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理解为私募基金即可。
过去十多年来,经济增长需要央行大放水,增发的货币商业银行本身受资本充足率限制,表内信贷额度有限,需要通过表外融资放出去,比如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银行这些洪水一样的资金不能直接放贷给不合信贷标准的企业和机构,就要通过影子银行体系放贷,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这些银监会、证监会的亲儿子资管机构自然成为“合法”的理想通道。
具体做法无非是这些资管机构设计出五花八门的资管计划,由合格投资者认购份额,合格投资者既可以是资产达到门槛的个人,也可以是各种非银机构、银行、保险、券商。只是这些资金,不是银行存款,名义上是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的,否则国家金融体系受不了。
所以,任何资管计划,都是私募形式的基金,资金来源可以多种多样。私密性较好,可以层层嵌套,互相持有,纵横证券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房地产投资、实业投资等等。
基金业协会现在想通过私募基金监管的形式遍地开花来统一监管,但比起上面几个亲儿子,众多的私募机构资质还是差了些,属于跟着喝汤的。所以很多私募基金,设立的各种资管计划,资金募集完成后,还是要通过信托、券商或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放款,多走一道程序,多交一笔通道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