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国际组织都调高了对世界经济的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称,发达经济体今年的萎缩程度将没有之前预期的那么严重,预计30个成员国的总体国内生产总值(GDP)今年将下降4.1%,明年将增长0.7%。并预计今年美国经济下降2.8%,2010年增幅为0.9%。这是OECD自2007年6月(金融危机爆发前)以来首次上调经济增长预期。此前,OECD在3月份的报告中预计今明两年的总体GDP分别下降4.3%和0.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发布新预期报告时可能也将上调预期。虽然经济复苏前景可期,但各国央行仍然态度谨慎。
从国内来看,尽管仍然存在争议,但许多国内外机构和组织均判断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复苏。从GDP运行走势看,根据4、5两个月主要经济指标的表现及走势分析,今年二季度GDP预计可能接近8%,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止跌回升之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2009年第二季度例会声明,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也明显比上次乐观。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作用下,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多,总体形势企稳向好。渣打银行发表最新报告预测,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7.4%,比原先预期值上调0.6个百分点。该行大幅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财政支持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开工,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改善。
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和大幅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将带来经济阶段性反弹。事实上,中国良好的财政状况和健康的金融体系,可以为短期内经济快速复苏提供充足的弹药,这是其它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也要看到,依靠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取得的经济快速复苏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陷阱和风险。
1.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以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会使原来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以及产能过剩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如果不能通过消费和出口增长得到释放,则经济运行的风险虽然推迟但会集聚和放大。
2.通货膨胀的预期得到强化。短期内经济的快速反弹,会引发人们对未来经济的过分乐观情绪和虚假繁荣,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而如果宽松的货币资金超过了实体经济增长的需要,就会导致资金在金融市场的体内循环,出现结构性的流动性过剩局面,使得金融资产(如房产和股票)出现价格膨胀。
3.经济持续增长的难度的加大。短期内经济的快速反弹,主要是政策推动的产物,并不具备可持续增长的条件。而从统计角度来看,当期的高增长往往会加大下一期增长的难度,更何况这种高增长缺乏内在动力。
因此,必须谨慎看待经济快速复苏,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快速复苏背后的风险。事实上,监管部门已经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警示。央行近期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中指出,当前银行业需要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既要避免盲目惜贷,也要防止盲目放贷,积极防范信用风险。银监会也紧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对银行机构加强信贷管理进行窗口指导。要求贷款发放必须用于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和贷款发放必须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并要求银行业机构调整完善相关业绩考核机制,确保信贷均衡投放。
冷眼看回暖,谨慎控风险!对商业银行如此,对个人投资者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