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是问题的关键。
1980年依据多年工厂一线生涯经验,从音乐爱好转向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感觉公有制有两个症结:一是官僚制;二是个人在其中的自由发展。
第一个问题。如果个人收入确从按劳分配中来,那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就能因而随时随地选举最佳领导者。依此类推,由此及彼,整个社会可以建立起公有制的民主制形式。
第二个问题。如果个人自由劳动,原有公有制的主客体生产力两方面的原有配置关系就会失调,如果社会扣除的个人生产资料部分,随着个人的生产运动而运动,步调一致,那么人与物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在生产运动中的失调状况就会消失。
随后学习《资本论》等系列马克思主义著作。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以社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社会所有制比较起来,自然是一个长久得多,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过程。前者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后者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
能为《资本论》重建个人所有制结论的上述两层意义提供证明,并非《宣言》孤例,而是浸透于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的全部主要阐述中。
例如,1、在共产主义原义还只是作为社会主义过渡形式意义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写到:“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社会主义已经不再需要这样的中介……现实生活是人的不再以私有财产的扬弃即共产主义为中介的积极的现实……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阶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态和有效的原则。但是,这样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形态。”[15]196-197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把社会主义所有制明确阐述为“许多生产工具必定归属于每一个个人”[16]210的财产形式。并且也以同样的口吻阐述了工人阶级公有制的过渡形式意义及其借以重建的个人所有制意义:(1)“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17]166(2)“共产主义所造成的存在状况,正是这样一种现实基础,它使一切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状况不可能发生,因为这种存在状况只不过是各个人之间迄今为止的交往的产物”。[18]202
3、在后期著作的《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所作的阐述,则通俗地再现了《资本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科学结论:“它曾想把现在主要用作奴役和剥削劳动的手段的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完全变成自由的和联合的劳动的工具,使个人所有制成为现实”。[19]102他与其中还反复说明了工人阶级公有制的过渡形式意义:“公社——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正如国家机器与议会制只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有组织的总机构,只是旧秩序在政治上的保障、形式和表现,而不是统治阶级的真正生命,公社也不是工人阶级的社会运动,从而也不是全人类复兴的运动,而只是有组织的行动手段。”[20]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