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4063 32
2016-09-05
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较长时间内的必然趋势

对于中国的实体经济而言,除了所处的金融环境发生了巨变之外,在内外宏观环境叠加的影响下,实体经济受到了自上实际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冲击,尤其当前债务负担过重,产能利用率不足和比较优势衰减,使得实体经济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颓废的局面。故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较长时间内的必然趋势。

危机无一例外均是对需求的巨大冲击

虽然历次危机的触发原因有所差别,但每次危机的后果却均表现为对需求的巨大冲进。
例如,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1980年至今,全球出口贸易曾出现过四次明显的负增长,依次对应着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滞胀危机”,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在危机初期,全球普遍担心的是危机可能最终演变成“大萧条”,因为当时全球经济和贸易均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由危机前4%-5%的平均增长水平跌至零增长,全球出口增速更是跌至-23%均是二战后的最低值,因此在G20机制下,各国实施了史无前例的联手反危机干预,全球经济相应幸免于再次跌入“大萧条”期间中国ZF反危机应对最为有效,2008年底决策层不仅推出了“4万亿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方案”还提出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反危机对策的十六字方针,中国的经济能在危机中得到复苏。

但是伴随全球经济进入缓慢复苏进程之后,各国纷纷开始调整应对危机突发的临时性非常策略,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受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各国均高度重视各自中期财政状况的健康度,由此带来的一个客观现实就是各国对ZF投资拉动经济的政策越来越谨慎,所以2012年后全球经济运行波动性明显增强,而各类金融市场则更是出现过山车式的剧烈波动,而到2015年全球需要再次出现大幅下滑,当年出口增速突然降低至-13%,显示危机爆发8年来,需求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对于中国而言,上述因危机冲击带来的需求不足的影响之外,内部与危机同期叠加的是,中国经济运行即将再一次的面临重大的制度变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9-5 11:32:49
当前实体经济面临3个主要问题
1 债务负担过重
2 产能利用不足
3 比较优势衰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5 12:30:55
yde2016815 发表于 2016-9-5 11:32
当前实体经济面临3个主要问题
1 债务负担过重
2 产能利用不足
这些都是同一个事情:产品销售不畅,产品、产能相对过剩。


因为销售不畅,所以,无法还本付息,无法加大投资,无法扩大就业,进而更加销售不畅,有一系列连锁反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5 18:07:43
1993110 发表于 2016-9-5 12:30
这些都是同一个事情:产品销售不畅,产品、产能相对过剩。
这就需要从制度上做变迁,制度不做调整如何来解决这问题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5 20:41:08
经济危机中,“需求不足”仅是表象,它只是危机的结果而非其原因。

试想,在自由市场经济下,供给与需求总有趋于平衡的趋势,如何能出现“需求不足”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5 20:47:47
yde2016815 发表于 2016-9-5 18:07
这就需要从制度上做变迁,制度不做调整如何来解决这问题呢?



1,大哥说的“制度上做变迁,做调整”,我不大懂,还没有听明白,请再说一说。


2,经济危机的趋势,随时随地存在,就好像大地的各个板块之间的作用力一样。不一定地震,但是作用力存在。

经济危机的主要的力量,是社会的两极分化,亦即少数人口占有大部分、绝大部分财富,而多数人口只占有少部分财富,这样一来,在社会交换上,在两种人口之间的交换上,就难以开展下去。好比一个富国,一个穷国,两国之间搞贸易往来。

难以开展下去,就是大量失业,大量产品及产能的过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