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09-9-2 23:19
有一种解释:
【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楼主个人认同这样的解释。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09-9-3 11:13
4# 徐生
老兄所说的正确评价劳动之类,是内部问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41596&page=1&from^^uid=1161837
这么说,你已经首先把资本家的生产经营活动排除于劳动之外了?
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09-9-2 23:19
楼主个人认同这样的解释。
楼主个人对按劳分配的简要理解是: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分配方式的预测。这个“未来社会”是已经不存生产资料私有和生产已经不再是商品生产的社会。
其中的“按劳”是原则,是以为社会提供的有效劳动量为衡量标准,多劳多得。
“按劳分配”的对象物不是商品而是产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设想发给劳动者的是“劳动券”,劳动者凭“劳动券”领取自己所需要的产品)。
主贴的观点很简明:就我们现在的实践而言,我们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是初步具备了实行按劳分配的众多必备基本条件之一,应该事实求是地认识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除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并不完备)以外,并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其它必备基本条件。因此,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根本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在分配实践中也就不存在为不为主体的问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41596&page=1&from^^uid=348716
所以,楼主认为:把非按劳分配强行解释成按劳分配并错误地加以坚持,是对按劳分配的曲解;无论这样的误读、误解、曲解是无心还是有意,都是对按劳分配科学性的严重伤害。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41596&page=1&from^^uid=348716
个人建议:最好不要把“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究竟能不能实行按劳分配”的讨论的本意转化为单纯的对“按劳分配”的概念之争。
徐生 发表于 2009-9-3 11:27资本家的经营劳动,也属于劳动。当我们说到“劳动”,就已经包含任何劳动了,即便这是资本家的经营劳动。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09-9-3 11:13
4# 徐生
老兄所说的正确评价劳动之类,是内部问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41596&page=1&from^^uid=1161837
这么说,你已经首先把资本家的生产经营活动排除于劳动之外了?
资本家的收入,一方面是经营劳动,另一方面,是资本利润。
当兄弟说,按劳分配不是劳动者方面的内部问题,而是劳资双方之间的关系,当兄弟这样说的时候,其中包含着,是把资本家的2种身份分开了,把他的经营劳动者身份纳入了劳动者内部。
打比方说,说有某人,领取市民补贴------------她以市民身份,还领取妇女补贴---------她以女性身份。
徐生 发表于 2009-9-3 11:43这个问题,问一下企业的会计,就一目了然了吧。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09-9-3 11:39
那么,我们凭什么说,资本家所获得的某些收入不是凭劳动者的身份,而是凭资本所有者的身份呢?比如,一个资本家的在扣除一切用于生产上的成本费用之后的净收入是一百万.你如何判断这一百万中,有多少是他的劳动所得,有多少是他以资本所有者的身份----从而是不劳动----的所得呢?
那至于说,有某个资本家啊,他是企业股东,他又利用其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身份啊,故意抬高自己的工资性收入,故意压低股票红利等资本性收入----------这种事情,并不重要啊。 [/quote
呵呵,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啥?
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09-9-5 21:49
谢谢您的关注、回复!
讨论题: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能实行按劳分配?
楼主的观点很明确: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根本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在分配实践中也就不存在为不为主体的问题。
在根本不可能的条件下,即使对“劳”有最“正确评价”,不可能依然是不可能。
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09-9-5 21:17
您说的很对,本版的题目——是“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讨论”。题目应该大家不难看懂,可不知为什么有的朋友总喜欢借题发挥,把话题引到他自己想说的话题上去,如同这里有人把“两极分化”绕换成“贫富差距”,把“根本原因”误当成“原因”一样,
有人在回复“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能实行按劳分配?”的话题时就想把讨论变成“按劳分配”的概念之争,而不是聚焦于“能”与“不能”。
对论坛的这种“文不对题”的回复讨论现象,我一直弄不懂,很纳闷——对“烂砖头子”的话题有的人完全可以不理不睬,为什么一定要在这里来大讲他的“城门楼子”呢?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