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470 58
2016-09-29

转帖:教授英年早逝倒逼Tenure制度尽快出台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最近看到很多悲伤的新闻,越来越多的教授英年早逝:54岁的杰青,39岁的优青,35岁的青千.....。中国学术界怎么啦?一句话,压力太大了。 各个层面的教授都很忙碌,都很焦虑,都压力山大。 搞不完的项目,发不完的论文,争取不完的头衔。说实话,除了名利的胡萝卜之外,年度考核的大棒高高举起使得学者们丝毫不敢懈怠,始终忧心忡忡。

      每过一天,就离考核日期近了一天,就如同北京奥运的倒计时一样,时刻挂在研究人员的心上。可惜的是,项目也不是那么好搞的,即使申请书写得再好,遇到不公正的评委,一样等于白搭。同样的,高水平论文也不是那么容易录取的,挑剔的审稿人总会提出一大堆修改意见。至于,各种人才计划,更是难上加难,竞争已经白热化,失败是一种常态。

       总之,在学术界,对大部分科研人员来说,项目被毙,论文被拒,头衔拿不到是一种常态。所以,大家的挫折感很强,工作压力很大。为了确保能取得一点可怜的科研成果来应付考核或晋升,科研人员只能加班加点,付出来非常大的努力。据说,有些科研人员,每天都工作10多个小时,而且从来没有节假日。整天劳累、压力山大、忧心忡忡,导致了科研人员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

    随着国外大量人才的引进和国内科研水平的提高,各大科研院校对排名(或者双一流)的重视,不断提高考核标准,中国科研界压力与日俱增。教授英年早逝已经见怪不怪,长此以往,中国学术界的前景实在令人担忧。尤其对头衔越高的人才,提出的要求越高,完全不考虑人的体能、精力和创造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单调下降的自然规律。

    其实,这个问题,美国早就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就是终身教授(Tenure)制度。科研人员奋斗都一定的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给予终身教授头衔,从此不再考核。相信他们能自觉自愿地从事科研活动,相信后顾无忧的他们能更好从事科学探索,相信他们不是为了混一点工资而整天无所事事。美国的终身教授们不急功近利,潜心从事科研,不为年度考核,不为短平快的成果,反而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

   Tenure制度实在值得制定我国科研制度的人员的反思。 如果只想取得很多的小成果就坚持现在的制度,相信10年内我国将在成果数量上(比如SCI论文数量)超过所有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如果想取得一些重大的科研成果(数量不必太多),就不妨采用终身教授制度,相信10年左右也必有成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9-29 16:42:21
以学术为业,在中国属于高危行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9 17:59:43
陈才天 发表于 2016-9-29 17:11
也是高回报行业。
     不尽其然,科学研究未必都是高回报。例如,陈景润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里的一个命题,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很难和它挂钩。但是从人类研究未知来说毕竟是一个进步,数学领域总还是要有人来做这些事情的。再如,年轻的大学生刘路在校攻破“西塔潘猜想”,从数学界来讲也是世界级的研究成果。中国人有个毛病就是功利意识太强,也就是陈嘉映所说的: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缺乏对知性的追求。
      作为基础性的理论研究西方国家ZF‘基金会和大学还是网开一面的:前有加州伯克利的田长霖校长准许一个教授“十年不用发表论文,潜心完成科研项目;后有安德鲁·格林,牛津大学和圣体学院为他提供一个学期的假使他安心完成《放纵的资本主义》一书。并且牛津大学的论文研究基金提供了相关的研究经费。
      问题是中国的大学太行政化,学校的领导决策层大多只是应付政绩考核,对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领军人才的关注并不关注。校长的募集资金能力不高以及社会科学基金事业也不发达。这两项明显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说中国的土豪有钱只知道显摆奢华,与残暴的亨利福特和洛克菲勒相比,其实人品更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9 18:04:58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6-9-29 16:42
以学术为业,在中国属于高危行业。
科学研究自然都有风险,只是在中国,只讲“成者王败者寇”。从没认识到那些“失败者”经验积累更有价值。你不死,没人知道你或者想起你。当你不在了,人们会说,当初如果····就好了。所以,后悔是中国科研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9 18:07:27
国家的急功近利,官员争政绩,必定会揠苗助长。其结果,苗必定会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9 18:10:45
qi509 发表于 2016-9-29 18:07
国家的急功近利,官员争政绩,必定会揠苗助长。其结果,苗必定会死的。
如果拔苗助长,那些在困顿中的研究者也是望而止渴,求之不得。总比困死好得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