型用交叉点表示“均衡”,请问石先生给出的全部向右下方倾斜的供求曲线如何表达均衡?
石先生是否可以用你的这种曲线否定蛛网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6 14:48:50
右斜向下的供给曲线解释为:价格高实际供给量少,价格低实际供给量高。在高价格时,一定是低供给量,此时供给方将通过生产或贸易增加供给,这将引起市场价格下跌。在很低价格时,一定是高供给量,此时供给方将减少生产或贸易,这将引起价格回升。
根本不存在西方经济学的所谓均衡价格。只存在需求曲线与供给量线的交点市场价格。P=m/Q,需求曲线一定相当于m确定(即确定了不同价格的需求量),当供给量Q也确定时,价格便确定了。此时供给量=需求量,供给价格=需求价格(经济学牛顿三公理之三)。
蛛网理论有瑕疵,当价格在高位时,一定是供给量少,供给方将增加生产或贸易,这样将引起价格下降,假设此时价格情况下供给方仍然还有可观利润,供给方将继续生产或贸易,直到价格降到很低,供给方才会减少生产或贸易。没有蛛网,只有价格的下降产量的上升,可以视为在需求曲线上从上往下运动。之后,又从需求曲线的低处由下往上运动,假设有个位置不动了,可以理解为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6 14:58:14

根据需求曲线与成本判断如何供给(生产)



需求和供给的定义如下:

    需求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可以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表示。

    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并且能够销售的商品数量。按此供给定义,供给应理解为已经生产完工的商品,厂商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销售的商品数量。

    根据需求的定义,供给只能按需求进行供给,也就是说在可能供给的范围内供给与需求总是相同的。在不可能供给的范围内,供给已经不是供给而是不供给。

    以上供给的定义显然不是本文题目中供给的意义。

    本文题目中供给的意义是在一定时期,厂商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生产(不是销售)的数量。

    我们知道,需求曲线是右斜向下的。

    假设市场价格处于高价,此时一定对应着低的商品量,此时厂商可能没有生产能力进行生产量的扩大。此时厂商应该是进行投资扩大产能。

    当产能形成后,假设要进行生产,此时应该生产多少?一般而言,单位成本是与产量负相关的,也就是说单位成本曲线是右斜向下的曲线,在最大产量处,单位成本最低。显然,厂商一般要按最大产能的产量进行生产。

    假设需求曲线不变,厂商在生产出扩大的产量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厂商的利润如下:

    利润=产量(价格-单位成本)=产量(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厂商生产出扩大的产量,假设要全部销售,此时价格一定要降低。假设降低价格后,厂商仍然有可观利润,那么厂商可能继续扩大产能,继续扩大产量。假设经过若干扩大产能周期扩大产量后,价格虽然降低,但仍有一定利润。这样厂商可能继续扩大产能,继续扩大产量。假设经此轮扩大产能扩大产量后,市场价格已经低于单位变动成本,假设此时市场价格最低。

    如果我们将以上在某价格与要生产的量所形成的点连成线后,我们发现这是一条右斜向下的线(不是右斜向上的线)。情况是:价格越高,生产量相对少;价格越低,生产量相对多。

    在达到最大产能的最大产量后,市场价格降到最低,此时会有一些产能陆续停止生产,生产量会下降(低于最大产量)。可能会在某一价格处形成产量大致不变或变动很小的情况。假设真有此情况出现,可以视为在此时市场均衡。也就是说市场均衡一般会出现在达到最大产能之后。

    我们将市场均衡处的价格与要生产的量和最大产量处的价格与生产的量所形成的点连成线,我们会发现这也是一条斜向下的线。

    也就是说,即使将供给理解为生产,供给(生产)曲线也是右斜向下的而不是右斜向上的。现实世界的右斜向上的供给(生产)曲线是不存在的。当然臆想的右斜向上的供给(生产)曲线是存在的,但那条曲线只是臆想曲线,现实世界观察不到。

