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387 5
2016-09-03

负利率让世界惊愕,让传统经济学破产,但在新宏观主义者看来,它却是经济逻辑的必然产物。

    美洲金银涌入欧洲,催生了工业革命,它使实物供给大增导致金银货币不足,于是央行出现并发行现代纸币,货币由内生买卖所得转变为外生借贷所得,此举解决了货币数量约束,却也带来了货币债务约束。

    于是生产变成了实物循环与货币循环两大循环,前者目的为实物的增值,即实物利润,后者为货币的增值,即货币利润。生产的起点为货币,经过中间的实物利润,终点为货币,其企图为货币利润,也即实物循环为货币循环所主导,资本家的生产受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严格约束,已为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型衰退所证实。由此投资需求变为中间需求,最终需求仅为消费需求,

    然而,根据新宏观主义的产业树模型,顶级产业的央行初始贷款需还本付息,而由于中间加工产业的货币利润与储蓄沉淀,以及技术进步引发的规模效应,消费品变得廉价,加剧了消费需求衰减,基本消费倾向减小,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需求它来自初始投资需求,经过中间衰减,必然小于初始投资需求,即宏观投资必然亏损,如生产要素充分,且组织得当,那么可获得实物利润,两者结合即为商品过剩,通货紧缩,需求不足。

    但是,作为市场的微观主体,并不能对该规律准确地预期。

    当它预期错误而增加投资时,必然发生生产过剩;

    当它预期正确而减少投资时,必然发生流动性陷阱。

    为了保证就业、社会稳定,摆脱流动性陷阱,凯恩斯主义要求政府强行扩大再生产,于是产生了大而不倒的亏损大企业。

    凯恩斯的所谓保证宏观经济均衡,要求投资等于储蓄,其实质为货币流量的相等或GDP不变,由于顶级投资亏损,又不得不继续再生产,由于直接投资发生亏损,于是只有商业借贷,而降息刺激借贷消费,它联合过剩资本在市场的正反馈机制下催生了房地产泡沫,高房价让企业处于成本上推与债务下压的境地,不得不限产保价,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这势必使需求减少,进而不得不继续减产,于是滞胀形成。

    同时,产业的不断循环引起债务的累积,企业不堪重负,利率一再被下调,零利率负利率出现,市场只能生产实物利润,无法提供货币利润,因此债务无法偿还,只有通过周期性经济危机强制消灭。债务危机的根源为央行基础债务,它进一步促成了商行衍生债务。

    50万元上限存款赔付、全国性破产法院、县级债券、P2P圈钱跑路,这些来自老牌市场经济国家的新生事物不断洗涮国人的大脑,而它们不过是债务危机的逻辑后续。债务推动的周期最为明显的例证为房地产,货币宽松降息激房价泡沫,货币紧缩加息刺破债务泡沫。该结论也为桥水这样的金融实践丰富的宏观资本所认知。

    市场并非缺货币而是缺货币利润,其本质为实物利润无法实现货币利润,必须实施价值补偿。

    有人说,不是有不少的赢利公司吗?不是还有高利贷吗?

    的确,赢利公司是存在的,但它的赢利来自其他企业的投资亏损。

    至于高利贷,则形同买彩票。

    彩票发行收入三分之一为公益,三分之一为发行费用,三分之一为奖金,因此,亏损率为三分之一,这是彩民的总体收益率。

    但对个体而言,花二元获奖二亿也是可能的。

    因此,以一亿倍的收益率来向银行申请贷款肯定是不行的,银行要的是宏观概率,平均收益率,也就是说,高利贷不具有普遍性,它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负利率的必然性与股市国有股跌破净资产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两者在货币层面上都是宏观零和游戏,前期已经透支了正利率高股价,那么后期就只能接受负利率破净产。繁荣时既然赢利普遍,那么萧条时亏损当然也是正常的。
    实物利润与货币利润同步为经济增长的充要条件,单独的实物利润与货币利润均为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货币当然更不充分。

    许小年的经济学常识说,货币不能创造价值,只能转移价值。如果货币能创造价值,那么直接印钞经济就增长了。

    首先,既然货币能转移价值,那么说明货币本身代表了价值。

    根据货币的定义,它为一般等价物,金银为物权货币,具有实用价值,纸币为债权货币,没有使用价值,但微观上却有交换价值,因为在分配上决定比例分额,这是静态的视角。

    而货币在宏观上具有价值实现职能,因为尽管它不能直接创造实物,却能决定其过程。没有货币利润,实物利润无法实现其价值,那么势必会减少实物利润的供给,乃至消灭它的形体——库存。

