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日前在成功连任后的第一次世行年会全体会议上表示,2016年全球增长预计为2.4%,反映出全球贸易放缓、投资疲软、政局不确定性上升的影响,此外,陷入衰退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已经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
“在我担任世行行长的第一个任期内,我们一起努力完成了世界银行集团的转型,使之能够应对我们这代人所面临的一些最复杂的挑战。”金墉表示,“但是今天,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们达到要求的规模了吗?”
金墉感慨:“改革并不容易,但最重要的事情很少是容易的。……我展望第二任期时,希望你们了解,我们比以往更加致力于消除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
此前,由于金墉在任期内进行了大刀阔斧却极具争议的改革,令其在世行内部面临“领导力危机”。世行员工协会一度致信执行董事会,希望结束目前美国籍行长“世袭”的状态。
第二任期两大目标
金墉表示,在第二任期,他将比以往更加致力于消除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具体将通过三个途径:加快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更有效地投资于人;构建抵御多种全球性冲击和威胁的韧性。
在消除贫困方面,金墉以印度举例,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路网之一,但公路过度拥挤,2%的国道承载了40%的交通量,造成的瓶颈可能抑制生产率提高和拖慢经济增长步伐。
在印度,正如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基础设施是实现经济一体化和提供服务的关键。金墉称,为了帮助印度改善公路状况,世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对设在新加坡的立方高速(CubeHighways)公司投资2.5亿美元,该公司正在收购印度收费公路经营者,注入急需的资金来完成项目。
金墉透露,IFC刚刚启动了一个全新的贷款平台,将在未来五年筹集50亿美元私人资本用于新兴市场基础设施贷款。
其中,“管理联合贷款投资组合计划”将专注于基础设施,使机构投资者能够与IFC联合进行项目投资。投资者将受益于IFC和瑞典开发机构SIDA的信用增级。与安联(Allianz)签署的首个合作协议就体现出这一平台调动机构投资弥合基础设施融资缺口的潜力。金墉表示,这是朝着在新兴市场确立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一项资产类别迈出的重要一步。
传统发展道路正在消失
不过金墉也指出,在鼓励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增长的同时,对于各国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来在当下和未来的经济中竞争,我们需要进行更具批判性的思考,且必须加倍小心地确保这些投资惠及最贫困和最弱势的人群。
“技术进步已经带来新产业的崛起和其他产业的衰落,改变着诸多职业的性质和未来的技能需求。”金墉认为这些方面涉及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和提升投资效果。”
“不断增加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紧迫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金墉表示,“数字能力将成为对未来劳动力的一项日益重要的要求,这一点似乎已很明确:我们担心的是,对于许多贫困国家来说,从生产率较高的农业转向轻工制造业、然后再转向大规模工业化的传统经济发展道路可能正在消失。”
为此,世行将“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跟踪整个项目周期,以促进经济增长,使你们的国民掌握在全球经济中进行有效竞争的技能。”他表示。
10~15年内或出现严重疫情
金墉表示,埃博拉和最近的寨卡疫情暴露出“我们在应对流行病的能力方面存在致命弱点”。
“在今后10到15年,全球很有可能还会经历一场严重疫情,可能会导致成千上万人丧生,造成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金墉表示,假如今年建立的流行病应急融资基金在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时就已存在,我们就有可能提前数月动员1亿美元资金,在疫情尚未严重时资金就能到位。而实际情况是,紧急应对和恢复费用以及疫区国家的经济损失最后共达100亿美元之巨。
准备是最佳形式的应对,而且成本低。从自然灾害中可以了解到,投资建立早期预警系统的成本效益比是每1块钱支出可以节省至少5块钱。金墉认为,流行病以外的另一个风险则是气候变化。
好消息是,世界各国现在必须履行在巴黎作出的承诺。但是需要加快行动速度,否则难以把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摄氏1.5度之内。金墉称,今年8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而极端天气事件在几乎世界所有地区都变得日益普遍。
譬如在海地,飓风“马修”令近300人死亡。风暴还波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多个小岛国家。金墉指出,此类自然灾害提醒我们,有必要帮助各国建立加强应对比以往更加频繁的冲击的能力。
“我们建立了一个更好的世界银行,现在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世界银行。”金墉表示。
美国当地时间9月27日,世行在声明中称,世行执行董事一致同意金墉继续连任世行行长,其第二任期将于2017年7月1日开始。金墉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5岁随家人移居美国,为哈佛大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医学教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顾问、达特茅斯学院校长等。2012年,金墉获得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成为世行行长候选人,并最终当选世行行长。