    右斜向下的供给(生产)曲线与右斜向下的需求曲线是大致平行的关系,二者之间没有交点。

    与需求曲线有交点的是供给量线,供给量线是垂直线,供给量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处的价格是市场价格。此时的供给量应理解为已经完工的商品在某价格处愿意销售的量。在市场出清时,生产量与销售量相等没有库存。在不是市场出清时,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有库存存在。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库存的存在。也就是说,市场出清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右斜向上的供给曲线与右斜向下的需求曲线交于一点,此处的价格是均衡价格,这种错误观点欺骗蒙蔽了很多人。原因是大师说的就是对的吗?人们为什么总是犯盲从大师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6 15:01:50
曼昆为什么会出错?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有如下内容:

    买者与卖者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使市场趋向于均衡。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存在超额供给,这就引起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存在超额需求,这就引起市场价格上升。

    这段话隐含着如下意义:在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在此价格,提供量大于需求量(存在超额供给)即人们常说的供过于求;在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提供量小于需求量(存在超额需求)即人们常说的供不应求。这里的提供量是卖方可以提供卖出的总量。

    市场价格高的时候,提供量大于需求量(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低的时候,提供量小于需求量(供不应求)。这种情况能够出现吗?

    市场价格之所以高,其实是因为提供量少;市场价格之所以低,其实是因为提供量多。

    在市场价格高的时候,卖方很想卖出多量但卖方一定没有多提供量,所以卖方可能要去生产或贸易获得更多的提供量。

    在市场价格低的时候,卖方可能不愿意卖出多量但卖方一定有多提供量,所以卖方可能要有库存量卖不出去,进而可能要减少生产或贸易量。

    真实情况可能是这样:

    在市场价格高的时候,提供量少,卖方将生产或贸易获得更多的提供量,这将引起市场价格下降。

    在市场价格低的时候,提供量多,卖方可能减少生产或贸易降低提供量,这将引起市场价格提高。

    曼昆为什么会出错呢?

    曼昆将价格高要卖多量价低要卖少量的想法看成了价格高有多量价格低有少量的现实。但是没有价格高有多量价格低有少量的现实,只有价格高有少量价格低有多量的现实。

    是供给规律(价格高供给多价格低供给少)或供给曲线(斜向上的)把曼昆给忽悠了。供给规律或供给曲线只是一种臆想不是现实,但曼昆在说明均衡价格时,却将供给规律或供给曲线当成了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6 21:05:1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6 14:48
右斜向下的供给曲线解释为:价格高实际供给量少,价格低实际供给量高。在高价格时,一定是低供给量,此时供 ...
为何两九四楼始终不可回复?
    首先明确一下你的术语问题。P=m/Q,这可以解释为单笔交易的价格定义,如果没有异议,就意味着价格就是“换比”这个说法完全可以成立。但是,Q和m具有平等的地位,Q不可以狭义地理解为需求,广义地,适用于所有交易形式的说法应该是——m是交易前m的持有者的供给,是交易前Q的持有人的需求。反过来说,Q是交易前m的持有者的需求,是交易前Q的持有人的供给。这就是交易双方的平等性,互为供求方。而你的用语前提是交易双方地位被错误的绝对化了。
    回归本帖。回过来还用你的术语叙述。
    你认为价格高实际供给少,价格低实际供应量高。请问,第一,这里面的价格是怎么得来的?如果价格是换比无异议,那么换比是供求双方决定的?还是天生的。第二,你这种说法,是否可以说你是供求决定论?因为供给少供不应求才价格高,因为供给多供大于求才价格低,是吗?这是否可以说你不认为价格可以作为自变量?那么第三,你解释一下量价齐跌这种杀跌或者齐升这种追涨现象,解释一下为何房价看涨时房地产商干劲更大,或者面临价格崩盘是时大家都减产或停产观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6 21:21:16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4-16 14:58
根据需求曲线与成本判断如何供给(生产)

需求和供给的定义如下:
你这里对供求的定义我就不认可。市场交易双方互为供求。都是对方持有物的消费者,都是己方持有物的供给者(厂商)。
交易者不见得就是消费者,商人对商人,这是交易的主流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