    其次,许小年偷换了概念,犯了逻辑错误。

    他把货币利润这一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偷换为充分条件,即只要印钞就能增长。事实上,货币利润非充分,货币更为非充分,有货币没增长并没有违背逻辑和论断。货币政策之所以失效,就在于没有去除债务性,因此,货币发行越多,债务越高。

    而要否定货币利润为必要条件这一命题,应为没有货币利润也能增长,而现实是通缩和债务导致严重的衰退。

    传统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的目标为产能最大化,当然会出现产能过剩,技术进步只能使实物利润更多,过剩会更严重,当然,消费者的效用得以更大满足,然而,严重过剩会使资本家减产解雇工人,因而,这种满足不会持久。另外,在经济萧条环境下,技术进步也必然缓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图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其潜在假设是市场尚存在剩余的有效需求,本质是把经济危机视为行业过剩,而非全面过剩,这显然违背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根据萨伊定律,行业过剩是市场分内的事,它能自动解决。

    上面的推理告诉我们,过剩是全面的。

    现实也是如此,大部分行业过剩,至于替代日本的马桶盖则不具一般性,因为那是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而需求已达临界,消费者债、企业债、国债已高不可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图通过提高个体竞争力无法解决全面过剩与债务危机,坐等技术革命来提高消费倾向也是徒劳,因为需求已然借贷透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与实践上都无法解决全面过剩,它的前途为日本滞胀老路。此论断与新宏观主义的2008年12月9日的《南辕北辙的4万亿政府投资》必然造成过剩等诸多论断一样,与日月齐光。

    特纳尽管认知了债务的不可偿还性,但他的债务货币化主张实质是国家带头赖账,其他人必然群起效仿,从而损害债务法律关系,最终破坏市场产权制度。

    PPP最近为政府所力推,试图依靠民间投资来减轻政府的赤字压力,但是没有货币利润,终究还是一场空。

    日美量宽导致债务累积,形成债务悬河,但它稍作改变即可进化为储备需求,即不再购买国债,而是购买准公共品,交由国民免费使用,相对于美国派来的经济学传教士提供的经济主张,当然要高端和利己,因此,它与储备需求只有一步之遥,而哪个大国先实施储备需求,那么它将引领世界之风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9-3 10:56:38
所谓“经济逻辑的必然产物”是:“自然利率”永远不可能为负。只有在ZF干预下,即受管制的利率才可能为负。

ZF如果够强力,不止可以取消利率、实行负利率,还可干脆取消货币,实行全盘计划经济。然而,这样的一些政策或举措,无法消灭“经济逻辑”,它消灭的是整个市场经济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3 11:47:43
lwzxy 发表于 2016-9-3 10:56
所谓“经济逻辑的必然产物”是:“自然利率”永远不可能为负。只有在ZF干预下,即受管制的利率才可能为负。 ...
滑稽,日本、欧盟的负利率是ZF管制结果?ZF有那么大的能耐?不能解释就胡乱找个理由是传统经济的传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3 13:59:16
张二寅 发表于 2016-9-3 11:47
滑稽,日本、欧盟的负利率是ZF管制结果?ZF有那么大的能耐?不能解释就胡乱找个理由是传统经济的传统。
你以为美日欧的央行这七八年间实施的量化宽松是干什么?你以为,例如,美联储将利率设定在0附近是不可能的事??

在你的天真想法里面,央行多印钞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央行不印钞的话经济就会崩溃了。你以为你自己是在做“经济分析”,实际上你对你所谓“传统经济的传统”的理解相当欠缺。不尊重“经济传统”而闭门造车或天马行空创立某某学派的,或自称经济学家和大师的,这论坛上至少就能找出好几个。

我觉得,你反而应该认真学学许小年所说的、基于“经济传统”的“常识”,而不是在未了解它之前就开始着手反对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3 14:18:31
lwzxy 发表于 2016-9-3 13:59
你以为美日欧的央行这七八年间实施的量化宽松是干什么?你以为,例如,美联储将利率设定在0附近是不可能的 ...
按你的说法,央行设定的利率都属于ZF管制了?笑话。
央行设定利率也是随行就市,是因为市场回报低了拉低了基准利率,而不是相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3 14:21:14
如果市场上的所谓自然利率为5%,央行能设定50%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